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上巨舰,视野更开阔了,方学才看到远处还有几艘庞然大物,应该是护航的编队。
编队马上就要起航,却选择了凌晨三点这个时候,而且也没有任何欢送。
极尽神秘!
海面上,一艘领航船“突突突”的开过来,打着起锚的灯光信号。
“远望三号”的轮机已经预热完毕,巨大的铁锚慢慢的露出了水面。
船尾,螺旋桨搅起的浊浪剧烈的撞击着码头,庞大的船身在缓慢的移动离开泊位。
卷扬机轰鸣着收起了水桶粗的缆绳,一声汽笛,“远望三号”随着领航船慢慢的驶离港口。
张世元站在码头上向出征的战士送别,但却很快被浓浓的夜色吞没。
慢慢的,方学已经看不清军港码头的轮廓,只有更远处的一片城市灯光。
行走在宽大的甲板上,冯安石向方学几人介绍着:
——“远望三号隶属于信息支援,它不安装武器、不挂军旗,没有作战能力,因此不属于传统意义上的军舰。”
——“1994年下水,1995年入列,舰龄已经三十年了,正值壮年。”
——“船长约180米,宽22.2米,最大高度37.8米,满载时排水量17000米,吃水深度8米,巡航速度20节。”
——“就算没有补给船伴随,自持可以连续航行100天,续航能力18000海里,深海远洋,可以到达地球上的任何一个海域。”
接着,冯安石以不符合自己年龄和身份的骄傲语气说道:“刚才小苏同志说这是一艘功勋测量船,更是没错!”
——“神舟飞船、嫦娥探月、北斗导航、天宫实验室、天问探测器......每一个国人耳熟能详的发射任务,背后都有这艘船的默默付出!”
(注:公开资料,不涉密,作者保命!)
测量船已经安全离港,不远处的舰队也相继跟上。
方学看看舰队的轮廓,哪怕是在黑夜中,这场景也堪称壮观!
方学不禁悠然神往,大国重器,全明星阵容——
“大黑鱼”、055驱逐舰“洪都号”、903型远洋补给舰“微山湖号”,还有一艘造型怪异的军舰,那是半潜式母船“东海岛号”。
“东海岛号”上已有搭载,几艘神秘的海上飞鲨——22型导弹快艇,正安安稳稳的趴在母船上。
(注:正式名称是22型导弹快艇,除航空母舰以外,海军多用三位数的代号为舰船命名。军迷们更习惯用“022”来称呼它,后来以讹传讹,以至于外军也用了此代号。)
浪花响彻,方学终于忍不住地向冯安石问道:“冯部长,我们的目的地和任务到底是什么?”
冯安石笑呵呵地说道:“具体任务还不能告诉你,但是我可以告诉你目的地。”
这支舰队有点“不伦不类”,如果是护航任务,不应该有测量船,也不应该有“大黑鱼”,更不应该有半潜式母船。
再说,母船上搭载的22型导弹快艇又算怎么回事,打航母的“海上飞鲨”去护航?
方学急忙问:“我们去哪?”
冯安石眺望远方,大海之上一片黝黑。
——“东南方向,太平洋的深处!”
领航船鸣笛返航了,桅杆上的国旗被海风吹的猎猎作响,像是一团燃烧的火。
方学回身看向码头,一组灯光信号噼里啪啦的打来,那是莫尔斯灯码。
方学有些费力的辨读着:“一~帆~”
——“是——战友们一路顺风,预祝凯旋!”
冯安石一个火箭军少将,看样子却有过很多次远洋出海经历了,他随口就读出灯语。
冯安石不留痕迹的背过身去,扶住护栏上说道:“祖国在为我们送别呢。”
如果方学此时看到冯安石的脸庞,他将会看到老军|人眼中的泪花。
方学留恋的看了一眼码头方向,更远处是城市中未熄灭的霓虹灯。
此次远航,大概就是为了守护那片万家灯火。
璀璨的灯火和天上的点点繁星渐渐的融为一体,分不清那里是天堂,那里是人间。
再看向大海深处,海天相接的地方繁星如同一颗颗闪闪发光的钻石,镶嵌在黑色天鹅绒一般的海面上。
又一次告别祖国的海疆,方学在心中默念:“祖国,再见!”
冯安石招招手:“走吧,甲板上风大,先给你们安顿下来。”
远望三号可是个庞然大物,其上的生活设施要比以往乘坐的军舰好的多,小队的八个人本分到一间宽敞的舱室。
天还未亮,方学几人难掩激动的心情,丝毫没有困的感觉。
船上的指令长告诉他们,目前没有任务,方学几人可以在公共区域随意活动。
但是一再强调,注意船上的警示标语,特别是技术区域,任何人不准靠近!
当太阳出来之后,没有睡觉的方学几人来到后甲板。
舰队正在航行,螺旋桨掀起了美丽的浪花,也把大量的鱼虾翻卷起来,无数的海鸥正追逐着觅食。
有海鸥就代表距离陆地不远,方学有意搞清楚目前所在的位置,于是比对着地图,再查看远处的礁盘和岛屿,以此来判断航行路线。
丁锋百无聊赖,趴在一旁看方学的比对结果,突然大叫起来:“路线不对吧?还是冯部长骗我们?”
方学叹了一口气说道:“丁锋我告诉你啊,你跟别人不一样,千万不要把时间浪费在学习上!”
丁锋搔着脑袋笑起来,看他的样子方学就知道,军校所学的知识大概又还给教官了。
好歹是海军,当初提干培训的时候,陆战学院里有基本的航海课。
院长夏凯华还曾经亲自授过课,如果被夏老狐狸知道,岂不是要打断丁锋的腿?
方学的推断路线是:
——舰队一路向南,当离开祖国的万里海塘的时候,将会经过马六甲海峡,继而进入印渡洋。
——绕道好望角,进入大西洋后继续向西,穿越德雷克海峡,那时将会到达此行的目的地。
——太平洋的东南深处。
只有一个原因,更近。
丁锋讪笑着说:“我还以为一路向东南,穿越太平洋呢。”
和很多人一样,丁锋想当然了。
起锚地在太平洋的西边,目的地是太平洋的东边,难道不应该横穿过太平洋?
感觉丁锋肩膀上的“一毛一”算是白扛了。
方学以悲天悯人的姿态,说出一句人尽皆知的至理名言:
——“地球,是他酿的圆的!”
——“圆的,所以才他酿的叫,地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