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一章 大英帝国来的凯特
唐墨2025-07-04 10:531,589

班上共有三十多个同学。按照剧场教育的形式要求,我们分成了四个工作坊Workshop,分别策划着自己小组的演出作品。据说,这个演出作品最后要到挪威的中小学进行多场巡演,并成为学习期间的实践成绩。

  剧场教育的演出是预先没有剧本的,它强调团队间的合作。在每天的研究和头脑风暴中,大家想出一个主题和构思,然后一边实验,一边继续往下设计。在工作坊里,每一个人都是最重要的,每一个人都会轮流成为一个星期的领导,发挥领头羊和沟通融合的桥梁作用。在团队中,每个人的意见都很重要。无论谁有什么建议,只要另外的人反对,这个选题和策划就可能被枪毙。

  我们小组讨论过无数的选题。如表现文化的差异,描绘在一家中国餐馆里其乐融融的中餐场面,展示不同国家人群的不同饮食习惯,不同的理解方式、时间观念,以及由此产生的碰撞和误解等等。大家反复强调着文化差异,似乎对这个非常感兴趣。然而,最后的表演似乎难以凸显文化的差异,难以承载考试作品的厚重,大家放弃了,又开始热火朝天讨论着另外的选题。

  随着小组讨论的深入,各种文化之间的鸿沟也渐渐隐现。在其乐融融的友好表象后,我开始发现了他们所强调的文化差异。其实,所谓的文化差异,实际上是心与心的隔膜和偏见、国家地位和民族强弱的博弈。就像上海人对外地人的歧视,城市人对乡村人的看不起,白领对民工的偏见一般,本来是平等的,然而由于心灵的狭隘和偏见,以众口蘇金、积毁销骨。在我们看似温馨和睦的团队之间,在不同国家成员之间,渐渐岀现了话语权的争取,出现了个性的差异,出现了文化的差别。大家开始发表自己的意见,表现自己的喜怒哀乐,争取自己的地位与尊严。

  凯特这个富有优越感的英国人总是戴着硕大的项链和夸张的戒指来教室,和三四个赞美她的挪威人谈笑风生。而视线一遇到中国留学生,马上便目中无人充满不屑。当她当领导的那一周,几个中国学生提出意见或疑问时,她先是假装没听见,接着便很轻蔑,故意用飓风般口音奇重的苏格兰英文,叽里咕噜嘲笑中国同学。

  卑微和过度谦虚往往是中国人在国外弱势的致命原因。无论在地球的哪一方,我们都要自信,要淡定,要平等灿烂地争取自己的权利和尊严,才会最终赢得一席之地,赢得尊重和话语权。我萌生了反击凯特,争取权利和尊严的想法了。上课时,我先是故意不理她,杀杀她的傲气。她明显愣住了,不知我们怎么了。接着有一天小组上大课讨论时,我当着老师和同学的面,非常清晰洪亮地告诉大家,挪威老师说话我们很理解,挪威同学说话也很明白,但是凯特苏格兰口音实在太重,我们听不懂!

  那一刻,凯特简直晕了!死要面子的她前后左右很委屈地看着挪威同学,再看着我。我假装什么都没看见,视线绝不接触她的视线。我要让沉默的空白占领她纸老虎般虚弱的胸怀,在自省中反思她该怎么做,该怎么去理解和共融。

  我明显地发现了她的变化。在以后的一两天里,她几乎不怎么开口说话,也不理睬我们,我们自然也不理睬她。

  没想到两天后,她变了,变得谦和温柔了。以后每次上课她想要表述什么时,都会很诚恳地把讲述内容写在黑板上,还画出示意图,标明叙述的人物之间的关系和她想表达的真正内蕴。即使这样,她还一遍又一遍地问我们是否理解了,她是否说清楚离去?

  我忍不住笑了,但是依旧很顽强地不理她,让她继续反思,继续不安。果然,没过几天,她身上那种大英帝国可恨的傲气就如铁锈般瓦解了。午餐时,她主动走到我们身边,和我们一起品尝沙拉和米粥,对我们由衷地微笑。周末时,她竟然还会发来短信,问我们有什么安排,是否愿意一起去市中心的酒吧和SIB俱乐部?

  看样子,揭竿起义收到了成效。

  没想到的是,后来小组里的矛盾又续演了。爽直高傲的大英帝国凯特不知怎么又得罪了挪威的骄傲帅哥Joron,可能因为Joron每天上课都用苹果电脑上Facebook,从不参与讨论,所以她向他开火了。而Joron也明显地不买她的账,反驳她说,每个人都在思考,每个人在小组里发挥他的作用和贡献。

  凯特又闷声不响了一天!看来八国联军之间的斗争真是丰富多彩。

继续阅读:第二十二章 复活节的彩蛋

使用键盘快捷键的正确方式

请到手机上继续观看

欧罗巴的清香

微信扫一扫打开爱奇艺小说APP随时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