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确,按常理来说,白家在这个郑家家族多事的当口提出结亲一事有点不在时候。
但白家太自信自家的公子白浪太优秀了,简直是万里挑一的俊才。所以白家认为在任何时候提出此事对方都会欣然接受的,因为白家认为郑家也会立马应承此提议的。哪知对方婉转推辞掉了。
白吉德只得说:“这个时候提出此事的确有些唐突,待以后事态平息来再说吧。"
说着起身告辞,拱手而别,郑浩天将白吉德父子送到门口。
转过头来,郑浩天故意对女儿郑晓雅说道:“我看这个白公子一表人才,等这段时间过后,我们就答应这门亲事算了。”
郑晓雅满面通红,跺脚道:“我是不嫁的,你要答应你去嫁。“
郑浩天大笑起来说道:“我知道你心有所属,这是开玩笑的。"
郑晓雅娇羞地说道:“不理你了,“说着向内厅跑去。
郑浩天若有所思地微笑着,看着女儿的背影。他在心里嘀咕着,这白家此时提亲,不是明摆着看见我郑家强大了,唉,人心呵!
第二天一大清早,卫中杰正在修练,结拜大哥在玉石中一一指点着,卫中杰正在揣摩着天荒拳招式的连接问题,院门响了,卫中杰打开院门,郑晓雅站在院门说道:“卫公子早安,我爹在前厅有请,有事找你商量。“
卫中杰答应着,和郑晓雅一起向前厅走去,边走边看向郑晓雅,发现近两天郑晓雅和他说话时,总是低眉顺眼的,有时候一下子脸就红扑扑的,完全没有有他刚遇到她时那种英姿飒爽的神态,现在完全是一个害羞的小女孩了。
郑晓雅发现卫中杰盯着她看,娇羞地侧过头去,一朵红云又爬上了她的脸上。
郑浩天看见卫中杰走了来,连忙把他引向门外,从内厅里就听见郑府门外声音噪杂,卫中杰不知发生了什么事情。
郑浩天边走边说:“你出去以后就知道是什么情况了。“
卫中杰只好随郑浩天向门外走去。
一出郑府大门外,只见郑府门前的广场上跪满了人,男女老少都有,起码有二三百人之多,在跪着的人群中有两个五十来岁的老者规规矩矩地跪在队伍的前面。
看得出来,他们的身后是他们各自的家人,从中间的间隔着得出这是两个家族的全部族人。
他们是荣城五大家族之一二的江家族长江正石和杜家大长老杜立仁。
看见郑浩天,卫中杰和郑晓雅走出府门,那前面跪着江正石开口说道:“我代表我们江家在此向郑家请罪。“
杜立仁也接口道:“我也代表杜家向郑家请罪。“
江正石正声道:“我和杜兄昨晚商量过了,鉴于我们听信谗言,经不起威胁利诱,作出了对不起郑家的事情,所以我们两家决定,各拿出我们家族财产的百分之七十赔付给郑家,然后我们两家迁出荣城,永远不回荣城一步,请郑兄同意我们的请求。"
可以这样说,他们两家的确有点诚意,这样一来还可避免灭门的灾难,这可是江杜两家打破脑壳才想到的办法。
江正石说完,急切地看向郑浩天和卫中杰,主要是看向卫中杰的表情和态度,因为这年轻人太厉害了,翻个手背就可灭一个家族,所以他的态度至关重要,昨天他还信誓旦旦地宣称要灭了江家和杜家,不知今天他能否答应他们的请求。
郑浩天把卫中杰和郑晓雅拉到一边商量着,那跪着的两家众人心情惶惶地等着郑府的决定。
昨天,卫中杰三掌灭了文家,那文家的实力可是在江家和杜家之上的呀。
再一个,他们都知道了他们的家主和文家勾结一起陷害郑家一事,所以只能为做过的错事买单了,他们只能甘心情愿地跪等着,郑家对他们的处理的决定。
两家人忐忑不安地跪等着,都盼着能有个稍好点的处理决定。
郑浩天和卫中杰及女儿郑晓雅商量完后,郑浩天走近跪着的两个家族的人。
他看了众人一眼,其中还有许多年迈的老人和幼小的孩儿,他清了清嗓子说道:“各位请起来,有话进府中说。“
众人不知郑浩天的意思,都不敢起来。
杜立仁说道:“我等做错事了,跪着无妨,请郑兄最后定夺。“
郑浩天说道:“那也行,大家听着,我们商议过了,鉴于你们两家也是被蒙骗和被利诱的,所以我们郑家准备网开一面,第一,百分之七十的家产我们不要,你们只需付出百分之五十即可,一来为你们的错误买单,二来我郑家为此事死了几个人,这家产还得给这死去的家属的。
第二,你们不需要离开荣城,我们也不会驱赶你们,只要你们以后不干这种伤天害理之事就成了。”
郑浩天说完,对跪着的两家人说道:“请大家都起来吧。“
郑浩天的话音一落,两家人想不到是这么好的一个结果,特别是想到准备背井离乡,出走它地的心情时,好多人眼里含着泪水,欣喜的表情不言而喻。
江正石和杜立仁根本没想到会是这样的处理结果,不光是钱财不需付出太多,而且还可留在荣城,继续做着荣城五大家,不,灭了一文家,是荣城四大家族之一,这真是天大的好事呀!
他们跪走到郑浩天和卫中杰的面前,面对郑洁天的搀扶叫他们起来,他俩就是不肯起来,而且还全身跪伏在地,口中说道:”郑兄不计前嫌,如此以德报怨,我们深受感动,从此以后,我江家和杜家紧跟郑家脚步,以郑家为我们的头领,永远不做有损郑家之事。"
说着,两人站起身来,各对自家的族人说道:“今后,我们两家紧紧追随郑家的脚步,以郑家马首是瞻,永不背叛郑家。"
两家二三百号人站了起来,都欣慰的互相笑逐颜开着,毕竟,他们家族和过去一样,没有任何损坏,大家都知道,这是郑家的人在以德报怨,郑家的大恩大德,两家人心里都有一杆秤,他们只能喑暗想着以后怎样报答郑家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