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鼓王家三代制鼓,到他这代已经快要100年了,主要做牛皮鼓,花镇旅游美食节上的鼓都是他负责,其中还有一项重点节目打油鼓。
他学习制鼓时,正是家族制鼓手艺最没落的时候,没人想要继承,只有他看了一场打油鼓之后,被威武猛烈,排山倒海的气势所震撼,理解了“形神相依,相辅相成”的中国的鼓和舞结合的巨大能量,决定回来学手艺,曾立下宏愿,这辈子要做1万面鼓,现在已经制作2000面了。
他今天先去书院再来山里,是想好好感受一下自然,他认为作为手艺人,要经常同自然接触、感受,因为手艺人的使命就是传达自然的声音和想法。
向欣欣听的发愣,这话听的有些神经,又很有道理,仔细一想似乎还真有使命感。
想到向省三也说过,手艺人是被选中的人,花灯手艺人就有要给人们带来美好、光明和希望的责任,每一盏花灯都要认真对待。
“只要学了一天手艺,就一辈子都放不下了,无时无刻都在想着……”
制鼓王幽幽说道了一句,向欣欣听着却不是滋味,难道她会这辈子都放不下花灯吗?
这不可能,拿上老宫灯,她就和花灯、花镇都不会再有关系了。
微风拂来。
制鼓王既然没事,还嫌他们多事,向欣欣就想回家了。
刚才上山时没有心情看风景,现在下山有时间了,边走边看,心情放松,身体也感受不到疲累,忽然想起来之前看过的花镇宣传片,里面也有凤凰山的俯拍,连绵起伏、层次分明,沟冲、溪谷、农田相间分布,很明显的“山、林、田”结构。
许诚对这里的风景熟之又熟,闭着眼睛都能上山下山,看着向欣欣一脸新奇的样子,很有耐心的陪着她走走停停,不时在旁边介绍。
制鼓王似乎并不想下山,碍于这两个年轻人的热心,还是跟着走下来,心不在焉,自然也不在乎向欣欣忽停忽走。
向欣欣看到不远处山脊上有数十台高大的风车一字排开,拿出手机拍了下来。
“那是风车长廊。”许诚在旁边介绍“花镇在凤凰山有国有林场,森林覆盖率已达92.34%,有南方红豆杉、花榈木、红椿……一百多种。”
许诚介绍花镇的优点如数家珍,语气里带着抑制不住的骄傲,整个人也似乎在微微发光,他是真的很热爱这里。
“花镇的空气、水、环境、人文,确实很适合养老、也适合生活……”
说到这句话,他带着些许期待看着向欣欣。
他希望她是真的想要留在花镇。
向欣欣感受到了他的眼神里含义,装作看不懂,只是对着风景拍照。
一旁的制鼓王却轻轻的叹了下气。
“花镇,真是个好地方啊,我最不后悔的就是回到花镇。”
他转头看着一旁的两人。
“年轻人更要好好珍惜现在的一切,真心待你的家人和朋友,因为你不知道什么时候就会失去。”
这话听的向欣欣心里一惊,心虚的别过目光,怀疑这个制鼓王是不是看出了什么,怎么今天每句话都像是在点她。
可是认真一想,制鼓王是对向家事最不感兴趣的人,应该是误打误撞了。
制鼓王似乎终于从神游中醒来,看了看时间,一句“我先走了”,就飞快的下山,不见人影。
空气中突然有了一种淡淡的尴尬。
向欣欣也没心情继续游山,也忍住腿酸,加快脚步下山,许诚也没有再说话,两人一路无言。
回到家里,向省三还在做花灯,神情专注,仿佛天地间只剩下他和手里未完成的灯,外界发生的事根本打扰不了他。
向欣欣已经不是第一次看见他专注于花灯的样子,每看一次就惊叹于基因的力量,向省三、向阳生还有她自己,只要沉浸于工作中,都会有一个共同的小动作,会时不时的捏一下耳垂。
现在的向省三,正在用左手捏了一下左耳耳垂,余光看到向欣欣站在门口,突然一愣。
“哎呀,我忘了做饭了!”
向欣欣走进来,伸手止住他要进厨房的动作。
“我来,你休息一下,别老低着头。”
向省三欸了一声,听话的转了转脖子,抬头看看天。
如果今天是他一个人,恐怕会忙到忘记吃饭。
夜晚,睡着的向欣欣突然被手机吵醒,是“三个女诸葛”的消息,她们调查了意向出资人,居然发现他和陈志一有关系,虽然不能直接证明是陈志一设下的圈套,但本着安全第一的原则,这个出资人不安全了,目前在用拖字决。
向欣欣看完信息,在心里盘算,如果这个出资人真是陈志一的人,她该怎么利用一下,顺便也再想想如何加速拿上老宫灯。
有了这个想法,就没了睡意,干脆去院子里走一走,清醒一下头脑。
月朗星稀。
向欣欣轻手轻脚的出房门,到了院子,却看见铺子里还亮着灯,向省三正在画图。
这也不是第一次了,向省三有时候会突然想到一个好创意,即便是半夜三更也会立刻点灯画下来,这个时候,最好不要去打扰——向欣欣在设计玩具的时候,也经常会半夜画图,同样不喜欢有人打扰。
向欣欣想到了自己,心里更加说不出是什么感觉,在家里住下的这些日子里,她发现和向省三的共同点越来越多,这让她开始产生困惑,自己做的事到底是不是正确的。
可是不这么做,她好像也没有别的办法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