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且这些精英特工还可以直接以本地人种的形象出现,甚至能变成本国居民。
语言能力更是基本要求,每一个特工都掌握至少四门语言,水平和当地人几乎没有区别。
新招的这些特工,陈川还给安排了多种身份,有些是外国人,也有伪装成小鬼子人的。
这样的设定,能很好地帮助他们在魔都、甚至未来其他城市站稳脚跟。
在陈川看来,这又是系统的强大功能之一:能召唤不同地方的本地人,并直接获得该地的正式身份。
有了这些精英特工,军机处将来完全可以成长为一个遍布全球的情报巨头。
目前陈川已经用了四张精英特工召唤卡,不过现在的工作重点都在种花家内部,所以其中三张召唤出来的都是种花家人。
还有一张则是个混血,主要任务是去联系其他几个重要据点。
刚刚拿到新的精英特工召唤卡后,陈川也把目光转向了那“巨人”小型坦克。
虽然这玩意叫“巨人”,实际上却是个体积不大的遥控小坦克。
一看这个“巨人”坦克,陈川第一时间就联想到了历史上德军生产的一种同类型装备。
德军的这款小型坦克还没大规模部署,它虽然叫“巨人”,体型并不大,依靠有线控制移动,里面能装六十公斤炸药,用来打坦克或者攻坚。
威力确实不小,但由于控制方式是连接长线,战场复杂一点,就非常容易出问题。
其实它的实用度,并不理想。
而陈川这次爆出的“巨人”小型坦克,则是全方位升级版。
首先它用的是无线遥控,不需要布线,操作更灵活。
更关键的是,小坦克上装了一个摄像头,可以将前方画面传送到操控面板上。
通过无线信号操控,最远距离能达到两千米,还能用摄像头侦察敌情。
当然,侦察只是附属功能,最主要的用途,还是方便操控士兵在隐蔽的地方远程指挥行动。
速度也不慢,大致跟成年人跑动的速度相当。
更关键的是,小坦克内部搭载了100公斤高能炸药,相当于两吨TNT炸药的破坏力。
而且,这玩意装甲也不差,如果不是正中挨炮弹、踩地雷或者被一堆手榴弹招呼,普通的步枪打在它身上,基本不起作用。
无论是爬山还是蹚水,哪怕三米以内的河水它也能横穿而过。
这无疑是一件大杀器。
没有了线路的束缚,这款小坦克在战场上可以灵活移动,最重要的是,操控它的士兵只需要躲在后方操作,根本不需要露头。
更关键的是,它能够装载一百公斤的高能炸药,这就让它在战场上的价值迅速提升。
在看过这款小坦克的具体介绍之后,陈川马上就在脑海里想象出了它的多种用途。
而且,控制范围有足足两公里远,基本上可以在各种地形上畅通无阻。
体积小巧,重量又轻,可以用很多种方式运输,甚至一辆三轮车,都能一次性带好几辆这种小坦克。
如果小坦克加满了油,它还能一口气跑出超过二十公里的距离,完全可以和部队保持同步移动。
当然了,几名战士一起抬着它前进,也完全没问题。
同时,它的摄像头还具备夜视能力,能让它在夜晚里自由行动。
而这次陈川爆出的另一件装备,则是“卡登-洛伊德”超轻型战车。
这款装备,对陈川来说并不陌生,因为在之前的战役里,敌人就已经使用过这种战车。
但小鬼子手里的那一批还是最初的版本,陈川这一次获得的版本,是改良过的版本。
首先是车身高度,从原本的一米二提升到了一米五。装甲也从原来的九毫米,加强到了十五毫米,可以轻松抵挡重机枪、手雷和掷弹筒的打击。
原本装备的7.7毫米威克斯机枪,也被换成了更猛的7.62毫米加特林机枪,总共可以携带六千发子弹,但要是全速开火的话,这点子弹也就一两分钟就被打光了。
当然,也可以更换为更重型的勃朗宁机枪,虽然射速降低了不少,但杀伤力更强了。
不过也得承认,这种小车面对小鬼子20毫米反坦克步枪时,是挡不住的。
虽然它看起来很小,但它能够达到每小时五十公里的速度,而且续航里程可以达到两百公里。
动力充足,必要时,甚至可以牵引一门先进的105毫米榴弹炮。
而且这款战车的改装版本,越野性能也相当出色,能够适应各种战场环境。
只要不把它当成坦克,而是当作移动火力平台来看待,实用性是很大的。
另外,它只需要两名人员就能操作,而普通的重机枪组,则至少需要四人协作。
想想就知道,这是件很让人兴奋的装备。
而且在二战期间,“卡登-洛伊德”轻型战车表现也不俗。
关键是它非常轻,满打满算,全重才一吨半的样子。
一辆三轮车,就能拉着它到处跑。
一个司机,一个机枪手,搭配一个重机枪排或是重机枪连,比起士兵背着沉重的重机枪,效率高得多。
加油也很方便,维护也很简单,几乎不耽误使用。
所以对这辆卡登-洛伊德超轻型战车,陈川是相当满意。
装备的好坏并不绝对,关键看怎么用。
自从陈川用这些装备连续六天打击小鬼子第三师团后,到了第七天早上,小鬼子仍然派出两个步兵大队,试图夺回阵地。
到了当晚,陈川又展开了新一轮打击。
虽然每天做同样的事情,但他并没有觉得枯燥。
不过到了第九天,情况变了。
小鬼子这次只派出了一个步兵大队。
这说明,小鬼子第三师团已经快支撑不住了。
过去八天时间里,小鬼子第三师团已经被歼灭超过一万人,剩下的士兵可能只剩下三四千人了。
而在小鬼子指挥官藤田进的眼中,城内的野战师也已经是强弩之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