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尖兵的方学小队正在拼命地往杨树林方向赶。
急速行进的“猛士”越野车轧到一条土梁,整个车身高高跃起,然后又狠狠地摔在地上。
刘志平全然不顾车辆是否受损,再一次深踩住油门。
方学按下送话器:“杨班长,坚持住,一定要坚持住!”
杨树林通过炮校镜观察四面,漫山遍野的武装人员正在运动,差不多有小半个连的兵力。
他惨笑一声,按下送话器回复道:“放心吧,在我死之前,技术人员还是安全的!”
一个“死”字传进他的耳机,方学心里不禁咯噔一下:
——“杨班长,你答应过我的,要请我喝酒,一定不要食言,我们还有十分钟就到!”
杨树林看看步战车已经多处受损,第一道和第三道驱动桥无法正常工作,现在只能使用第二道驱动桥转向,已经无法快速规避射来的破甲榴弹。
而且车身上多了几个弹孔,车厢内的皮质座椅已经被穿甲燃烧弹点燃。
杨树林知道,再坚持十分钟几乎就是奢望!
但是杨树林按下送话器,故作轻松地向方学回复:“放心吧,我没有忘记。”
结束通话,方学狠拍了一把刘志平的驾驶座,大声嚎叫:“快点,再快点!”
天色完全黑下来,紧赶慢赶,方学已经能听到前方传来的激烈交火声。
苏文兵从车顶探出脑袋,高速行驶中扔出一台穿越机,小型的机身在风中剧烈的抖动片刻,终于稳定住身形,一头向前方扎去。
苏文彬连续把自己背包中的穿越机全部放飞,首先击毁了几个机枪火力点,杨树林终于感到压力稍减。
方学按下送话器:“杨班长,我们小队将在从敌人的背后发起攻击,接应你们打出来!”
前方战况激烈,刘志平还未将“猛士”越野车完全停稳,方学却早就跳下车。
略微观察,方学急促地下着命令:“苏文彬,带着李康成、刘志平,绕到迫击炮阵地的后方,尽快解决他们。夏雷自行寻找狙击阵地,其他人随我来,快速跃进!”
苏文彬循着迫击炮的发射轨迹,向两位战友招招手:“我们上!”
三门迫击炮隐藏在一块大石头后面,还在不停的发射,刘志平急速奔跑中左脚前伸减速,然后迅速蹲下稳定住重心。
苏文彬已经抄起刘志平身后的120火箭筒绕过他的肩膀,刚好放到刘志平正在托举的双手上。
李康成还在向迫击炮发射阵地快速跃进,苏文彬打开火箭筒的前后防护罩,按下送话器大喝:“李康成,隐蔽!”
同时,拍了刘志平的头盔一把:“直射,打!”
已经从背后十分接近迫击炮阵地的李康成猛然趴下,一枚爆破榴弹掠过他的头顶袭过去,破片四散,正在操炮的武装分子顿时人仰马翻。
李康成早已经准备好一小块黑索金炸药,当爆破榴弹掠过,他跳起来,抡圆了膀子扔进迫击炮阵地中。
操炮的六个武装分子被接连的两次爆炸消灭,刘志平冲过去扶起一门保存相对完好的M224式轻型迫击炮,可惜瞄准镜已经被炸飞了。
刘志平竖起大拇指作概略瞄准,然后一摊手:“炮弹!”
苏文彬拖过来一箱炮弹,问道:“美制的,会玩吗?”
刘志平再次探手催促:“大差不差,给我炮弹!”
苏文彬不再迟疑,拧上引信交给他。
刘志平将这门老旧的迫击炮的射速发挥到极致,一分钟狂射二十多发,迫击炮弹不停地砸进敌群。
突然调转的炮口让这群武装分子蒙了好一会,现在也让他们尝一尝挨炮轰的滋味。
方学听到迫击炮改变了炸点,不用问,苏文彬他们得手了。
方学急速奔跑中大喝:“吴大山,机枪端平了打,正面强攻!”
丁锋看看敌我双方的距离,说道:“我们还可以继续隐蔽接敌,然后突然发起袭击,战果会更大......”
方学急的连连挥手:“开火强攻,为杨班长吸引火力!”
随后按下送话器命令:“刘志平,看清我们的进攻方向,把迫击炮砸到我们的正前方!”
没有炮校镜,刘志平只能凭感觉计算诸元,然后快速旋转手轮:“方学注意,正前方80米!”
但是方学却拒绝道:“再近点,50米!”
刘志平大叫:“你疯了?60毫米炮弹,光杀伤半径就有18米!”
18米的有效杀伤半径,不代表站在18米以外就不会受伤,这只是弹片的有效杀伤半径,还没有考虑冲击波和纷飞的砂石。
而且迫击炮上还没有瞄准辅助!
方学的声音变为嘶吼:“减轻跃进压力,50米,快打!”
吴大山居于正中,平端着201式班用机枪当先开路,方学和夏雷掩护住两翼快速跟上。
“掩护我,换弹!”
一条机枪弹链没用一分钟就打空,吴大山也顾不上寻找掩护,半蹲在地上换弹。
丁锋投出一颗烟雾弹提供遮挡,方学加速向前跃进两步,站于吴大山的身前,不停地向武装分子开火。
从身后扯出一条弹链勾挂到位,为了节省时间,吴大山也没有塞进弹链包里,而是随意的缠绕在手腕上。
起身继续开火的同时,大喊了一声“好”。
一个头领模样的武装分子跪在地上,却手举着一台望远镜,想要尽快搞明白来袭方向。
夏雷轻旋了狙击镜的手轮,向下调整了两个密位,然后把分划线压在头领的身上。
那名头领永远也不会搞明白了,因为夏雷的狙击弹已经穿透了他的胸膛!
迫击炮弹不断地在前方爆炸,方学迎着卷席的热浪终于看到杨树林等人的位置。
他感觉脸颊微微一热,探手一摸,滑溜溜的一片!
也不知道是刘志平发射的迫击炮破片,还是激起的砂石打来的,方学手指着“大八轮”的方向示意:“从这里撕开一道口子!”
八个人从背后,向半个连的兵力发起突然袭击,趁此机会,杨树林操纵30毫米链炮不停地轰击敌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