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六十一章:天堂和地狱
可乐不加冰块2025-11-05 09:551,504

  帝国政府的务实是受到穆拉德影响的,穆拉德这位苏丹陛下喜欢务实,那帝国政府的帕夏们自然也是投其所好。

  花费巨大去建一座铁塔,还不如多给海军建一艘战列舰。

  车窗外的景象随着车队的前进而不断变化,而不变的是加拉达区街头的繁荣。

  阿卜杜拉-迈吉德一世大道的中间车道是川流不息的汽车,这些行驶在道路上的汽车五花八门,与伦敦街道上景象完全不同。

  伦敦街道上行驶的汽车大多外形雷同,而在伊斯坦布尔的街道上,亨利能够看到最原始的木架汽车,也能够看到全封闭式的铝壳汽车,时不时还会有一两辆载货的汽车从车队旁边经过。

  从伊斯坦布尔街道上行驶的车辆,亨利就能够看出奥斯曼帝国在汽车产业上超过了英国。

  英国的科技会被奥斯曼帝国追上,如果放在三十年前,亨利一定会觉得说这句话的人疯了,但是现在这句话变成了现实。

  第二次工业革命给了奥斯曼帝国弯道超车的机会,在第二次工业革命期间兴起的产业,奥斯曼帝国都完成了对英国的超越或者持平。

  亨利能够看出来在科技上,英国已经不再具备优势,不仅是亨利能够看出来,内阁的首相和大臣们也都看得出来。

  不过,他们都选择性的忽视了,一是沉浸在大英帝国过去的荣光中,二是有印度这个超大血包给大英帝国持续供血。

  英国已经在第一次工业革命中积攒了足够的资本,即使第二次工业革命稍显落后,将来也必定能够凭借着之前积累的资本追回来,英国人是如此认为的。

  车队驶出加拉达区,紧接着就进入了伊斯坦布尔的贝西克塔斯区。

  不同于加拉达区,贝西克塔斯区是伊斯坦布尔著名的行政区和贵族区,帝国的各大行政机构如帝国政府大楼、帝国议会大厦、帝国最高法院都位于贝西克塔斯区。

  穆拉德居住的宫殿耶尔德兹城也在贝西克塔斯区,还有奥斯曼帝国百分之九十九的大贵族都在贝西克塔斯区拥有一处宅邸。

  所以车队一进入贝西克塔斯区,亨利就明显感觉到人流量变少了许多,街道上又添了几分庄重的气氛。

  一路下来,亨利没有看到任何一个穷人在路上,他看到的只有伊斯坦布尔身为帝国首都的繁华。

  实际上,从金角湾码头到外交部大楼,中间的路程是经过了严格规划的。

  外宾们只会在这条道路上看到奥斯曼帝国的繁华,而看不到半点不堪,因为不管是加拉达区还是贝西克塔斯区,这两个区都是伊斯坦布尔中产阶级和资产阶级居住的地方。

  如果想要看到伊斯坦布尔下层民众的情况,那就只能去金角湾对岸的法提赫区了。

  法提赫区是伊斯坦布尔的老城区,哪里曾经是伊斯坦布尔最繁华的地方,但是由于改造困难和上层阶级的搬迁,法提赫区成为了伊斯坦布尔的贫民窟。

  大量外来的务工人员挤进了这片不受重视的老城区,导致这里的人口飙升,人口增长又带来了一系列的社会问题。

  首先就是住房面积不足的问题,一家七口人挤在一间不足十平米的房间,这种情况在法提赫区极为常见。

  其次就是法提赫区糟糕透顶的公共卫生,法提赫区是有市政部门的,但在奥斯曼帝国的市政体系中,市政府的资金直接来源于本地居民的纳税和捐款。

  加拉达区汇集了奥斯曼帝国的银行、公司,同时有大量富豪居住在加拉达区。

  因此加拉达区的市政府从不缺钱,所有的公共事项都是按照最高标准进行的,加拉达区市政府有钱到在加拉达区每隔一百米就修建一所免费、干净的公共卫生间。

  仅仅隔了一个金角湾,隔壁的法提赫区因为本地的居民都是伊斯坦布尔的穷人,他们在交完帝国政府的税收后,能够留给市政府的税收少得可怜,捐款更是一毛也别想得到。

  法提赫市政府收不到钱,能够给法提赫区穷人提供的公共服务就更是有限了。

  法提赫区唯一拥有的公共服务也就只有一个回收垃圾和粪便这一项了,保留这一项公共服务还是因为伊斯坦布尔市政府害怕法提赫区出现瘟疫。

  瘟疫死些贫民也就死了,但是堂堂伊斯坦布尔,帝国的首都要是出现了瘟疫,那可脸就丢大了。

  死人事小,失节事大!

继续阅读:第七百六十二章:谈判上的交锋

使用键盘快捷键的正确方式

请到手机上继续观看

1861拯救奥斯曼

微信扫一扫打开爱奇艺小说APP随时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