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一十二章:第九个五年计划
可乐不加冰块2025-09-21 09:481,561

  版图扩张到现在,奥斯曼帝国能够扩张的空间所剩无几,等奥斯曼帝国和英国的合作协议落地,把波斯东部的领土整合进入奥斯曼帝国的版图,那么奥斯曼帝国就正式完成了版图上的扩张。

  看完帝国政府统计的帝国基本情况,穆拉德继续朝后面看过去。

  奥斯曼帝国的第九个五年计划,涉及到了工业建设已经相当少了,目前奥斯曼帝国的工业扩张主要依赖于现成的国企和资本家自行扩张。

  现在奥斯曼帝国的五年计划不再是工业上的五年计划,而是政策上的五年计划。

  在第九个五年计划中,帝国政府主要推行的政策是两个,一个是对基础教育的建设,另一个就是推行宗教完全去政治化。

  说是两件事情,但是也可以合成是一件事情,那就是让伊斯兰教世俗化。

  所谓世俗化并不是大众所想的那样去除掉宗教,而是剥离宗教对世俗的影响,让宗教单纯作为一种文化。

  第九个五年计划中,第一个对基础教育的建设是为了剥离宗教对教育的影响。

  在此之前,奥斯曼帝国的基础教育一直都是又地方基层的宗教人士掌握,儿童的启蒙教育都是由清真寺的阿訇来负责。

  之前之所以执行这样的政策,那是因为帝国政府的财政一直较为紧张,而基础教育又是一项相当烧钱的政策,所以帝国政府只能在这上面妥协,任由清真寺继续把持奥斯曼的基础教育。

  帝国政府的放任让宗教对基础教育的掌握力度有所回升,但是以当时的情况来看,这是帝国政府唯一的选择。

  毕竟,穆拉德也变不出钱去让帝国政府在刚刚打完俄土战争和一系列殖民战争的情况下,建设奥斯曼帝国的基础教育。

  现在,经过一段时间的休养生息,帝国政府的财政状态好转,那基础教育权自然不能再放给了宗教。

  启蒙教育对于个人来说是思想塑形最重要的阶段,虽然清真寺的教材受到帝国政府的监管,但是在清真寺中教导学生的阿訇却很少受到帝国政府的监管。

  阿訇会不会按照教材上的东西教学生,这非常因人而异。

  因此,在第九个五年计划提出以后,大批的由政府控制小学在奥斯曼帝国的土地上拔地而起,然后帝国政府又把招募小学教师的指标下放给地方省政府。

  解决了学校和教师的问题,又该怎么把生源从清真寺手中抢回来呢?

  帝国政府给出的办法很简单,就读清真寺的学生不再享受儿童救济处提供的粮食补给,而帝国政府给出的解释也很有说服力:清真寺会为学生提供食物,所以帝国政府需要把粮食给更需要的人。

  帝国政府的解释没错,清真寺确实会给学生提供食物,但是也只是提供一餐的食物。

  因为穆拉德最先开始的宗教改革就拿走了伊斯兰教的财政权,清真寺收取的税费和收到的捐款全部受到帝国政府下属的宗教事务所的监督。

  地方上的清真寺只有收钱的权利,但是没有用钱的权利,给学生提供一餐已经是大部分清真寺的极限了。

  如果是一些比较有名的清真寺就另当别论,比如大马士革的大马士革清真寺,虽然收到的税费和捐款也要上交到宗教事务所,但是宗教事务所拨下来的钱比一般的清真寺要多许多,所以能够为在其中学习的学生提供两餐。

  但像大马士革清真寺这样提供两餐的清真寺在奥斯曼帝国的土地上还是少数的,而帝国政府的儿童救助机构,给每个儿童都是按照一日两餐提供的粮食。

  在清真寺上学只能领到一顿饭,在政府的小学上学则能够领到两顿饭。

  现实面前,大部分的家长都识趣的选择了把孩子送到政府的小学里面去上学,毕竟宗教信仰可比不上现实中吃的粮食。

  除了那些家里不缺粮食的家庭,宁愿不要帝国政府的补助,也把自己的孩子送去清真寺或者宗教学校,接受最为正统的教育。

  对于这些人,帝国政府的做法是并不理会。

  因为除了粮食补助这一项卡脖子的政策,帝国政府还有一招——成绩!

  奥斯曼高中的升学极为看重成绩,清真寺里面的阿訇教教经文还行,涉及到数学、物理等极度需要专业知识的学科时,阿訇们就显得有些茫然了。

  所以那些执意于把孩子放入清真寺或者宗教学校接受教育的家庭,他们的孩子往往只有两个下场,要么小学读完就辍学,要么家庭能力出众通过关系把孩子送入昂贵且严格的私立学校。

继续阅读:第七百一十三章:土地遗产法

使用键盘快捷键的正确方式

请到手机上继续观看

1861拯救奥斯曼

微信扫一扫打开爱奇艺小说APP随时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