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零三章:布尔战争5
可乐不加冰块2025-10-30 16:021,512

  奥斯曼帝国,伊斯坦布尔。

  这里是帝国的心脏,车水马龙的街道和排成长队的航道都在无声的诉说着伊斯坦布尔的繁华。

  在博斯普鲁斯海峡上,一座高大的跨海大桥横跨海峡,将伊斯坦布尔的亚洲部分和欧洲部分联系起来。

  这座跨海大桥在两年前完工,它的完成给伊斯坦布尔繁荣又增添了一道亮光,伊斯坦布尔也因此名副其实的成为了横跨两个大洲的城市。

  无数的人口因为贸易、工业进入伊斯坦布尔,现在的伊斯坦布尔,在世界上的地位已经直逼大英帝国的首都伦敦。

  博斯普鲁斯跨海大桥上,英国使馆的汽车行驶在跨海大桥的道路上,周围数量并不稀少的汽车。

  经过快三十年的发展,在伊斯坦布尔这座城市,汽车取代了马车的地位。

  贵族、资本家们青睐于舒适和方便的汽车,纷纷把家里的马车换成了汽车,除了极少少部分的传统场合,奥斯曼帝国的上层阶级一般不会选择马车这种交通工具。

  而那些买不起汽车的人,伊斯坦布尔市政府则贴心的安排了公共交通,有奥斯曼汽车工厂专门研制的初代公共汽车,当然更多的则是有轨电车。

  奥斯曼帝国的汽车工业发展迅速,但是制造载重多的大型汽车依旧是一个难题,所以在公共交通上,伊斯坦布尔采用的是更加死板的有轨电车。

  英国大使馆的汽车只是最普通的款式,放在跨海大桥的车流中,根本无法引起人们的注意,唯一宣誓着这辆汽车和其他汽车不同都就是在汽车前面悬挂着的英国国旗。

  只不过大英帝国的国旗在奥斯曼帝国这个敌对国家的首都并不好使,由于奥斯曼帝国和英国之间敌对的关系早已经明确,奥斯曼帝国内部已经开始了对英国的仇恨宣传。

  奥斯曼人普遍对英国持敌视的态度。

  “还有多久才能够到奥斯曼的外交部?”英国大使奥康纳对前面开车的司机问道。

  司机一边驾驶汽车,一边抽出空隙微微回头对奥康纳回答:“大使阁下,今天是伊斯坦布尔的休息日,街上面的汽车很多,到达奥斯曼外交部的时间恐怕要往后推迟半个小时。”

  奥康纳不满的啧了一声,然后愤愤不平道:“那群奥斯曼人不知道发什么神经,把大使馆区域从欧洲搬到了亚洲。”

  奥康纳说的有一点不对,那就是搬离伊斯坦布尔欧洲市区的大使馆不包括奥斯曼帝国的盟友德国和奥地利。

  帝国政府之所以把使馆区搬离伊斯坦布尔的欧洲市区,主要原因是两年前的一场间谍案,英国间谍利用大使馆身份的掩护,盗取了帝国政府的重要情报。

  鉴于这次间谍事件,帝国政府下定决心把使馆区搬迁至远离核心的亚洲地区。

  当然,把使馆区放在亚洲市区最重要的一个原因是,奥斯曼帝国唯二的两个情报部门的总部就在亚洲地区。

  奥斯曼帝的两个情报部门,一个是穆拉德最开始创造的帝国情报局,另一个则是后期成立的军事情报部,两个情报部门分别归属国务委员会和军事委员会。(两个委员会的委员长都是穆拉德。)

  苏丹是这两个委员会名义上的长官,但是实际操作中由副委员长代替穆拉德去指挥这两个委员会。

  国务委员会的副委员长是帝国政府首相里法特,军事委员会副委员长有两个,分别由海军的海务大臣和陆军的总参谋长担任。

  海务大臣和总参谋长是海军和陆军的实际领导,海军大臣和陆军大臣属于帝国政府的文官,只负责监督海军和陆军。

  在奥斯曼帝国宪政二十多年后的今天,穆拉德还保留坦齐马特时期的国务委员会和军事委员会,自然是为了防止苏丹的权利被架空。

  有了国务委员会和军事委员会,穆拉德就获得了直接干预帝国政府和帝国军队的渠道。

  而分别隶属于国务委员会和军事委员会的两个情报组织,也可以名正言顺的被穆拉德控制在手中。

  回归正题,搬到伊斯坦布尔亚洲市区的使馆区就夹在帝国情报局总局和军事情报部总部的中间,谁也不知道走到使馆区街道上的行人,有多少人是伊斯坦布尔的市民,有多少人是这两个情报组织的特务。

  虽然如此严密的监视让帝国政府收到了许多抗议,但是为了堵住情报泄露的出口,采取的这些措施是必要的。

继续阅读:第七百零四章:布尔战争6

使用键盘快捷键的正确方式

请到手机上继续观看

1861拯救奥斯曼

微信扫一扫打开爱奇艺小说APP随时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