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二十二章 初入黔州
背景帝2025-07-28 17:043,021

  白氏闻言,轻轻抿了一口手中的茶,目光中闪烁着智慧的光芒。“夫君,大宋的军队虽然人数不多,但他们的装备精良,训练有素,远非我们这些土人可比。林一飞既然能北伐成功,必然有其不凡之处。”

  杨自龙点了点头,表示赞同。“不错,这正是我们所担忧的。然而,乃伯贵自视甚高,欲与朝廷硬碰硬,这无疑给了我们一个机会。”

  “机会?”白氏微微挑眉,显然对丈夫的话产生了兴趣。

  “正是机会。”杨自龙缓缓站起身,走到窗边,凝视着远方。“我们可以暂时隐匿于山林之中,静待局势的发展。若乃伯贵败北,我们可趁势而出,收拢其残部,壮大自身;若林一飞势弱,我们亦可适时出手,助其一臂之力,以此换取朝廷的庇护与赏赐。如此,无论胜负,我们都能从中获利。”

  白氏听后,嘴角勾起一抹淡笑,眼中闪烁着赞许的光芒。“夫君此计甚妙,既避开了直接的冲突,又能根据局势灵活应变,真乃智者之举。”

  于是,杨自龙与白氏迅速制定了相应的策略,开始暗中调动部族的力量,将物资与人员秘密转移至更为隐蔽的山林深处,以备不时之需。同时,他们也派出探子,密切关注着林一飞与乃伯贵之间的动向,随时准备根据局势的变化做出相应的调整。

  在黔州的这片广袤土地上,各方势力都在暗中角力,而杨自龙与白氏的部族,则如同一只潜伏在暗处的猛虎,静静地等待着最佳的出击时机,以期在这场复杂的政治与军事博弈中,谋取最大的利益。

  林一飞对于这些黔州地界的暗流涌动自然是不得而知。经过数日的休整,他的身心已恢复至最佳状态。为了确保家人的安全,他将妻妾儿女安置在了仙游,并留下了一队精干的卫兵守护。临行前,他反复叮嘱,务必保证家人的周全,这才带着一颗既坚定又牵挂的心,踏上了前往黔州的新征程。

  此番出行,林一飞不仅带上了侍妾兼高级幕僚柳烟儿,还有七千精锐士兵,以及充足的粮草辎重。柳烟儿不仅美貌聪慧,更是林一飞不可或缺的智囊,她的存在让林一飞在军事和政治决策上更加游刃有余。

  从福州城出发的那天清晨,阳光正好,微风不燥。林一飞身着铠甲,骑在高头大马上,目光如炬,气势如虹。他的身后,是整装待发的士兵,他们步伐整齐,士气高昂,彰显着大宋军队的威严与力量。粮草辎重队伍井然有序,确保了在长途跋涉中不会有后顾之忧。

  一路上,林一飞与柳烟儿并肩而行,时而讨论战术,时而谈论时事,两人的默契与智慧在这段旅程中得到了充分的展现。士兵们也被他们的领袖气质所感染,行进间更加坚定有力。

  大军行进至黔州的黎平县,眼前的景象与中原大地截然不同。这里群山环绕,竹林密布,苗族百姓依山而居,生活习俗独特,他们对于“朝廷”这个概念似乎相当陌生,更多的是遵循着部落首领的意志生活。林一飞望着这片陌生而又神秘的土地,心中既有敬畏也有忧虑。他深知,在这样的环境下强行进军,不仅难以获得民心,还可能激起不必要的冲突。

  于是,他果断决定先不急于进入黎平县,而是派出了精明能干的宋鹤,带领一支小队悄悄潜入城中,打探消息。

  不到一天的时间,宋鹤便带着重要的情报返回。他神色凝重地向林一飞报告:“大人,这里的苗人几乎都是乃伯贵寨子里的人,他们听从乃伯贵的调遣。从他们的言谈举止中,我能够感受到,乃伯贵似乎并不欢迎朝廷的大军。”

  林一飞闻言,眉头紧锁。他深知,如果强行进入乃伯贵的势力范围,很可能会遭遇激烈的抵抗,这不仅会损耗兵力,还可能延误平乱的时机。然而,黔州的局势不容拖延,他必须尽快找到突破口。

  就在这时,宋鹤提出了一个建议:“大人,或许我们可以改道从江。那里是岛自龙的势力范围,他与乃伯贵不同,为人较为谨慎且富有远见。如果我们能够争取到他的支持,或许能够借此机会分化乃伯贵的势力,为平乱创造有利条件。”

  林一飞听后,觉得宋鹤的建议颇有道理。岛自龙作为一个相对弱小的首领,他更有可能为了自身的利益而选择依附朝廷。而且,从地理位置上看,从江也是通往黔州腹地的必经之路,改道从江不仅能够避开乃伯贵的锋芒,还能够为后续的行军创造更为有利的条件。

  于是,林一飞果断决定改道从江。他命令大军做好准备,随时启程。同时,他也暗中派出了几路探子,密切关注着乃伯贵和岛自龙的动向,以防不测。

  大军在黎平县外稍作休整后,便沿着蜿蜒的山路向从江进发。

  山路虽然蜿蜒崎岖,南行的路途充满挑战,但得益于大宋军队出色的组织与纪律,林一飞的大军以及后面承载着粮草辎重的车马队伍,依然能够稳步前行。阳光透过稀疏的云层,斑驳地照在这条通往未知的山路上,给这趟艰苦的旅程增添了几分坚毅的色彩。

  柳烟儿此时已不再是马车中的温婉侍妾,她身着劲装,骑着一匹温顺却矫健的马匹,紧紧跟随在林一飞的身侧。她的眼神中既有对未知的好奇,也有对大局的深刻洞察。她轻声对林一飞说道:“大人,咱们现在最重要的并不是急于联络任何一伙势力,而是要先到达贵阳,那里才是朝廷完全控制的地方。见到了地方官员,我们就能更加深入地了解这里的实际情况,为后续的行动打下坚实的基础。”

  林一飞闻言,微微侧头看向柳烟儿,眼中闪过一丝赞赏。他深知,柳烟儿的智慧与远见往往能在关键时刻为他提供宝贵的建议。他轻轻点头,声音沉稳而坚定:“烟儿所言极是。我们此行的主要目的是平定黔州之乱,而要做到这一点,就必须先掌握最准确的信息。贵阳作为朝廷的据点,无疑是我们获取情报的最佳地点。”

  随着话题的深入,两人之间的讨论愈发激烈而深入。他们时而探讨着可能遭遇的困难与挑战,时而规划着如何在贵阳建立稳固的情报网络,以便为后续的行动提供有力的支持。柳烟儿的聪慧与林一飞的决断,在这一刻得到了完美的融合,仿佛为这支大军注入了无尽的动力与希望。

  大军在两人的带领下,继续沿着山路前行。士兵们虽然疲惫,但他们的眼神中却闪烁着坚定与信念。他们知道,自己正肩负着平定黔州之乱的重任,而前方的贵阳,就是他们实现这一目标的重要一站。

  林一飞的大军从从江县一路向西往贵阳而去,沿途的风景与江南的温婉水乡截然不同。他们穿越了层峦叠嶂的山脉,跨过了潺潺流淌的溪流,每一处都透露着黔州大地的粗犷与原始。大军所经之处,多见苗寨散落山间,竹篱茅舍,炊烟袅袅,生活气息浓厚而质朴。

  这些苗寨的居民对于大宋军队的到来,表现出既好奇又警惕的态度。他们围聚在村口,远远地望着这支装备精良、纪律严明的队伍,眼神中既有敬畏也有不解。林一飞深知,要在这片土地上赢得民心,绝非易事,必须谨慎行事,以理服人。

  除了苗寨,大军还经过了一些县城。这些县城虽然规模不大,但却有着各自独特的治理方式。林一飞发现,这里的官吏多为土官,即由当地人自己推选出来的领袖。这些土官在各自的领地内拥有极高的威望和权力,他们基本上不听从朝廷的管理,而是按照自己的方式治理地方,与朝廷保持着一种微妙的平衡,井水不犯河水。

  林一飞在行军途中,时常与柳烟儿探讨这些土官的存在对于平定黔州之乱的影响。柳烟儿认为,这些土官虽然不听从朝廷,但他们在当地百姓心中却有着极高的地位。如果能够争取到他们的支持,无疑会为平定黔州之乱增添一份力量。然而,林一飞也深知,这些土官各有各的立场和利益,要想争取他们的支持,绝非易事。

  沿途的各族百姓生活并不富裕,他们的房屋简陋,衣着朴素,脸上时常挂着辛劳与疲惫。林一飞看着这些百姓,心中涌起一股莫名的酸楚。他深知,自己此行不仅是为了平定黔州之乱,更是为了这片土地上的百姓能够过上安居乐业的生活。

  与富庶繁华的江南相比,黔州的这片土地显得如此贫瘠与落后。然而,林一飞却在这片贫瘠的土地上看到了希望与坚韧。他相信,只要能够平定黔州之乱,这片土地上的百姓一定能够迎来更加美好的未来。

继续阅读:第四百二十三章 山坳遇伏

使用键盘快捷键的正确方式

请到手机上继续观看

南宋小地主之我爹是秦桧

微信扫一扫打开爱奇艺小说APP随时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