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十六)
柳长街愣了愣,如同处在迷雾当中,一会他好奇地问道:“老婆,你这样说有些奇怪啊,一般的亲姐弟,姐姐在上海多年,弟弟突然来了,你不是应该高兴吗,血脉是打断骨头连着筋的,他是你弟弟,按理来说,这个主动邀请应该由你发出,来了之后你负责招待,让他们吃好玩好,就是你这个作姐姐应该做的事呀,你为什么还怪我给你家打电话呢?”
柳长街内心一千个一万个问号。他瞪大眼睛,仔细地瞅了瞅许佳心,又想了想小舅子的模样,如果说他们不是亲姐弟,老婆这样的冷淡表现还说得过去,可是事实上,小舅子和他老婆长得很像,两个人除了个子高矮不同,五官相似得如同一个模子里印出来的呀。
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柳长街如同身处迷宫。
许佳心听到这,眼神一暗,往事如同潮水,向她涌来,那些不快,像针一样扎着她的心。她脸一沉,眼睛发红,鼻子泛酸,冷冷地说道:“行了,你别说了,我家的事不要你管,你把他们叫来,你就负责一切,然后尽快让他们走,我现在心里乱,事情多,你不要给我的生活添乱了!”她因为女儿是学渣,一颗心时时如同油煎火烧,急得跟什么似的,她弟一家居然有心情旅游!
柳长街自觉没趣,笑了一声,调侃道:“你是冷血动物吗,好古怪的姐弟情!”
许佳心双肩一震,看了柳长街一眼,但是很快的,她又低下头看书去了,这么多年过去了,她已经养成了所有事情自己消化的习惯,因此,没必要向老公解释原生家庭的一切。
许佳心希望弟弟一家的到来,不要给她的生活添乱,但是很快的,她原本已经不平静的生活,因为弟弟一家的到来,变得乱上加乱了。许小伟不但制造了问题,而且高效率地制造了一系列问题。
首先是小孩的见面红包,弟弟一家到来了,带着两个孩子,她这个作姐姐的,肯定要给孩子红包,虽然说这个时候非年非节,不给也没关系,但是他们好几年没见了,他弟的两个孩子是第一次来上海,所以许佳心便每个孩子封了一个红包,一个红包两千,这样就是四千。结果,她弟弟回了柳子睿一个红包两千,这样就损失了两千块。
许佳心刚交完女儿暑假培训班的钱,两万五,又算了算暑假用在女儿身上的支出要五六万,她还很想送孩子去美国研学呐,她大学同学的儿子这个暑假就要去美国了,去的高校是常青藤联盟高校,许佳心一对比,感觉到差距,觉得自己如果送女儿在国内研学就是失职!
她又想起如今自己辞职,收入大缩水,以后要节约着过日子,结果这钱因为弟弟一家的到来,开始流水似的哗哗出去了。
她关着门在自家老公面前抱怨,柳长街不但不安慰她,反倒说风凉话:“现在心疼钱?我告诉你这是小钱,谁叫你给女儿报那么多暑期班,一个暑期班两千多,十个就是两万多,你不心疼那两万多,你心疼给你弟孩子的红包?”许佳心瞪着杏眼愤怒地看着柳长街。
柳长街仍旧大言不惭地指责她:“许佳心,我告诉你,教育培训就是光明正大的传销,我看你是被那些培训班的老师给洗脑了吧,作死地给他们送钱。”
许佳心大眼里喷着火。
柳长街挥舞着双手,振振有词:“我告诉你,你不要被那些培训班洗脑,培训班没什么用,小孩学习是要靠天赋的,每个小孩的花期不同,有些小孩甚至没有花期,因为她是一棵大树!你砸钱培训她也是浪费!”柳长街爱女心切,当然认为他“迟迟不见花开”的女儿是棵大树。
许佳心气糊涂了,向前一步,厉声道:“你是老师,我也是老师,你不懂吗,在哪里喝的毒鸡汤?自己喝饱了还嫌不够,想向我灌?”
柳长街吓得一哆嗦。
许佳心继续狂风暴雨地训:“小孩子在该学习的年纪不学习,就是大错特错,作父母的放任不管,就是不负责任!读书很难吗,高中录取一半,只要成绩在班上排到中上,就能读高中考大学,有什么难的?她变成学渣,以后考不上好大学,你我责无旁贷!”
柳长街听得面色发白。
“你我错过了孩子的统一花期,以后谁给她授粉,她又怎么结果?还说没有花期的是大树,我告诉你那是杂草!孩子是大树的家庭,积累了几代人的资源和人脉,只会比我们一般人更注重教育,他们会授更好的粉,结更大的果,有钱有文化的家庭会更努力,更努力地教育孩子,一个孩子的命运是由父母的责任和家族的积累决定的!”
柳长街被训得连连后退,不敢说话了。
许佳心继续叉着腰训老公:“柳长街,你也出社会很多年了,老家也乡下的,也是吃苦长大的,我也是吃苦长大的,难道你不知道,读书和种地比起来,根本就不苦,难道你不知道,知识可以改变命运,而且是最便捷的一条路,难道你不知道,读书是穷人通向高贵的唯一门槛,难道你不知道?!”
柳长街鼓起勇气道:“孩子没有嫌弃我们的平凡,我们有什么资格嫌弃孩子?我问你,如果有人天天逼你去外面赚一个亿,你会不会难受?你能替女儿想想吗?孩子从来没有逼迫过我们,你为什么总要逼孩子?”
许佳心气得浑身哆嗦,想冲向前,想大吵特吵,可是这个时候客厅传来弟弟一家的说话声,许佳心压低声音说道:“家里有客人,不和你吵,回头再跟你算账!”总算,托许小伟一家的福,小吵没有变大吵。
晚上,柳长街请许小伟一家在饭店吃饭,弟弟一家加上他们一家,总共七口人,结账的时候,花掉一千多。
这其实也是正常消费,毕竟人多嘛,又是在大上海,但是他们一家平时基本上在学校吃食堂,很少出去吃,所以这笔花销,也让人肉疼。
这钱好像不是钱,而是纸。一下子就花多了,花超了,花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