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快就到了王府,那轿夫把我放在了府前面,就抬着空轿子往后门去了。
“参见王妃!”守门的几个侍卫看到我,齐刷刷的朝我拱了拱手,又立马端端正正的站好。
一个人站在王府门口,看着那偌大的“逍遥府”三个大字,我发起了呆。
心想为什么要封这样的王号,是有什么特别的用意吗?还是国主希望慕修寒一辈子无忧无虑,过的逍遥自在。
“王妃,外面风寒!”一个侍女突然出现在了我的面前,躬着身子,对我做起了一个请的动作。
我看了她一眼,她的打扮跟府里的侍女没什么两样,统一的青色布衣,倒是腰间别了一块木制的牌子。
“你是谁?”我指着她的牌子,边缓慢走进了府里头。
外面的风瑟瑟的刮着,路上空无一人,倒是不远处的街道上零零散散的走过几个路人。
“回禀王妃,小人叫书桃,是逍遥王府的侍从长。”她说着,脸上露出了一丝笑容,得意洋洋,却又是一副不卑不亢的模样。
我端详了她一眼,长的确实标致,就是不明白慕修寒那样的人怎么对她就无动于衷呢。
点了点头,我停住了脚步,示意她在前面带路。
王府这么大,我都不知道住在哪里,可是一夜之间,这里的人似乎都认识了我。
“小姐回来了!”青曼看到我,笑着迎了过来。
“青曼,该改口叫王妃了。”采珊看着我,她正在院子里给花浇水,放下了水壶就站在了我这边。
青曼嘿嘿的笑了两声,像个孩子样爽朗的答:“是,王妃!”
看着这个小丫头片子,嘴巴真是甜的跟抹了蜜一般,人家说叫什么就叫什么,叫的这么亲切。
挤出了一丝笑容看着她,一夜之间,我就从一个身份转到了例外一个身份,就连名称也变了。
“谢谢书桃姐姐,特意送我们王妃回来。”采珊朝刚刚送我回来的侍女微微行礼,陪着笑容道。
侍女退到了一旁,谦虚道:“不敢当,不敢当,这是小人的本份。”
采珊边说着,边小跑进了房间里,掏出了一些碎银子放在了她的手里,低声说了两句:“我们王妃初来乍到,还有很多不懂的地方,还请姐姐多多关照。”
那侍女一听,笑的连连点头,一开始不敢接,看到我点头才小心翼翼的接下,扑通就跪在了我的前面道:“谢谢王妃赏赐,以后但凡有用的着小人的地方王妃尽管吩咐。”
低头看着她,我刚想弯腰去扶她,可是采珊却一把拉住了我,代替我说道:“有劳姐姐了。”然后,自己上前把她扶了起来。
书桃笑了笑,对着我点了点头,说了句“小人有事要忙,王妃有不懂的随便吩咐下去就好了”的客气话,就急忙退下去了。
等到她一走,青曼立马嘟着小嘴巴抱怨道:“采珊姐姐刚刚为什么要给她那么多银子,不过就是一个侍女,王妃还要巴结她不成。”
采珊笑了笑,倒没有急于解释,把刚刚浇水的水壶放在了她的手里,耐心道:“这可不是一般的侍女,她可是王府的侍从长,府里大大小小的侍女侍从都要听她的话,咱们以后用她的地方可多着呢。”
说着,采珊就好像捡到了宝贝一般开心。
“采珊姐姐是如何知道她是侍从长的呢?”青曼不解,她昨天从进府,可是一直都和她在一起的,难不成她长了一双会看人的眼睛不成。
采珊笑了笑,没有回答。
“可是,采珊姐姐刚刚也没有必要给她那么多,你听听她走的时候说的什么话,让小姐,不,王妃有什么不懂的随便吩咐下去,她凭什么这样说,这府里除了王爷,不就是咱们小姐最大,说的好像她最大一般。”青曼心直口快的抱怨,越说越快,就连叫错称呼也不在乎了。
她就是不明白也不解,这样做就承认了那个人的身份,白白降低了我的身份,她气愤。
“你呀,就是太嫩了一点。”我嗤笑的打量了一下青曼,就进屋去了。
“我才不嫩,我已经十三岁了,再过几年,我就成年了。”青曼嘟着小嘴巴抱怨道。
十三岁的年纪,说小也不小,可是说大确实不沾边。
“是是是,已经十三岁了,再过几年你就可以嫁人了。”采珊在旁边嘲笑她,边笑边捂着自己的嘴巴。
青曼一听果然计较起来,追着她满院子的跑,不停的撒娇叫着“采珊姐姐”,任谁听了都会心疼一把。
早上没睡醒,现在是上午十点,困意最浓的时候,我打了一个哈欠就走进了房间,一把歪进了被窝里。
还好,回来的时候房间里已经换上了一床崭新的被子,此刻躺着又是例外一番滋味。
这一觉,让我睡到了下午三点才醒,厨房里的饭菜热了又热。
“王爷还没有回府么?”我吃着饭,好奇的问道。
不知道他在外面那么久,回来了没有。
明明是一件不经意的问话,可是在她们的耳朵里听出来就好像是关心一般。
“小姐,小姐,刚刚宫里传来了消息,说太子已经醒了,二小姐已经被送回咱们渊赤城去了。”青曼兴高采烈的看着我,一脸的笑容。
醒来就听到了一件好消息,我的心情好了许多,吃完了饭,接过采珊递过来的手帕擦了擦嘴巴,满意的点了点头。然后站起来,走到了院子里,伸了伸懒腰。
真好,又是晴朗的一天。
晚上吃晚饭的时候,慕修寒还没有回来,我的心里有点失落却又轻松,白天睡了一些觉,晚上睡不着就让采珊帮我找来了几本从渊赤城带来的话本子看了起来,大约看到了晚上十点左右,困意突然来袭,我就赶紧收了本子蹑手蹑脚的睡去了。
第二天早上,睡到了九点多才醒。
准备吃早膳的时候,门口突然闯进了一道伟岸的人影,是无痕,经常跟在慕修寒身边的那个贴身侍卫。
“可是王爷有什么交代?”采珊慢慢的移动到了他跟前,询问道。
那侍卫却把脸别到了一旁,有些害羞的答道:“王爷,王爷命令小人特来通知王妃三天后的回门,今天即刻启程。”
采珊一听,脸色立马就变了,这边的习俗竟然是三天回门,在渊赤城那边可是一个月,如此匆忙她可是什么都没有准备,但是她又不能明说,只能暗示道:“王爷是不是太仓促了些?”
看了采珊一眼,无痕又立马把头垂了下去,他不能把王爷后面的安排泄露下去,只能根据慕修寒告诉他的话委实相告:“王爷说了,王妃只管带几件贴身衣物,其他的王爷自有安排。”
然后,就头也没回的退了出去。
听到他这样说,我们自然知道这其中肯定是有什么隐情的,只能收拾起途中需要的几件衣物。
回门的事情,我是听说过的,但是不知道在这里竟然也有同样的风俗。
想想又要跋山涉水经历整整八天八夜的路程,还有回来,我就头疼的厉害,早知道会有这个习俗昨晚我就应该一盆冷水把自己给浇病一了百了了。
很快,采珊和青曼就把所有的东西都打包好了,我们才往王府外面走去。
看到我们出来,无痕弯腰跟轿子里的慕修寒报告。
来的时候是坐的马车,没想到现在就开始坐轿子了,不知道等下到了山下是否要换一顶。
“王妃,慢点!”采珊帮我把轿帘拉开,又让轿夫把轿子压低,我才微屈着身子坐了进去。
轿夫抬了大约一个小时的路程,说到了,轿子就停了下来。
采珊帮我把轿帘掀开,我晃了晃手从里面走了出来,奇怪,之前的山都不见了,眼前看到的只有清澈见底的水。
抬头望着前面站在船沿上的男人,我一时失神竟然看呆了。
一身白衣,衣服上绣着几只白鹤,正在振翅起飞,他好像仙人一般立在水上,仙气十足。
“王妃,请!”无痕跳下了船,对我做出了请的动作,青曼赶紧从轿子里拿出了我们打包的几个包袱,采珊搀扶着我上船去了。
“这是怎么回事,不是坐轿子走山路吗,怎么还有水路?”我看着这湖水,湖底的水草泛着波澜,随着船的摆动跳着舞,水面上有许多不知名的鱼儿成群结队的游过。
真好看。
“这,去渊赤城的路一直都是有水路的,最快的三天就可以到,应该是当初接小姐的大人晕船怕水所以才走了山路吧。”无痕站在一旁,仔细看着我的脚下,生怕我一个不留神掉进了湖里,谨慎的看着,连头也不敢抬一下。
我愤愤的在心里骂了那个吴大人一顿,自己怕水,还连累我们赶了这么多天的路,吃了那么多的苦,虽说路上都有客栈歇息,可终归还是有不好的地方,毕竟那么多天呢,想想就气人。
跟在无痕的脚步后面,他把我们引进了一个船舱里就退下了,这里就是我未来三天的居所。
因为是船,看起来有些潮湿,但是布置的还算温馨。
只是,一到了晚上,那风呼呼的叫着,好像鬼一般令人浑身发抖,再加上船行驶的声音,真是聒噪无比。
我躺在床上,翻来覆去的睡不着,青曼应该是有些累着了,躺在外面临时搭建的塌上,打起了此起彼伏的齁声,让我的心里更加的烦躁不堪了。
就这样,透着窗户的微光,我数着星星来磨合这艰难的时光。
慢慢的,眼皮越来越沉重,似千斤,似万担,终于悠悠的合上了,一夜无梦。
早上醒来的时候,船应该是遇到了暗礁,颠簸的厉害,我差点从床上滚下来,最后,还是裹着被子稳稳当当的滚在了地上。
采珊一进来就看到一床被子印在了她的面前,再看看床上空无一人,立马就把我叫醒扶在了床上,水上阴冷,又赶紧拾了被子过来给我裹上了。
“采珊,这是怎么了?”我睁着惺忪的双眼,打了一个哈哈,幸好有被子裹着,不然我就有的摔跤了。
青曼听到了我们的对话,扯开了被子,露出了一双无辜的眸子,揉了揉眼睛看着我们问:“发生什么事情了。”
采珊白了她一眼,怒斥道:“你真真会当差,王妃醒来摔在了地上也不知道,这要是磕着了碰着了,咱们可如何是好?”
她觉得用滚这个字形容的不太文雅,权衡下还是用了摔字比较合适。
一吓唬,青曼腾的就爬了起来,被子也不盖,跑到我眼前关切的问有没有什么不适的。
看着她那副可怜又焦急的样子,我实在是不忍心责备,只能安慰她:“没事,没事,是我自己不小心罢了。这里阴森森,你赶紧把衣服穿上别着凉了吧。”
说完,我又叫采珊帮我把衣服过来穿上,在船上醒过来,吹着风,确实好冷,身体不受控制的打着哆嗦。
“王妃,请用早膳,早上王爷新钓的鱼,吩咐厨房做了一道鱼片粥过来给王妃缓缓神。”侍女书桃端了一大碗热气腾腾的粥就放在了桌子上,旁边还放了两道下味的小菜,有榨菜和萝卜丝。
又跟我们打过招呼,就拿着碟子退出去复命去了。
看了一碗这粥,里面放了去腥的姜丝,上面还撒了一些葱花,本来坐船就有点累,以为喝鱼片粥不妥,没想到这味道真是美味极了,鱼片爽滑入口,粥入口即化,倒是比我先前喝过的都要好吃几倍。
砸了咂嘴巴,我让采珊再帮我盛了一小碗,剩下的就给她们吃了。
摸了摸圆鼓鼓的肚子,坐在床沿上,腿伸的直直的,左脚搁在右脚上,手撑在后面,吹着窗外徐徐吹来的海风,惬意极了。
可是,这样的动作还没有持续十分钟,手就酸甜的不行了,晃了晃手,我在船舱里踱起了步子,三天都要呆在这小小的船舱里,也是一件极其考验人耐心的法子。
真的难以想象那些以下海捕鱼的渔民是如何度过的,而且他们还没有这么大的船,这么多人的陪伴。
我突然想起了海明威的《老人与海》,那么贴切,那么真实,仿佛看到了他一般。
仔细一看窗户外真的看到了三三两两的船只,是渔民在下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