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爷子说的不像是汉语,应该是藏语,随着他这句话说出来之后,格桑姑娘的脸色比刚才还难看,她直接就赶我们走了:“请离开!这里不是你们该来的地方,请赶紧走!”
我们几个互相看了一眼,虽然我没听懂她刚才说的阿尼的意思,但我猜估计是爷爷或者对长者的尊称,就赶紧猫下腰来问:“阿尼,您刚才说的赐所昔日是什么意思?”
老爷子估计我别的话也没听懂,但听到我学他说赐所昔日的时候,整个身子突然剧烈的抖动起来,就像受到了什么莫大的刺激似的。
格桑姑娘直接跑进屋子里,再出来的时候手里拿着一把巨大的扫帚:“让你们赶紧走!不要给我们带来厄运!”
说着一扫帚就冲我脑袋呼了过来!
我靠!我噌一下蹦起来,这妹子不光是个朝天椒,还是个女汉子朝天椒,这美貌简直是一种伪装色,跑慢点的话非得中招不可。
我无语的回到队伍中,眼睁睁看着这爷孙俩像躲瘟疫一样仓惶逃进院子中,砰一下就关上了门。
“好家伙,这爷俩儿在都是藏民的地方这么火爆,是怎么生活下去的?”我不由咂舌,接着提议,“要不咱们再走几家问问有没有乐意的?”
谁知婆婆摇摇头:“不要问了,这里不会有人乐意当向导的。”
“婆婆,您怎么还听信这小丫头的鬼话了?我看她就是对我刚才说她爷爷怀恨在心,不打算好好告诉咱们了!”我说。
婆婆又摇摇头:“你不懂,那赐所昔日在藏语里的意思是,生命终结!那老爷子在说我们这趟凶多吉少,肯定会死在上面!”
我不由浑身一颤,遥望那白茫茫的雪峰,它就像一个苍白的魔鬼一样静谧的立在那里,就等着准备吞噬攀上它的人。
不过我们这趟是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的,一来是要来应验诗句中的预言,二来我也不觉得一个耳朵眼睛都不咋好使的藏族老爷子说话会有什么准的。
再说了,我们现在手里的武器并不少。单就以前的那些东西不算,新得到的这三样法器可以说如虎添翼,纵使有个什么也能比划比划。
所以老爷子的话也就自动被我们忽略了。眼下天色越来越暗,趁着天黑爬山肯定不行,只好又往里走了几家,企图从谁家借宿一晚。
这里地广人稀,房屋与房屋之间距离很远,呈上下阶梯状排列,很可能这一家在山下,下一家就到了半山腰,中间连接的地方只是一条修葺简陋的青石板路。
不过有了格桑家的经验,到下一家的时候我们没有直接说要去鬼峰,只说是慕名前来攀登四姑娘山的,但是由于是自驾游,一迷路就直接拐进了这里,眼下天色已晚,想要借宿。
第二家是一个温馨的三口之家,是地地道道的藏民。汉话只有那个十四五岁的小儿子能听懂一点,他说学校有教,正好能拿我们练手。
纯藏民是非常热情好客的,准备好了糍粑、酥油茶以及美味的牛羊肉,又叫小儿子从屋里搬来青稞酒,不光管住,还管吃。
这几天在路上奔波吃的大部分都是方便食品,这好不容易见到肉了,我比看见什么都开心。正不顾形象的大口吞咽,门口的帘子被谁撩了起来,抬头一瞅,我勒个去!竟是刚才直接下逐客令的朝天椒格桑大妹子!
她端着盆子来给这家人送东西,瞅见我们脸一白:“你们怎么还没走啊?”
“天都黑了怎么走啊?”我反问了一句,“再说你也不收留我们,我们不得找好心人收留一晚啊?”
格桑皱着眉头盯着我们看了好一会儿,突然走到那一家三口面前用藏语开始说话。说了没几句那两口子就现出惊讶的表情,朝我们这边看了过来。
我心说完了,这大嘴巴格桑铁定是把我们要攀登鬼峰的事情跟这家人说了,这里的人本来就对那山有避讳,估计现在看我们也跟瘟神一样了。
吃饱了饭,气氛也不像刚才那么愉悦了。婆婆和释心和尚对视了一眼,用简单的藏语说了两句,就拉着我们直接出了门。
“今天晚上就在车里对付一晚吧。”婆婆叹了口气,“不要坏了人家的规矩。”
众人点点头,纷纷跳回车里。白凡找了一个背风的山坳把车停进去,大家自顾自的窝成一团谁都不说话了。
这山里的晚上真特么冷,尽管酒足饭饱,在车里呆了一阵也还是冷的发抖。我找出冲锋棉衣把自己裹成了一个球,瞅着天空上高悬的明月发呆。
瞅着瞅着就有点恍惚,总觉得这明月离我特别近,那光芒就像从耳根照过来似的。
不经意间扭头一看,我了个大槽!光芒还确实是从耳边照过来的,因为车窗外站着一个点着灯的黑影!
我打了个激灵,下意识的把黑血匕首握了起来。但定睛一看,不对啊,鬼也点灯?
我飞速把玻璃摇下来,另外几个人也都惊醒,众人把目光投过去,却看到外面站着一个打着手电,全身上下都包裹的像粽子似的人。
仔细一瞅,竟然是刚才招待我们的那一家三口里的小儿子!
这大晚上的他不回家睡觉,跑山坳间立在我们车旁干啥?
我狐疑的问:“有事吗?不会我们躲出来还不算完,非得赶跑才甘心吧?”
那小子大概没有完全听懂,愣了一下之后明白过来,用贫瘠的汉语和一些肢体动作说:“你们不要睡在这里,我有一个好地方给你们睡。”
好地方?家都不能呆了还有什么好地方?
他见我们不走,又朝山后比比划划了一阵,然后拉了拉我的胳膊示意我们跟他走。
我们几个对视了一眼,这车里面太特么冷了,要是真有好地方不如跟着去看看。
当下全部从车里跳下来,跟着那小子开始往山后走。
从我们落脚的山坳与山后的距离目测不近,但在这小子的带领下七拐八拐没一会儿就到了,我这才完全能体会婆婆说的当地人领路的重要性。
来到山后一看,我不由吃了一惊。这里还矗立着一所修建的整整齐齐的小房子,从外观看不比刚才经过的牧民的谁家差,怎么还有人把家安在山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