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在卑尔根,那真的也是简单得不能再简单了。市中心仅有的餐厅都屈指可数。而中餐厅则就是香港人开的那么二三家。一走进中餐厅,闻到的气息并非中国菜特有的味道。中国美食到了挪威,已经完全中西合璧,汤汤水水、黏黏腻腻,完全不是国内美食那种菜系分明、见山是山、见水是水的品位和风骨。难怪来过中国的挪威老师在吃过欧洲中餐馆的菜肴后,都会大叫不地道,完全不是在中国的那么有造型、有品位!
我们也满腹遗憾,为什么自己国家最好的东西、最好的形象,都没有人原汁原味传播渗透到国外,让外国人认识真正的现代的可爱的中国,而不是黯淡的文艺片里、老照片里永远的发黄的贫穷、闭塞和落后。理直气壮地向世界宣传中国,看来真的是十分迫切。
听朋友介绍,在卑尔根,还有几个餐厅比较有名。一家叫Friday,据说从周一到周五中午有特别的菜谱,九十八克朗的主食还可以赠送一杯咖啡,餐厅的百事可乐及旗下的一些饮料都可以免费续杯。还听说在优雅静谧的格里格音乐厅旁边,有一家越南小馆叫Zen,是亚洲人比较喜欢的特色,最贵的菜也只有89克朗。EnvanligKveldPaNaboen是个瑞典餐馆,菜也不错,每天会有特价菜,100克朗以内,那里温馨脆脆的面包片加上garlic味道凝脂般的黄油,足以让唇齿沉醉片刻。传说中卑尔根最好的餐厅是Neptun酒店里的Lucullus,300克朗左右的菜居多。然而对在国内尝遍各种美食的太太小姐们来说,那的确也不过尔尔。
在所有卑尔根的餐厅中,有一个餐厅对许久没有美餐的我来说,简直望眼欲穿,那就是市中心的蒙古餐厅!在那里,200多克朗一位,猪,牛,羊,鸡肉随便吃!后来去罗马穷游,肚皮奇饿之时,看到一个韩国烤肉店的招牌,便充满期盼地欣然耋进。然而,我的渴望如泄气的皮球一般瞬间干瘪,因为,才十一点半,这家店要十二点才开门!南欧人都和我的西班牙同屋一样,晚睡晚起,午餐自然是在十二点之后!
还有一回在哥德堡和十几位中国同学穷游,在公共厨房里看见一位老弟碗里竟然铺着一个猪蹄和几片顺风耳,那一刻,处于巅峰饥饿状态的我终于明白了垂涎三尺的含义。我连吞了十几口口水,终究没有开口。因为我知道,远离中国的同学也难得为自己准备中国美餐,我不能夺他人之所爱。
那一回哥德堡之行受了强烈的刺激。从瑞典返回卑尔根后,我当即直奔传说中的那家猪蹄店,一口气买回了猪蹄、猪肚和猪肝什么的。当晚,那些价格极其便宜的猪蹄等被我卤成一锅,和楼里的中国姐妹们大快朵颐了一次!
饭菜一定是自己在宿舍里燃着电磁炉制作的最贴心、最美味。对挪威人来说,大家也喜欢在家里自制美食,享受家庭温馨。
挪威本土的朋友告诉我,他们也觉得物价昂贵,餐馆里往往又只有沙拉、汉堡、牛排和鱼汤等,所以大部分的挪威人都注重家庭的和睦和共享,喜欢其乐融融地在家里自制美食,享受天伦之乐。无论是召开晚会时同学自制的蛋糕,还是披萨和冰淇淋,都美味好吃得让人无法相信那是一双双平凡巧手炮制出来的。
在卑尔根,当时的食品价格可能是上海的十倍,当时一颗白菜能卖到20多克朗,两个小辣椒可以售到三十克朗。所以中国留学生在那种巨贵的环境中学会了生活的技巧,学会了精打细算。Rema1000,Rimi、Kiwi、Meny等深入人心的超市如果有打折三文鱼什么的,大家便会蜂拥而至。
不过在挪威,Rema1000的三文鱼还真是便宜。在国内要卖五十元一小块,在那里可以五十元买五小块!馋嘴的中国同学买回后往冰箱里冻上四十八小时,再配上在全球食品商店好不容易淘来的日本芥末,那便是一顿让人震撼的刺身美食了。回国后,同学们一定会伫立在超市昂贵的三文鱼柜台前,怀念着当年卑尔根三文鱼的新鲜、肥厚和甜美。
如果要吃海鲜和鱼,坐在市中心的鱼市阳伞下美餐,那是最能回归自己,找到美食快乐的地方了。在那里,你可以和几个熟悉的中国同学聊聊天,让他们教教自己怎么选三文鱼、比目鱼和鱼子酱,再畅聊着鲸鱼肉的狂腥和难吃。这些男孩、女孩都是卑尔根大学的研究生,因为没有奖学金,所以利用空闲时间到这里来挣生活费。
在鱼市里,时常还会看见一个清秀的香港女孩,说着带有香港口音的普通话,带着清新的笑容向来自亚洲的人们友好地打招呼。不管你买不买她的海货,她都会灿烂地和你聊天,恋恋不舍地和你依依惜别。
在鱼市,遇到太阳好的时候,买几个新鲜欲滴的牡蛎,让鱼贩子用小刀轻巧一割,切成两瓣,然后挤上几滴青翠欲滴的新鲜柠檬汁,咕噜咕噜低着头一股脑把牡蛎鲜肉和汁液吸进唇齿间,那真的是再幸福不过的享受了!后来去法国时,也特意尝了尝法国的牡蛎,那简直不可同日而语。也许因为靠近北极圈,卑尔根的生蛀超乎寻常的甘冽和清澈。
在鱼市里,你还可以花两百克朗买一根大大的帝王蟹钳子,在阳光里旁若无人地大嚼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