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帝打量着杨由,嘴角笑意满满。
“杨爱卿当初那一篇《治国策》写得很好,所谓治国先治吏,治吏方可使国泰民安。”皇帝一字一句的说道:“可杨爱卿能不能告诉朕,究竟要如何治吏?”
听到这话,杨由表情一怔,显然,这位皇帝是想让他出谋划策。
杨由淡淡道:“回陛下,治吏最根本的,就是要加大力度整顿。”
“说到底,大齐律法虽然足够严明,但并没有能够专门针对治吏而实施严惩的部门。”杨由淡淡说道:“比如方乾山一案,本是交给都察院去审,由刑部关押,可到头来呢,都察院没审出个结果,还让方乾山死了。”
“可如果朝中有一个专门针对此事的部门,手握实权,并且对朝中二品以下大臣有处决权,那么一个小小的匠造监,就绝对不敢做这么明目张胆的事情。”
“换句话说,陛下要考虑的不是如何治吏,而是要挑选一个能人,给他足够的权利去治吏。如果还出现像是方乾山等情况,那陛下就直接治罪你挑选的此人便是。”
“陛下给手底下的人压力,那么被您赋予权利的人,自然就会给百官压力。”
听到杨由这话,皇帝脸上露出灿烂的笑容。
“哈哈哈,杨爱卿,你可真是能说会道啊。”皇帝哈哈一笑:“既然你都这么说了,那好啊,这个能人,你来当如何?”
杨由顿时愣住,随后苦笑一声:“陛下,您就别开臣的玩笑了。”
“臣现在手里的事情可多了,匠作监对各地军中的军械改良还没完成,刑部的事情我也还没办,若是再让我当这个能人,臣担心办不好啊。”
皇帝瞪了杨由一眼:“少来!”
“刑部的事情,曲相霖做得挺好,而且也是按照你说的在做,你跟他提出的‘监狱’已经在修建了。至于你兵部匠作监嘛,朕前几天见过那个叫郑开河的了,他给朕看了你给他的各类军械图纸。”
“既然图纸都有了,那就没你这个兵部尚书什么事了。”
杨由无言以对。
这位皇帝陛下这是有备而来啊。
“可是陛下···”
“别再说了!”皇帝摆手:“你直接说你对‘治吏’一事的看法和想法。”
杨由语塞。
“不说?那行,那就朕来说!”皇帝笑了笑:“朕打算成立大齐清吏司,最高职位为大司公,乃是当朝正一品。”
“你刚才说的没错,朕只是个赋予权力的人,而能将清吏司治理成什么样子,那得看这位大司公的本事。”
“杨大司公觉得呢?”
听到这里,杨由顿时变得无语起来。
皇帝看似是赋予了他足够的权力,但实则这个所谓的清吏司什么都没有,就只有自己一个人。
清吏司能治理成什么样子,这都得看杨由如何去办事。
而清吏司内有什么职位,这也是杨由自行安排。
“陛下,臣觉得,您是否有些太过唐突了···”
杨由苦苦哀求道:“这事儿费力不讨好,正所谓新官上任三把火,我若是接了您的旨意,那这把火就非烧不可了。到时候,这满朝文武,我岂不是都得得罪?”
皇帝双手背在身后,一副悠哉的模样:“那得看你杨大司公如何处事了,是秉公治吏,还是以权谋私,你自个儿想。”
杨由瞬间懵了。
得,这下又给自己挖了个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