片刻后,清和殿内。
皇帝坐在大殿之上,他的面前摆满了奏折。
他沉着脸,浑身上下散发着一股威严。
杨由还是头一次近距离看着这位九五之尊,他大概五十多岁的年纪,头戴金冠,身披龙袍。
他身上仿佛有一股无形的威压,让杨由都不敢直视。
“陛下,杨大人到了。”
杨由立刻拱手行礼:“微臣参加陛下。”
“杨爱卿免礼。”皇帝这才抬头,脸上满是笑意:“严公公,给杨爱卿赐座。”
严公公立刻吩咐门外的禁军搬来一张椅子。
皇帝在上,杨由则是坐在大殿中。
整个大殿里就杨由一个人,这让他感到有些惶恐。
“杨爱卿,你先告诉朕,方才你在大殿上拿出的账本,究竟是从何而来?”皇帝问道。
杨由淡淡道:“回陛下,这个账本还得从与倭人谈判说起。”
“此事说来话长...”
皇帝笑道:“没关系,杨爱卿尽管说,朕听着便是。”
杨由这才点头:“是。”
“陛下有所不知,此次派臣与倭人谈判,而在谈判过程中,臣发现一个很大的问题。”
“朝中百官之所以要对倭人委曲求全,主要是因为大齐各地军力薄弱,与倭人打起来也没任何胜算,而这根本的原因,就在于军械的落后。”
“好比东远军对抗倭寇,整整半年里,东远军不输兵力和战法,却依旧打不过倭寇手里的倭刀...”
皇帝略有所思的点了点头:“杨爱卿言之有理,军械的先进与否,确实影响到一支军队的强弱。”
“大齐这些年与南蛮相斗,再与倭人抗衡,明明兵力不弱,但却越来越乏力...”
杨由继续说道:“臣也是发现了这一点,所以才想着改善兵部匠作监,从而研发出专门针对南蛮、倭寇或者匈奴的武器。”
“而在无意间,臣发现了方乾山与他远房侄子的关系。”
“而至于那个账本,是现任匠作监的监长替我拿到手的。”
六部各处都有自己的账本,因为账目上的每一笔支出都需要盖上官印,所以账本是做不了假的。
就好比这个匠作监的账本,上面每一笔花销,都需要兵部主事以上官员盖上官印,拿到户部报销的时候,户部主事以上的官员也得盖上官印。
所以,这个账本牵扯的绝对不止方乾山和他的远房侄子,户部的人也会被严查。
“原来如此。”皇帝点了点头:“杨爱卿有所不知,这虽然只是兵部匠作监的账本,但这个账本却能牵扯到很多人。”
“其实,杨爱卿还是太过鲁莽了,你若是私底下将账本交给朕,没人会知道账本是你给朕的。”
“但你在朝堂上公然将账本拿出,这必然会四下树敌...”
杨由苦笑一声:“陛下,臣都已经那样了,还在乎树敌吗?”
“哈哈,说的也是。”皇帝满眼赏识:“大齐建朝这么多年,你还是头一个敢在朝堂上以一人之力弹劾百官的人。”
“这份魄力难得。”
“朕希望你能继续保持。”
杨由点了点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