圣院上空,一副由无尽兵家煞气凝聚而成的沙盘幻象,愈发清晰。
山川、河流、关隘,赫然便是大夏北方边境的全貌!
金戈铁马之声,在京都每一个人的耳边炸响!
所有人都骇然抬头,仰望着这见所未见,闻所未闻的兵家异象!
这已经超出了文章显圣的范畴!
咚!
咚!咚!咚!
圣院的文钟,再次轰鸣!
和之前《大夏国运策》出世时那九声浩大祥和的钟鸣不同。
这次的文钟发出的声响,是连绵不绝,急促如鼓点,钟声中裹挟着金铁交鸣的杀伐之气。
天穹之上,文曲星光芒再度暴涨,璀璨到极致!
一道比之前更加粗壮的星光,撕裂云层,笔直地贯入圣院之中!
星光之内,不再是祥云金莲,而是铁马冰河,是万马奔腾,是刀光剑影!
异象中央,两个金色大字,开始缓缓凝聚。
“出县”!
二字刚刚成型,甚至来不及稳固,便突然碎裂!
紧接着!
“达府”!
二字浮现,光芒更盛,却依旧只坚持了不到一息,再次崩碎!
“鸣州”!
“镇国”!
品级每跃升一次,那股铁血兵家煞气便更浓烈一分!
当“传天下”三个大字凝聚成型,散发出气息时。
所有人都下意识地认为,这已经是终点。
毕竟,一科会试,连出两篇传天下,其中更有一篇引动了兵家异象。
这已是前无古人,旷古烁今!
然而,“传天下”三个字,并未彻底凝固。
空中剧烈的闪烁跳跃,金光忽明忽暗,好像酝酿着更加恐怖的蜕变!
高台之上,主考官周清源死死地盯着天空,整个人都在无法抑制地颤抖。
“传天下之上...难道....难道还有更高品级?”
“这...这怎么可能!史书从未有过记载!”周清源声音满是惊骇。
考场之中,距离卢璘号舍最近的那几名考生,大脑早已一片空白。
他们看得清清楚楚,贯穿天地的恐怖星光,引动兵家幻象的无尽煞气,全都指向了卢璘所在的号舍。
这些考生根本无法理解眼前的景象。
一个人怎么可能在一场会试之中,写出两篇传天下?
其中一篇,更是引动了传说中的兵家异象!
人群中,李明轩和张虎对视一眼,两人眼中满是狂喜。
早就知道先生不是凡人!
但这一幕,还是远远超出了他们想象的极限!
而距离稍远的绝大部分考生,根本不知道这第二篇传天下策论的作者是谁。
他们只是被这毁天灭地的异象,震得心神失守。
“又....又一篇传天下!还是兵家策论!”
“天佑我大夏!究竟是哪位大才,写出了如此雄文!”
“定是西北陈家的陈明远!陈家乃兵家传人,世代镇守边关,家学渊源,能写出引动兵家异象的传天下策论,理所当然!”一名考生激动地高喊,语气无比笃定。
“我看未必!”
立刻有人反驳:“顾家的顾清辞公子,同样有可能!顾家老祖曾官拜兵部尚书,家中兵书典籍无数,顾公子得其真传,写出此等文章,也不足为奇!”
一时间,陈明远和另一位兵家世家子弟的名字,被众人反复提及,猜测之声不绝于耳。
唯独,没有人想到卢璘。
一个寒门士子,写出一篇王道策论已是侥幸,怎么可能再写出一篇霸道无双的兵家雄文?
那几名亲眼看到异象从卢璘号舍升起的考生,面面相觑。
张了张嘴,却一个字都说不出来。
不是不敢说,而是这真相太过荒谬,太过离奇。
说出去,恐怕立刻会被当成疯子!
考场的另一端。
王景和顾清辞站在各自的号舍前,脸色难看到了极点。
第一篇策论输给卢璘,他们尚且能用“此人剑走偏锋,非我等不敌”来安慰自己。
可这第二篇,他们又输了!
而且是输给了不知名的某位世家子弟!
苦读数十载,自诩天骄,却在一场会试上,被人用两篇传天下,碾压得体无完肤!
“不可能....”顾清辞咬牙切齿,双拳紧握。
“绝不可能是他!绝不可能!”顾清辞死死盯着星光灌注的方向,状若疯狂。
“一定是某位兵家前辈大能,不忍见我大夏倾颓,借他人之手,显化异象,警醒世人!对!一定是这样!”
就在这时!
轰隆!
天空中,“传天下”三个大字的闪烁,骤然达到了顶峰!
整个京都的天空,开始剧烈震颤!
一股比兵家煞气更加浩瀚、更加古老、更加苍茫的气息,跨越了万古时空,从虚空深处,缓缓降临。
下一刻,“传天下”三个大字,在闪烁到极致的瞬间,轰然碎裂!
整个京都,在这一刻,都被笼罩在这股无法言喻的威压之下。
万籁俱寂。
所有人都停止了呼吸。
天穹的异象中央,破碎金光之中,两个古朴、厚重、苍凉的字迹,开始一笔一划地凝聚成型。
不是凡人的笔迹,更像是天地大道亲自刻下的烙印。
惊圣!
当“惊圣”二字彻底成型,悬于天际之时。
太和殿外,百官集体失声。
所有人都呆呆地仰望天际,大脑一片空白,彻底失去了思考的能力。
惊圣!
居然有比传天下更高的品级。
这个品级,可从未在任何史书典籍中出现过!
但一股源自血脉深处,源自灵魂本源的战栗和臣服,却明明白白地告诉所有人,惊圣两个字的含义。
这是得到了兵家圣人的认可!
这篇策论,拥有了真正扭转乾坤,改变战局的力量!
“惊圣.....惊圣啊!”礼部尚书嘴唇哆嗦着。
而后猛地回过神,颤声高呼:“这是兵家异象!能写出此等策论的,必定是兵家传人!必定是兵圣后裔西北陈家!”
一言惊醒梦中人!
兵部尚书双目放光,立刻上前一步,大声附和:“不错!陈家世代研习兵法,家中更是藏有兵圣亲笔手书!这次会试,陈家嫡子陈明远,也正在考场之中!定是他无疑了!”
“原来是陈公子!怪不得!怪不得啊!”
“陈家数百年积累,厚积薄发,一朝惊圣,理所应当!”
朝堂之上,瞬间找到了合理解释,众人纷纷点头,言语间满是对陈家的吹捧和赞叹。
然而,吏部尚书却皱起了眉,提出了质疑:“可据我所知,陈明远虽精通兵法韬略,但文采只能算作平平,如何能写出这等惊圣级别的策论?”
一句疑问,让刚刚热烈起来的气氛稍稍一滞。
国子监祭酒抚着花白的胡须,摇了摇头,开口解释:“侍郎大人有所不知。兵家策论,与我等文道策论截然不同,重在实用,而非辞藻华丽。”
“陈家数百年钻研兵圣之道,早已得其精髓。今日有感于国难当头,厚积薄发,福至心灵,写出此等惊圣之作,亦在情理之中!”
一番专业的解释,彻底打消了所有人最后疑虑。
是啊,除了兵家后人,谁还能写出这等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