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眘骑在马上,目光凝重地望着眼前这一幕,心中涌动着复杂的情感。他缓缓勒紧缰绳,让马儿停在皇宫的大门前,目光穿透那残破的宫门,仿佛能窥见往昔的繁华与辉煌。然而,眼前的景象却让他不禁暗自叹息,这座承载着大宋无数荣耀与梦想的皇宫,如今却如同一位被遗忘的贵族,孤独而凄凉地守望着这片土地。
阳光透过稀疏的云层,洒在这座破败的皇宫上,却似乎无法驱散那份沉重的历史感。宫中的池塘早已干涸,只剩下几片枯萎的荷叶在风中摇曳,仿佛是在诉说着往昔的繁华与今日的衰败。那些曾经金碧辉煌的宫殿,如今只剩下空荡荡的框架,连一丝往日的痕迹都难以寻觅。
赵眘沉默不语,只是静静地望着眼前的一切。他深知,这场北伐虽然收复了失地,但重建家园、恢复往日的繁荣与辉煌却是一条漫长而艰难的道路。
赵眘望着眼前这座破败不堪的汴京城,眉头紧锁,心中涌起一股难以言喻的复杂情感。他转头看向一旁的林一飞和韩世忠,沉声道:“这汴京城,历经战火,如今已是满目疮痍,怕是已经不适合再作为我大宋的国都了。”
林一飞闻言,目光坚定,微微欠身行礼,道:“陛下,臣以为,若日后不还于旧都,恐难服天下人心。汴京乃我大宋百年基业之所在,其象征意义非同小可。再者,残破了也可以再重建,只要我大宋军民齐心协力,定能让这座古城重焕生机。更何况,只要我们能攻下幽云十六州,确保北方边境的安宁,开封自然十分适合做我大宋的国都。”
赵眘闻言,微微颔首,目光中透出一丝赞许。他深知林一飞此人,不仅智勇双全,更有着一颗赤诚的爱国之心。他转头看向韩世忠,问道:“韩将军,你意下如何?”
韩世忠闻言,也是神色凝重,但眼中却闪烁着坚毅的光芒。他上前一步,拱手行礼道:“陛下,臣附议林大人的意见。汴京虽破,但其地位无可替代。只要我们能确保北方边境的安宁,再加以重建,汴京定能再次成为我大宋的繁荣之地。更何况,此战我大宋士气如虹,正是重建家园、恢复国威的绝佳时机。”
赵眘点了点头,沉声道:“林卿之言甚是有理,不过此事关系重大,朕想还是先回朝后与朝中诸卿商议再做决定。不过,朕心中确有此意,借着这次北伐大胜的余威,进一步收复山东和幽州之地。如此一来,我大宋不仅有了更为广阔的领土,也有了更为深厚的战略纵深,这对于我大宋的长远发展至关重要。”
林一飞闻言,眼中闪过一丝赞赏的光芒,他深知赵眘此人的雄才大略,也明白这场北伐对于大宋的重要性。他微微欠身行礼,道:“陛下圣明,臣完全赞同陛下的意见。收复山东和幽州,不仅能够增强我大宋的国力,更能够振奋民心,让天下百姓看到我大宋的复兴之望。”
韩世忠也是神色振奋,他拱手行礼道:“陛下,臣愿率领麾下将士,为收复山东和幽州之地奋勇杀敌,誓要将失地一寸寸夺回,以彰显我大宋的国威。”
赵眘闻言,脸上露出了满意的笑容。他转头看向远方,目光中透露出坚定的决心。他知道,这场北伐只是开始,未来的路还很长,但只要大宋军民齐心协力,就没有什么能够阻挡他们前进的脚步。
随着大军在开封城内的驻扎,赵眘开始着手准备下一步的军事行动。他召集了林一飞、韩世忠等一众将领,共同商讨收复山东和幽州的计划。
林一飞在众将的注视下,缓缓展开了一幅详尽的地图,他的手指沿着地图上的山川河流游走,最终停在了幽云十六州的位置,尤其是那标志着幽州的地点上。“诸位请看,”他的声音沉稳有力,每一个字都仿佛带着千钧之重,“如今,河东、山东以及整个幽云十六州仍旧在金人的铁蹄之下。然而,若论其战略要地,幽州无疑是重中之重。”
他微微一顿,目光扫过在场的每一位将领,确保每个人的注意力都集中在这幅地图上。“幽州不仅是金人统治的北方心脏地带,更是其军事、经济的核心枢纽。一旦我们能够突破重重防线,将其攻克,那将对金人造成致命的打击。届时,金人的士气必将受挫,其统治根基也将动摇。”
林一飞的眼神中闪烁着智慧的光芒,他继续说道:“想象一下,幽州一旦失守,金人将不得不分散兵力以应对我大宋从多个方向的进攻,这无疑会削弱他们的整体防御力量。而且,幽州的地理位置决定了它对于控制北方草原和连接中原的关键作用,拿下幽州,我们就等于掌握了战略主动权,进可攻,退可守。”
说到这里,他轻轻拍了拍地图,仿佛是在确认自己的每一个字都如这地图上的山川一般坚实可靠。“因此,我提议,我们应当集中优势兵力,先攻幽州。这是一场硬仗,但只要我们能够拿下幽州,那么接下来无论是收复山东,还是进一步向金人的腹地推进,都将变得更加容易。甚至,我们可以期待,有朝一日,彻底击败金国,雪我国耻,光复河山。”
韩世忠闻言,眉头紧锁,若有所思地点了点头,沉声道:“林大人所言极是,幽州之地,战略意义非凡,确实是我军下一步进攻的重点。但金人虽在北地连遭惨败,其根基犹存,且战斗力不可小觑。此番北伐,我方虽屡用智谋取胜,但尚未取得决定性的大胜,金人定不会善罢甘休。”
他停顿片刻,目光如炬,扫视着在场的将领们,继续道:“我料想,金人为了保卫幽州,定会集结重兵,与我军展开几场恶战。因此,攻打幽州,切不可急功近利,需步步为营,稳扎稳打,方为上策。”
林一飞闻言,微微颔首,表示赞同。他略作思索,转而向赵眘进言道:“陛下,韩将军所言极是。攻打幽州,必将是一场艰苦卓绝的战斗。为了确保大军能够安心与金人鏖战,臣斗胆建议,陛下不妨先回徐州坐镇。如此一来,既可稳定后方,又能为前线大军提供坚实的后盾。”
赵眘闻言,哈哈一笑,眼中闪过一丝赞赏的光芒。他深知林一飞与韩世忠的担忧,也明白自己作为一国之君,稳定后方同样重要。于是,他朗声道:“两位爱卿所言极是,朕也知你们担忧朕的安危。既如此,朕便依你们所言,先回杭州坐镇。但尔等切记,前线战事仍需全力以赴,不可有丝毫懈怠。”
林一飞与韩世忠闻言,皆是神色一振,拱手行礼道:“臣等遵命,定当竭尽全力,不负陛下厚望。”
赵眘的决定如同一石激起千层浪,他提出要在今晚暂时住在这座残破的皇宫之中,以此彰显与大宋共存亡的决心,同时也向天下展示他重建家园的坚定意志。这一提议让在场的将领和侍卫们无不动容,更激发了他们心中的忠诚与斗志。
侍卫统领冯仁也领命后,立刻带着手下匆匆步入皇宫,开始寻找合适的地方搭建临时帐篷。他深知,虽然皇宫外观破败,但仍是龙脉所在,不容有失。冯仁也一边指挥着手下清理杂草碎石,一边小心翼翼地避开那些摇摇欲坠的建筑残骸,确保搭建帐篷的地方既安全又能尽可能减少对现有建筑的破坏。
与此同时,消息迅速传开,那些在金人统治下被囚禁于此的皇亲国戚们得知新帝驾临,纷纷前来拜见,希望能在这片废墟中寻得一丝希望的光芒。他们衣衫褴褛,面容憔悴,眼中闪烁着对过往的怀念和对未来的渴望。然而,由于人数众多,且赵眘需要保存体力以应对接下来的国事商讨,他并未一一接见这些皇亲国戚,而是让随行的官员记录下他们的姓名、身份及遭遇,承诺回到杭州后会根据情况妥善安置。
夜幕降临,皇宫内点亮了稀疏的灯火,临时搭建的帐篷在微风中轻轻摇曳,与周围残破的宫殿形成鲜明对比。赵眘坐在临时搭建的营帐中,透过微弱的烛光,翻阅着官员们整理好的皇亲国戚名单,心中五味杂陈。他深知,这些名单上的每一个人,都承载着大宋的血脉与记忆,他们的遭遇是大宋国难的缩影,也是激励他不断前行的动力。
夜深人静时,赵眘走出帐篷,望着星空下的皇宫遗址,心中涌动着无限的感慨与决心。他默默许下誓言,不仅要重建这座皇宫,更要恢复大宋的荣耀与辉煌,让这片土地上的人民再次享受到和平与繁荣。
与此同时,在皇宫另一侧的一间临时搭建的简陋木屋内,林一飞正独自坐在一盏摇曳的油灯下,身影被昏黄的灯光拉得长长的,投射在斑驳的墙壁上,显得格外孤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