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零五章 平州攻防战(一)
背景帝2025-07-28 17:053,027

  他们深知,皇帝赵眘不仅是一位英明的君主,更是一位深谙治国之道的智者。在他的带领下,宋国定能在这场战争中取得最终的胜利。

  随着讨论的深入,一份详细的防守方案逐渐成形。这份方案不仅包括了边疆的驻军和防御工事的建设,还涵盖了内政的修明、经济的繁荣以及外交的斡旋等多个方面。

  赵眘此刻想的更多的却是林一飞给他单独上的那份奏折。奏折里,林一飞字里行间透露出的归隐之意,如同一股清流,缓缓流淌在他的心间。林一飞一直都在请旨,在收复燕云十六州后辞官归隐,亦或是率领几千人马去黔州为朝廷永守南疆。这份请求,既是林一飞个人的心愿,也是他们君臣二人早就达成的默契。

  赵眘深知,像林一飞这样的功臣,为朝廷立下了赫赫战功,他的存在本身就是一种威慑,一种力量。然而,林一飞却愿意在功成名就之时,选择急流勇退,这份胸襟和气度,让赵眘既感慨又敬佩。

  作为皇帝,赵眘当然希望像林一飞这样的忠臣良将能够长久地留在朝廷,为国家的繁荣稳定贡献力量。但是,他也明白,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追求和选择。林一飞渴望归隐田园,享受那份宁静与自由,这是他个人的权利,也是他对人生的一种理解和追求。

  赵眘轻轻叹了口气,心中既有不舍也有理解。他明白,自己作为一国之君,不仅要善于用人,更要懂得放人。让功臣在适当的时候归隐,不仅是对他们的一种尊重,也是对朝廷的一种保护。毕竟,权力的斗争往往比战场上的厮杀更为残酷,林一飞的离开,或许能够避免一些不必要的纷争和矛盾。

  想到此处,赵眘的眉头渐渐舒展开来。他决定,等林一飞收复燕云十六州凯旋归来时,就亲自赐他归隐的旨意,并赠予他丰厚的赏赐和荣誉,以表彰他的功绩和忠诚。同时,他也会在朝廷中树立一个榜样,让那些立下战功的将领们看到,只要他们忠心耿耿、为国效力,朝廷是绝对不会亏待他们的。

  正在此时,宰相张浚忽地站起身,神色凝重地出班上奏:“陛下,微臣有紧急军情上报。黔州之地,近日苗、僮、瑶诸部因争夺资源再起纷争,彼此间混战不休,导致百姓流离失所,民不聊生。黔州知府余建大人虽忠心耿耿,奈何年事已高,加之黔州兵力薄弱,难以有效平息这场战乱。”

  赵眘闻言,眉头紧锁,目光中透露出深深的忧虑。黔州之乱,无疑给本已动荡不安的局势又添上了一抹阴霾。他深知,若不及时处理,这场混战不仅会让黔州百姓陷入更深的苦难,还可能波及周边地区,甚至影响到整个国家的稳定。

  “爱卿所言极是,黔州之乱不可不察。”赵眘沉声道,“然则,朕目前正筹划北伐大计,兵力调配实为棘手。卿有何良策?”

  张浚早有准备,从容答道:“陛下,微臣以为,黔州之乱虽急,但不妨先派遣一支精干小队前往,以稳局势。同时,可急调附近州县兵力增援,待局势稍稳,再行全面征讨。此外,微臣斗胆建议,或许可考虑请林大人在收复燕云十六州后,稍作休整,再率部南下,以雷霆手段平息黔州之乱。”

  赵眘闻言,心中暗自权衡。林一飞确实是不二人选,其军事才能和威望皆足以震慑诸部,使其望风而降。但一想到林一飞归隐之意已决,赵眘心中不禁泛起一丝犹豫。

  然而,国家大义面前,个人情感终需让步。赵眘深吸一口气,坚定地说道:“爱卿所言有理,林卿确是平定黔州之乱的最佳人选。朕即刻下旨,待其收复燕云十六州后,令其稍作休整,即率军南下黔州。同时,传令附近州县,速派兵力增援,务必确保黔州局势不再恶化。”

  张浚闻言,心中稍安,连忙躬身行礼:“微臣遵旨,定当全力配合,确保黔州之乱早日平息。”

  随着张浚的退下,大殿内再次陷入了一片沉寂。赵眘望着殿外的天空,心中五味杂陈。他深知,作为一国之君,他的每一个决定都关乎着国家的命运和百姓的福祉。黔州之乱,北伐大计,每一项都是沉甸甸的责任。但他也明白,唯有迎难而上,方能不负天下苍生所托。

  林一飞此刻却正和韩世忠率领北伐军进兵蓟州。这座城邑地理位置虽然显要,但年久失修,城防并没有那么坚固。宋军大军压境,士气如虹,林一飞站在阵前,目光如炬,望着蓟州城头,心中已有了胜算。

  “传令下去,准备火炮攻击!”林一飞一声令下,宋军中的火炮队伍迅速进入战位。这些火炮是宋军近年来精心打造的新式武器,威力巨大,足以在战场上扭转局势。

  随着炮手们的精准操作,一门门火炮发出震耳欲聋的轰鸣,炮弹如同流星划过天际,准确地击中了蓟州的城墙。一阵猛烈的炮击过后,坚固的城墙竟被轰开了几道豁口,碎石飞溅,烟尘四起。

  城内的金人被这突如其来的炮击吓得惊慌失措,他们从未见过如此威力巨大的火炮,一时间乱了阵脚。而宋军则抓住这一有利时机,发起了猛烈的冲锋。

  韩世忠身先士卒,手持长枪,一马当先冲在最前面。他的身影在硝烟中若隐若现,如同一尊不可阻挡的战神。士兵们在他的带领下,奋勇向前,势如破竹。

  蓟州的守军虽然拼死抵抗,但在宋军强大的攻势下,逐渐败下阵来。城头上的旗帜在风中摇曳,仿佛在诉说着这场战役的惨烈。

  随着宋军如潮水般涌入蓟州城,城内残余的金兵在绝望中做着最后的挣扎,但终究无法抵挡宋军势不可挡的攻势,很快便被一一歼灭。胜利的旗帜在蓟州城头高高飘扬,宣告着宋军北伐之路上的又一重要胜利。

  林一飞站在城墙上,望着远处连绵不绝的山脉,心中已转向了下一个目标——平州。与蓟州的平原之城不同,平州依山而建,城墙坚固,地势险要,自古便是兵家必争之地。这样的地形对于擅长正面攻坚的宋军来说,无疑是一个巨大的挑战,即便是拥有火药这样的超时代武器,也难以轻易攻克。

  “平州之地,地势险峻,我们必须谨慎行事。”林一飞对身边的韩世忠说道,眼中闪烁着凝重之色。

  韩世忠点头赞同,他深知这场战斗将比之前的任何一场都要艰难:“的确,我们不能再用对付蓟州的方法来对付平州。必须制定出一套全新的战术,才能确保万无一失。”

  林一飞沉思片刻,随即下令召集众将,共同商讨平州之战的策略。在议事厅内,烛火摇曳,气氛紧张而严肃。将领们各抒己见,有的主张强攻,有的则建议围而不打,等待时机。

  林一飞静静地听着每个人的意见,心中却在默默盘算。他知道,强攻必然会导致重大伤亡,而围而不打又会消耗大量的时间和兵力,这对于急于推进北伐进程的宋军来说,都是不可取的。

  韩世忠目光炯炯,凝视着远方巍峨耸立的平州城,对林一飞提议道:“大将军,平州之地险峻异常,正面强攻固然可以展现我军之勇,但伤亡必定惨重。末将有一计,或许可行——我们可以采用地道战术,暗中将士兵通过地道送入城内,同时大军在正面佯攻,吸引敌军注意力。待地道中的士兵到位后,突然杀出,与城外大军里应外合,定能一举攻破平州城。”

  林一飞闻言,眼神一亮,赞许地点了点头。他深知韩世忠不仅勇猛无双,更兼智谋过人,此计的确有可能成为攻破平州的关键。

  “此计甚妙!”林一飞拍案而起,声音中带着一丝激动,“我们可以利用夜色掩护,悄悄挖掘地道,让士兵们悄无声息地接近城墙。同时,正面大军佯攻,务必让敌军相信我们的主攻方向在城外。等到地道挖通,城内外的士兵同时发动攻击,平州城必将陷入混乱,到时我们便可一举拿下此城。”

  韩世忠见林一飞采纳了自己的计策,心中也是暗自高兴。他深知这一战的重要性,不仅关乎北伐的进度,更关乎宋军的士气与信心。

  “林帅放心,老夫定当亲自督战,确保地道挖掘顺利,士兵们也能准时到位。”韩世忠语气坚定,眼中闪烁着必胜的光芒。

  当天晚上,韩世忠雷厉风行,亲自挑选了一批精干士兵,开始秘密挖掘通往平州城下的地道。夜色如墨,大地沉寂,只有士兵们紧张而有序地劳作声在暗夜中回荡。他们知道,这项任务不仅关乎个人的生死,更承载着整个北伐军的希望与荣耀。

  与此同时,林一飞则在营帐中反复推敲着计划的每一个细节,确保万无一失。

继续阅读:第四百零六章 平州攻防战(二)

使用键盘快捷键的正确方式

请到手机上继续观看

南宋小地主之我爹是秦桧

微信扫一扫打开爱奇艺小说APP随时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