可能“山抹微云”确实很有号召力,也可能是王伦的姿态太过高傲,于是惹恼了又一位文人。那人也约莫四十上下年纪,虽不及王伦的神采,却自有一番气度。
“廖兄的文采自然是好的,不把先父放在眼里也情有可原。不过父辱子羞,秦某虽不才,却也斗胆向廖兄提出挑战。若是失败,是秦某技不如人,怪不得别人;若是侥幸有一二可取之处,秦某也无愧先人!”
听闻此言,王伦吃了一惊。
倒不是怕谁的名气大,也不是怕得罪谁,而是自己刚刚可能想岔了,然后涉嫌侮辱逝者名声。
这个和王伦的做人信念有悖。他可以漠视这个世道,然后毅然拉起一支队伍上山,成为朝廷的反叛者。
却对逝者有敬畏之心。
在他的想法,和死人计较什么?
然后果断怂了,拱手道:“原来‘山抹微云’竟是阁下先人?廖某不识,失言,且请罪!”
谁特么知道一张桌上竟然坐着人家的儿子、女婿?
不过显然他的道歉并未对缓和局面有大的变化,实在是因为那个名字太有名了,王伦说不识,便已经得罪了人!
就好比明明对方名声在外,你偏说没听说过他。可能你说的是真话,但架不住人家乱想啊。
你看不起人么!
席间人真的都是这么想的。他们不约而同地认为:廖良恃才放旷,竟连“山抹微云”都不放在眼里了,还当着人家的儿子、女婿的面大放厥词!
呵,印象极坏。
梁师成的门下,原本就是网罗的三教九流的人物,好不容易来一个有些本事的,却又窝里斗,怎一个乱字了得!
王伦不知道,他不小心得罪的两个人,同样是梁师成的座上客。
秦湛、范温。前者是秦观的儿子,后者是秦观的女婿。
秦观是谁?苏门四学士之一的秦少游是也,高邮除了双黄蛋之外,唯二的两个古代名人。
另一个是吴三桂…
题外了。
他在婉约词上甚有造诣,被尊为婉约派一代词宗。其词大多描写男女情爱和抒发仕途失意的哀怨,文字工巧精细,音律谐美,情韵兼胜,如其代表作《鹊桥仙•纤云弄巧》中“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被称为化腐朽为神奇。
王伦是背过的。
若知道“山抹微云”是他,肯定不会大放厥词,至少也会怀着尊敬的心情缅怀这位辞世不久的一代文宗。
但也不怪他,谁知道秦观除了少游、太虚、邗沟居士等称号外,还有一个“山抹微云”!这是什么鬼?
呵呵,王伦肯定不知道,这是因为秦观曾有一首词,《满庭芳•山抹微云》。这首词的起拍开端“山抹微云,天连衰草”广受赞誉。“山抹微云”原本指的是山遮挡住了微云,是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典范,展现了作者有意将绘画技法融入诗词创作的意图,仅此一句便足以在词史上留名。
通常认为“抹”字用得妙,因为它既符合画理,又增添了诗意。
秦观通过这个字,巧妙地描绘了山峦与微云的交融,形成了一种独特的画面感,被广泛称赞。
因为这首词,秦观又被称为“山抹微云秦学士”。
这就是典故的利弊了。知道的,便是文坛佳话;不知道的,便像王伦所表现的,是个什么鬼?
但秦少游这个“抹”字上极享盛名,其婿范温曾在某次宴席前遭了冷眼时,便“遽起,叉手而对曰:‘某乃山抹微云女婿也’!”
只是此次他故伎重施时,遇到了不识货的王伦,面子便没挣回来。
不过也怨不得王伦拿大,“山抹微云”与“雪却输梅一段香”、“有雪无诗俗了人”、“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使我衣袖三年香”、“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并无本质的差异,与《青玉案•元夕》更不可同日而语。
后者是能与苏轼直接媲美的词作,另一位豪放词宗师的得意之作,便是秦观本人亲到,也只能甘拜下风。
可能也是想到了这点,原本喧嚣的人群,在王伦淡定的目光中,渐渐停息了下来。那范温挑战了之后,也再未出言,估计也是一时怒起,然后清醒了。
怪不得人家狂妄…谁让人家有狂妄的本钱!
谈诗词,王伦怕过谁?便是旁边的周邦彦,在他看来也不过如此,毕竟后者已经到了迟暮之年。
拳怕少壮,写文章也如此。
于是,悄然地,人群把决战的方向转向了他们所擅长的。
三教九流的都有。
总不至于你啥都精通吧?
便有一位王伦熟识的人出来打圆场:“廖兄是词坛新秀,佳作自成一派,未识山抹微云亦不为怪,倒不是故意唐突…秦兄,范兄,廖兄,田某前日研究词牌,灵感突至,偶然凑得半联,却始终无法对出下联。今晚群贤毕至,廖兄更是此中大家。若能为田某解此疑惑,却不是一段佳话?”
王伦看时,是个认识的,大晟府典乐田为,当初一同在媚仙楼准备泡崔念四的。
他的话一出,便有人和道:“果然是个好主意,廖小官人在媚仙楼可是为崔小娘子作了一个令人称绝的字谜,至今犹有余响,某常恨未能身临当场。田典乐也是此中高手,廖小官人若有意成全,当浮一大白!”
众人哄然响应,王伦却是阴晴不定。
从他们眉间无意露出的喜意来看,这家伙不定在哪里给自己埋坑呢,还是不接招为好。
字谜这事吧,说实话自己真不擅长,主要是记得的不多。不像诗词,从小学到大学语文,加上平时和网上积累,哪个国人没有百十篇的底子?
让名声长盛不衰的密诀,便是不熟悉的领域不要碰,经常性地保留神秘感。
再说和这拨文人搞这些有什么劲?
“小可并不擅长字谜,再说今日天色已晚,小可还有事在身,便饮了此杯,与各位作别罢。”
有这么多人在,和李师师单独说些私下里的话是不可能了。既然泡不成妞,那回家和梁红玉叙叙话也是好的,撩撩侠女、看她矜持与俯就的矛盾不别有一番风味?
他想逃避,可架不住这群人不愿呐。
【作者题外话】:太费脑了,却无意义。此章之后,老幺开始顺应潮流,试行无脑爽文,迅速完成后另开新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