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一十八章 丹书铁券
背景帝2025-07-28 17:413,016

  士兵们的眼中闪烁着坚定的光芒,他们早已习惯了在林一飞的带领下冲锋陷阵,对于即将到来的战斗,他们毫无畏惧。

  “除此之外,”林一飞的声音变得更加温柔而坚定,“我还打算在平定黔州之乱后,带着我的家人,以及你们中的愿意者,一同在黔州定居。那里虽然偏远,但土地肥沃,民风淳朴,我相信,只要我们齐心协力,一定能够在那里创造出新的辉煌。”

  校场上顿时响起了一片议论声,士兵们面面相觑,但很快就有人高声响应:“晟王去哪里,我们就去哪里!愿意随晟王世世代代定居黔州!”

  一人带头,众人纷纷附和,声音响彻云霄。林一飞看着这些英勇的士兵,心中充满了感动与自豪。他知道,这些士兵不仅愿意为他而战,更愿意为了一个共同的理想和目标,远离故土,去一个全新的地方开创新的生活。

  “好!既然大家愿意,那我们就一起为了黔州的和平与繁荣而努力!”林一飞高举右手,大声宣誓。

  士兵们也高举右手,齐声高呼:“为了黔州!为了晟王!万死不辞!”

  那一刻,林一飞仿佛看到了黔州的未来,那里将是一片繁荣与和平的乐土,而他和他的士兵们,将成为那片土地上的守护者。

  三天后,晨光初破晓,杭州城外的古道边,一片庄重而热烈的氛围弥漫开来。林一飞身着战甲,英姿飒爽,立于由数百辆马车和辎重车组成的长队之前,他的眼神中既有对未来的坚定,也有对故乡的不舍。浩浩荡荡的队伍中,不仅包括了所有随行兵将的家眷,还有林一飞庞大的家族成员:正妻苏瑶温婉端庄,平妻岳银瓶英姿飒爽,妾室何三娘、柳烟儿、赵赛月各展风姿,她们携带着各自的子女,围坐在装饰华丽的马车内,脸上洋溢着对新生活的憧憬与期待。

  家仆与侍从们忙碌地穿梭其间,确保一切行李物品都已妥善安置,孩子们偶尔从车窗探出头来,好奇地打量着即将离开的城市,他们的欢声笑语为这庄严的启程增添了几分温馨与活力。林一飞的私人财富,经过精心打包,也随队伍一同前行,这些不仅是他多年积累的财富,更是他新生活的物质基础。

  同样年轻的皇帝赵眘,身着龙袍,面带不舍,携带着宰相张浚一同来到杭州城外的古道边,亲自为林一飞送行。晨光中,他们的身影显得格外庄重,眼神中透露出对这位忠臣的深深敬意与眷恋。

  赵眘走上前,紧紧握住林一飞的手,声音低沉而激动:“林卿,没有你和张相,朕是不可能有今日的。你不仅是朕的股肱之臣,更是朕的挚友。你北伐的功绩,朕铭记于心,永不会忘。只望林卿在黔州一切顺利,能够安享幸福的生活。”

  林一飞闻言,心中涌起一股暖流,他恭敬地回道:“陛下厚爱,臣感激不尽。臣定当竭尽全力,平定黔州之乱,为朝廷分忧,为百姓谋福。”

  赵眘点点头,从袖中取出一张金黄色的诏书,郑重地递给林一飞:“这是朕特意为你准备的免死诏书。有我大宋一朝,只要林卿的后代子女家眷不造反,不论身犯何罪,皆可免死。这是朕对你的一片心意,也是朕对你的信任与期望。”

  林一飞双手接过诏书,眼眶微微湿润。他深知这份诏书的分量,更明白这是皇帝对他及其家族的深深关怀与保护。他再次跪拜,声音坚定:“臣定不负陛下厚望,誓死保卫大宋江山,为陛下尽忠。”

  宰相张浚也在一旁说道:“林大人,你此行责任重大,但相信以你的才能与勇气,定能顺利完成使命。我等在朝中,也会时刻关注黔州局势,为你提供必要的支持。”

  林一飞感激地点点头,他知道,自己并非孤军奋战。他的背后,有皇帝的信任,有宰相的支持,有士兵的忠诚,还有家人的陪伴。这一切,都将成为他前行路上最坚实的后盾。

  随着晨光渐渐明亮,林一飞再次向皇帝与宰相行礼告别,然后转身登上马车。浩浩荡荡的队伍开始缓缓前行,踏上了前往黔州的征途。

  皇帝赵眘与宰相张浚目送着队伍远去,直到他们的身影消失在古道尽头。赵眘轻声说道:“林卿此去,朕心中甚是不舍。但愿他在那里一切顺利。”

  张浚点头附和:“陛下放心,林大人智勇双全,定能不负所望,也必会吉人天相。”随着林一飞一行人的离去,杭州城外的古道再次恢复了往日的宁静。

  另一边,在福州府邸内,秦桧静静地躺在病榻之上,岁月的风霜和内心的煎熬已将他折磨得形如枯槁。窗外偶尔传来的鸟鸣,似乎成了这寂静屋舍中唯一的生气。他的眼神时而迷离,时而清明,仿佛在回忆着过往的种种。

  自岳飞被害后,秦桧虽位极人臣,但内心却从未真正安宁过。他深知自己手中的权力是如何沾染上了无辜者的鲜血,那些夜晚的辗转反侧,都是对过往抉择的无声谴责。然而,当得知林一飞率领大军收复故土,甚至有望直捣黄龙的消息时,秦桧的心境竟发生了微妙的变化。

  他让家人暗中打听来的消息,如同一剂强心针,让他的心中涌起了一丝难以名状的慰藉。虽然这慰藉中带着几分苦涩与讽刺——自己这个手无缚鸡之力的书生,因一己私欲害死了忠勇无双的岳飞,而今,却是自己的儿子在战场上为国效力,一雪前耻。秦桧在心中暗自思量,这或许就是命运对他的一种补偿,一种让他能在余生中找到些许平衡的方式。

  然而,随着身体状况的每况愈下,秦桧心中的遗憾也日益加深。他最渴望的,莫过于能在有生之年,亲眼见一见那个同样不会武艺的儿子,哪怕只是远远地看着,确认他安好无恙。但现实却是残酷的,这份愿望如同海市蜃楼,遥不可及。

  每当夜深人静,秦桧都会让家人点上油灯,自己则凝视着那摇曳的火苗,思绪万千。他会想起年轻时的自己,那时的他满腔热血,渴望为国效力,却最终走上了这条布满荆棘的道路。他会想起岳飞,那个曾经让他敬畏又嫉妒的对手,以及自己亲手将他推向深渊的那一刻。而现在,这一切似乎都化作了过往云烟。

  秦桧知道,自己的生命已经走到了尽头,所有的恩怨情仇都将随着他的离去而烟消云散。他唯一能做的,就是在心中默默祈祷,希望林一飞能够一切顺利,也希望自己的儿子能在未来的日子里,过上自己想要的生活,远离权力的斗争与人性的阴暗。

  就这样,在福州的这座府邸内,秦桧静静地等待着生命的终结。他的心中既有对过往的悔恨,也有对未来的期许,更有对那个永远无法相认的儿子的深深思念。

  秦桧的思绪在无尽的遐想中飘荡,他想象着自己的宝贝儿子或许已经繁衍了一个庞大的家族,膝下围绕着众多孙男弟女,欢声笑语不断。一个尤为大胆的念头闪过他的脑海——说不定,连岳飞的女儿岳银瓶也成为了他秦家的一员,为他秦家延续了血脉。这个念头让他不禁哑然失笑,心中涌起一股难以言喻的释然。

  他暗自思量,倘若这一切都是真的,那他秦桧岂不是与岳飞在某种意义上结成了亲家?这世间的缘分真是奇妙,曾经的仇敌,如今却以这样一种方式产生了联系。想到这里,秦桧的脸上浮现出一抹复杂的笑容,既有对命运弄人的感慨,也有对自己即将告别尘世的一份超脱。

  然而,随即而来的又是一阵忧虑。他深知,这样的秘事一旦曝光,必将引起轩然大波,后世之人会如何看待自己?是唾骂自己背信弃义、陷害忠良的罪行,还是会因这突如其来的“亲家”关系而对自己有所改观?秦桧的心中充满了不确定。

  但转念一想,秦桧又觉得自己已经走到了生命的尽头,这些身外之名又有何意义?他一生追求权力,却也因权力而失去了太多。如今,他更愿意相信,人死后灵魂能够得到解脱,所有的恩怨情仇都将随着肉体的消逝而化为乌有。

  于是,秦桧在心中默默祈祷,希望自己的儿子和孙子们能够过上幸福的生活,远离权力的斗争和世间的纷扰。至于自己,他愿意接受任何后世的评价,无论是赞誉还是谴责,都已经不再重要。

  在福州的这座府邸内,秦桧静静地躺着,任由思绪在虚空中飘荡。他的脸上带着一抹释然的笑容,仿佛已经放下了所有的执念和束缚。

  就在秦桧胡思乱想,沉浸在复杂情绪中的时候,远在千里之外的林一飞,却已经率领大军离开了杭州城,踏上了前往黔州的征途。

继续阅读:第四百一十九章 福州之行(一)

使用键盘快捷键的正确方式

请到手机上继续观看

南宋小地主之我爹是秦桧

微信扫一扫打开爱奇艺小说APP随时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