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师傅,村南树林的树木又枯萎啦!”
那天清晨,村民老王急匆匆地跑来,脸上满是焦虑。我一听,心里猛地一沉,赶紧跟着老王往村南赶。村南的树林是我们村的 “绿肺”,每年春天,那里都是最先传来鸟鸣的地方。可还没进林子,就看到一片灰蒙蒙的景象,枯萎的树木零散地站在那里,像一群落寞的士兵。
“这片树林以前可茂盛了,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就变得这样了。” 老王叹了口气,脸上满是无奈。
我走进林子,仔细观察四周。枯萎的树木周围,土壤呈现出一种奇怪的灰白色,上面还结着一层薄薄的盐霜。我蹲下身子,抓起一把土,放在鼻前嗅了嗅,又尝了一点点,瞬间眉头紧皱——这土明显盐碱化了!
“老王,这土盐碱化太严重了,树木根本吸收不了养分。” 我抬起头,看着老王,眼神坚定,“不过别担心,我有办法改良土壤。”
老王听闻,眼中闪过一丝惊喜:“真有法子?”
“嗯!” 我点了点头,“我们可以种一些耐盐碱的植物,像碱蓬、苜蓿,它们能吸收土壤里的盐分,慢慢改善土质。”
回到村里,我立刻召集了村民。在村口的大树下,我拿着从林子里带来的土壤样本,给大家讲解:“这盐碱化的土,就像人生了病,得慢慢调养。咱们种耐盐碱的植物,就是给土 ‘治病’。”
村民们听了,纷纷点头,脸上露出希望的神情。第二天一早,我们就带着工具和耐盐碱的树苗、草种,浩浩荡荡地向树林出发。一路上,大家说说笑笑,像是去参加一场盛大的节日。
到达林子后,我们分工合作。男人们力气大,负责挖坑、搬运重物;女人们细心,负责种下树苗、播撒草种;孩子们也没闲着,帮忙浇水、除草。大家齐心协力,干得热火朝天。
我穿梭在人群中,指导大家种树、播草。汗水湿透了我的衣衫,可看到那一株株嫩绿的树苗和播撒下的希望的种子,我的心里满是期待。
日子一天天过去,树林里的变化悄然发生。耐盐碱的植物渐渐长大,它们的根系在土壤中扎根,吸收着多余的盐分。土壤的颜色逐渐变深,生机开始回归。
终于,在一个清晨,我发现枯萎的树木上冒出了几片嫩绿的新叶。阳光透过树叶的缝隙,洒在地上,形成斑驳的光影。树林里的鸟鸣声也越来越多,清脆悦耳。
村民们看着这片重新焕发生机的树林,脸上都洋溢着幸福的笑容。老王拉着我的手,激动地说:“小师傅,多亏了你,这片树林又活过来了。” 我望着这片绿意盎然的树林,心中满是欣慰。这次土壤改良,不仅救活了树林,也让我更加深刻地体会到,与自然和谐相处的重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