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军甩开海军,单独在波斯挑起战争,埃瑟姆的这点小心思全部都在哈桑的注释范围中。
眼见自己的计划被哈桑打断,埃瑟姆干脆破罐子破摔道:“哈桑帕夏,英国人和波斯人收留屠杀帝国国民的卢里人,就等于资助屠杀帝国国民的刽子手,这就是对帝国的侵略!”
“对侵略者,难道我们还要容忍他们吗?容忍侵略者对帝国犯下罪行而不去惩戒,那才是对不起帝国的国民、对不起苏丹陛下!”
不管哈桑怎么说,埃瑟姆立下的人设就是复仇,东部三省的冲突必须扩大,这样陆军才能够把更多的军队投入战场。
至于冲突扩大了土军会不会输这个问题,埃瑟姆毫不担心。
土军的战斗力,不说是世界第一,但是一定比英军要强,奥斯曼帝国的大陆军政策可不是虚的,每年军费都是陆军占大头,即使是在大力发展帝国海军的政策下,陆军的军费依旧超过海军的军费。
这么多钱的投入为奥斯曼帝国建立了一支庞大而又精锐的陆军,帝国陆军的常备军也从原来的十二个军一路扩张到二十个军,共计六十四万人。
六十四万,这个人数看上去很多,但是分配到奥斯曼帝国广袤的国土上就显得有些捉襟见肘了。
奥属东非一个军、埃及省两个军、瓦拉几亚省两个军、外高加索地区四个军...
奥斯曼帝国陆地上需要防御的地方实在是太多了,这就导致帝国陆军需要时刻维持一支数量庞大的陆军部队,特别是帝国的北部还和同样是大陆军主义的俄国接壤。
但不管因为何种原因,奥斯曼帝国拥有一支庞大的陆军是一个既定的事实,虽然从在整体上看,帝国陆军还需要扩大,但是如果只是投入到一场局部战争,那奥斯曼陆军拥有绝对的压制力,尤其是在东部三省这片紧挨着巴格达的土地上。
伊斯坦布尔-巴格达的铁路足以把成吨成吨的物资从帝国的腹地运送到战争的前线,再征召一些当地人的牲畜,埃瑟姆有信心在东部三省供给四个军以上的兵力进行大兵团作战。
“反对!”哈桑知道埃瑟姆的小心思,不管埃瑟姆怎么试图解释,哈桑的态度只有一个:反对!
“里法特首相,陆军的态度就是坚决不能容忍外国的侵略行为,您支持吗?”埃瑟姆也知道让海军同意是不可能的,所以早早的就把目标放在了首相里法特身上。
奥斯曼帝国国务委员会的六名委员中,实际上参与对外事件的只有四个委员,分别是首相、陆、海军以及议会议长。
另外两个委员,最高法院大法官和大穆夫提只在帝国内部事情上发表意见,这种对外事件一般发表意见和表决的只有首相、陆、海军和议会议长。
四个人中,哈桑坚定的站在埃瑟姆的反对方,那为了多数通过,埃瑟姆就必须得到首相里法特和议会议长雷菲克的支持。
虽说是要取得两个人的支持,但是帝国内谁不知道首相和议长一般都是出自同一个党派,里法特又是保守党的党首。
因此埃瑟姆能得到里法特的支持就等于得到了雷菲克的支持。
“首相,帝国陆军可以向您保证,陆地上的军事冲突一定会以帝国的胜利告终,而且我还能够向您保证,帝国陆军会在两个月内结束战争,绝对不会让帝国政府陷入战争的泥潭!”埃瑟姆夸夸的向里法特保证。
只要里法特能够支持自己,埃瑟姆甚至能够向里法特保证不会有一个陆军士兵在战争中死亡。
毕竟,保证只有在保证的那一瞬间生效,里法特真要是同意了埃瑟姆的提议,那刚刚的那些保证马上就会被埃瑟姆抛到九霄云外去。
里法特作为一名成熟的政治家,自然知道这些保证就是废话,所以丝毫没有被埃瑟姆的话影响。
但是埃瑟姆的提议也确实有一定的价值,当初奥斯曼帝国的媒体可是对扎盖大屠杀进行的铺天盖地的报道,帝国政府也向民众保证要严厉惩戒凶手卢里人。
要是因为英国人的介入而虎头虎脑的结束了,那里法特政府在奥斯曼帝国的国民心中还有威信可言吗?
所以卢里人是必须要彻底报复的,在这件事情上,里法特没有留有回旋的余地。
不过,怎么对清除逃入波斯境内的卢里人,在这个问题上,里法特觉得还是有待商讨的。
埃瑟姆提出的直接对波斯宣战,这肯定是不可能的,帝国政府还没有做好和英国进行一场直接军事冲突的准备。
既然直接的军事冲突不行,里法特突然有了个主意,那就用代理人战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