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和殿内,时间一点点流逝。
香炉里的青烟笔直升起,又缓缓散开。
勋贵子弟们已经写了大半篇文章,而卢璘依然站在原地,一动不动。
甚至呼吸都变得急促,本就苍白的脸,此刻更是毫无血色。
殿中,不远处的柳拱心已经提到了嗓子眼。
文宫深处,九山河沙盘疯狂运转!
沙盘之上,代表着宣武门方向的城墙,已经被一层黑云彻底笼罩。
这是妖蛮的十万大军!
主将巴图的将旗,就立在阵前,亲自督战。
守城禁军虽已严阵以待,但在十万妖蛮大军之威下,显得有些单薄。
战斗,一触即发。
而真正让卢璘心神紧绷的,是另一处。
一条猩红细线,已经穿过了代表皇城地下的区域,飞速地朝着紫宸殿的方向推进!
千人斩首部队!
已经进入了密道!
而圣上目前正在太和殿监考,紫宸殿的防守必然是最空虚的时刻!
一旦被突破,后果不堪设想!
卢璘的意念瞬间锁定在猩红细线上。
按照卢璘的部署,影卫早已在密道的出口处设下了层层埋伏。
可此时,沙盘之上,细线的顶端,一个异常璀璨的红点,猛然爆发出光芒!
无数代表影卫的白色光点,在与红点接触的瞬间,便被轻易撕碎,湮灭!
【妖蛮第一勇士,铁答,宗师之境。】
沙盘给出了提示。
妖蛮宗师,以大夏读书人体系,相当于大儒境的读书人!
影卫的埋伏,根本挡不住!
与此同时,太和殿内。
卢璘视角,清晰地捕捉到,站在张文渊身后的心腹书吏,开始悄无声息地朝着大殿的东北角移动。
心腹书吏的手,已经探入了袖中,一枚闪烁着光芒的符箓,若隐若现。
内外夹击!
就在这千钧一发之际!
卢璘猛地睁开了双眼!
同时也想通了整篇策论的结构。
《论圣道本源与江山永固》!
这道题,根本不是在问文武,不是在问治国!
而是在问,当旧的秩序已经腐朽不堪,行将崩塌之时,该如何破局!
答案,不在于修补,不在于遵从!
而在于,打破!
革故鼎新!
卢璘动了。
一步步走到了自己的案几前。
提起笔,沾满墨。
广场之上,无数道目光,幸灾乐祸的,惋惜的,好奇的,全都汇聚于此。
武成侯的笑意,已经毫不掩饰。
然而。
下一刻。
卢璘落笔了。
开篇第一句,便石破天惊!
“圣道本源,非在文武之别,而在革故鼎新之勇!”
短短一句话!
轰!
监考的几位大儒,齐齐变了颜色!
国子监博士李清风更是倒吸一口凉气。
这是什么?
这是在公然挑战太祖定下的六百年祖制!
武成侯等一众勋贵脸上的笑容,瞬间凝固!
高台龙椅之上,昭宁帝眼睛微微一颤。
卢璘没有停。
一行行文字,不断出现。
“《秋》曰:‘国之大事,在祀与戎。’然则祭祀以明礼,戎兵以定乱,二者皆非小道。今圣朝欲开万世太平,须文武并举,法度并行,使天道昭昭,人道赫赫!“
最后一个字落下的瞬间!
一股磅礴浩瀚的才气,自卢璘笔下冲天而起!
广场之上,无数考生手中的毛笔嗡嗡作响,竟有拿捏不住的趋势。
紧接着。
所有人都看到,冲天的金色才气在半空中凝聚、流转,最终化作八个斗大的金字!
【文武相济,圣道通天】!
八个大字凌空悬浮,金光流溢,将整座太和殿映照得一片堂皇。
一股神圣、浩大的气息,压得所有人几乎喘不过气来。
“这.....这是....圣道显化!”
大儒钱穆之失声惊呼,胡须都在颤抖。
其余监考官,包括张文渊在内,全都呆立当场,仰望着天空,心神剧震。
武成侯的嫡子,以及那几个提前拿到考题的勋贵子弟,呆呆地看着天空中的金字,又低头看了看自己纸上那篇早已备好的华丽文章,人都懵了。
凭什么,我们大儒写出的文章都没有引起圣道显化....
而卢璘依旧平静。
脑海之中,一片清明。
外界的异象,丝毫没有影响到心神。
笔没有丝毫停顿。
第一策:文以载道,民心归圣
破题后,便开始阐述第一条变革之法。
“教化根本:蒙学兴贤!”
“今四海升平,然民智未开,故当广设乡塾,重振蒙学。使幼童持书而诵《孝》,少年明理而知《秋》,十年磨剑,使天下人人知礼明义,方可使圣道深入人心。”
“每县置官学,聘德才兼备之士讲学,凡家贫者,束脩之费,皆由国库所出!”
此言一出!
太和殿文武尽皆失声。
这才是真正为天下寒门计啊!
那些世家出身的官员,却是齐齐变了脸色。
免除束脩?
由国库出?
这是要动摇他们世家垄断知识的根基啊!
卢璘继续动笔:
第二策,科举变革:取士求实
“今日科举,徒尚浮文,不问经世才略。所取之士,或能锦绣文章,却于国计民生一窍不通。长此以往,朝堂之上,只会多出无数空谈误国之辈!”
这几句话,写得杀气腾腾!
国子监博士李清风的脸,一阵红一阵白。
这几乎是指着自己鼻子在骂啊!
因为他就是八股文章的集大成者!
“臣建言,八股宜废!”
这四个字,比之前的革故鼎新还要惊人!
废除八股!
这是要将大夏六百年来的取士之法,彻底推翻!
张文渊看到这里,身体晃了晃,身后的心腹书吏,都停下了动作。
疯子!
这个卢璘,绝对是个彻头彻尾的疯子!
卢璘的策论还在继续。
“试士当兼策论、算术、治务!使天下举子,皆通晓农商兵刑,方能入仕济民!”
“州县试,增‘实务策’!殿试,当问‘天下治乱大计’!”
这已经不是在答题了。
这是在为大夏,规划未来百年的国策!
高台之上,昭宁帝的身体,微微前倾。
就在此时,卢璘写下了第三策。
也是最狠,最绝的一策!
第三策,惠民新政:农商通达。
“圣人言‘民惟邦本’,又言‘民贵君轻’!然今豪强兼并,致使良田万顷,皆入私囊。小民无立锥之地,流离失所,此乃国之大患!”
笔锋陡然锐利!
武成侯等人,只觉得一股凉气从脚底板直冲天灵盖!
他们终于明白,卢璘的真正目的!
毒计败露,殿试碾压,这些都不是!
卢璘是要借着这次殿试,当着天下人的面,将他们这些世袭罔替的勋贵,连根拔起!
“臣请,颁‘均田法’,限天下豪右之田产!设‘平准仓’,以稳四时之粮价!使耕者有其田,饥者有其食!民心安,则国自固!”
这几句话写完。
监考的几位大儒,额头上已经全是冷汗。
这篇策论,已经不是在挑战祖制了。
这是在挖大夏半壁江山的根基!
若是此法真能推行,不出十年,所有世家勋贵,都将土崩瓦解!
就在此时!
异象再生!
半空中,那八个“文武相济,圣道通天”的金字之下,一幅全新的画卷缓缓展开。
画卷之中,不再是金戈铁马,也不是圣人讲道。
而是无数简陋的学堂,在乡野之间拔地而起。
无数衣衫褴褛,却眼睛明亮的幼童,捧着书卷,放声诵读。
“天地玄黄,宇宙洪荒....”
“大学之道,在明明德....”
朗朗书声,仿佛跨越了时空,回荡在每一个人的耳边。
声音稚嫩,却充满了力量。
这是.....民智开化之象!
武成侯双腿一软,几乎站立不稳。
完了。
全完了。
当这圣道异象出现,当这万民之声响起,卢璘这篇文章,便已经不再是一篇策论。
而是代文道立言!
是为大夏,指出了一条光明大道!
整个太和殿广场,死寂一片。
所有人都沉浸在这宏大的异象,久久无法回神。
突然!
一股无法形容的恐怖威压,自皇城深处,太庙的方向,轰然降临!
威压,苍老,霸道,带着无尽的怒火!
咔嚓!
天空之中,那八个金光灿烂的大字,在这股威压之下,竟发出一声脆响,寸寸碎裂!
咔嚓!
万民诵读的宏大异象,也如同镜花水月一般,轰然破碎!
广场之上,卢璘面前的案几上,一方坚硬的端砚,毫无征兆地裂开了一道缝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