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五十一章 凉州羌乱,陇右世家
黯夜听雨2025-07-04 14:484,051

“义真公,我怕边章和韩遂两个人可能会发生火并!”秦颜在这个时候主动开口,给董卓解围了。

  “火并?”皇甫嵩听到秦颜的这一句话之后,眼神不由的飘忽不定了起来。

  “如果真的是这样,我军岂不是不用进攻,只需要等待就行了?

  可是边章和韩遂两个人应该也能够想到这些吧?”坐在后面的司空张温,听到秦颜的话之后,也是有一些不确定!

  “可是火并的话,他们能够趁着混乱的时候,暗自携带自己的精锐人马逃离。

  并且,由于没有了另一个人的阻拦,他们在羌人那里的地位会得到极速的提升,甚至于对大汉造成更加严重的后果。

  最为严重的话,恐怕又是一次百年羌乱!”秦颜的这一些话一出口之后,不只是张温就连皇甫嵩和董卓两个人也不由的失神。

  “如果真的是这样,凉州又会是一场绵延百年的战事,到时候我凉州百姓……”皇甫嵩的眼中闪过了一丝痛苦。

  他自己本人就是出身于将门,祖上更是出过皇甫规这样的人物,如何不知道百年羌乱的危害究竟有多大?

  至于张温的话,则是关系到了自己的身家性命的问题,要知道陛下可是让他平叛,如果他们真的造成了一场百年羌乱的话……

  那种后果,张温自己能够想到,即便是自己把所有的财物拿出来加上士人给他求情也没有。

  更何况,百年羌乱这样的责任,恐怕也没有士人敢开口给他求情。

  而董卓失神则是因为,他的根基全在凉州,如果凉州羌人真的爆发一场百年羌乱,即便是和自己关系好的那些羌人酋豪这一次恐怕也想要割下自己的头颅了吧?

  更加不要说还有洛阳的压力,难道真的要他抛家弃子的逃到匈奴或者是鲜卑去?

  一想到这里,董卓的心里面就下定了决心!

  别人死的话,总要比自己死好,更何况大不了自己这些年的家财不要了。

  他就不相信逮捕到其中一人加上自己的家财不能够让自己不死!

  同时的洛阳宫城之中,刘宏将文案上的奏折批阅之后,看向了在一旁伺候着的张让。

  “三辅的情况如何?”

  “回禀陛下,据武安君的书信所言,三辅的情况正在变好,西羌的叛军已经被迫的往回撤了。”张让神色极为恭敬的对着刘宏说道。

  “话是如此,可是距离如此之远。如何能够得知消息的真假?”刘宏看着张让,希望他能够说出来一个办法。

  “陛下,这自古以来消息的真假就难辨,更何况这洛阳城距离三辅的距离足足又数百上千里地之远,臣如何能够得知这消息的真假?”张让可不会背锅。

  “也是,我的意思是,若是三辅之地的羌乱平定之后,这凉州刺史和护羌校尉是不是也应该换一下了?”刘宏看着张让,可他的眼中却是闪过了一丝丝的精光。

  “陛下自己决断即可,臣不敢妄言!”张让可是深深的知道这个天下人认为昏庸无道的帝王,到底有多厉害的权术!

  “此战之后,凉州刺史董卓不变,至于爵位可以加关内侯。

  而护羌校尉一职的话,交给何引昔日推荐的徐晃如何?”

  张让抬头看了一眼刘宏,随即答道。

  “回禀陛下,加董卓关内侯一爵臣没有意见。

  只是护羌校尉一职臣以为还是不要交给徐晃为好!”

  刘宏听到张让的话之后,略微的沉默了一阵。

  虽然这个时间段不是深夜,可是张让浑身却没来由的感到了一阵刺骨。

  “理由!”良久,刘宏终于还是开口了。

  “回禀陛下,如今西羌叛乱正烈,虽然西羌有叛军,可是其中不少的羌人仍然心里面是愿意听从大汉的调遣的。

  这可以从国朝如今的军队中的一些义从看出来,若是朝廷突然让徐晃这种无名之人升任护羌校尉,恐怕那些依附国朝的羌人会有动摇。

  如果此时叛军派人马游说的话,西羌的叛乱恐怕会加大!

  因此,臣请陛下三思!”张让对着躬身行礼,希望他能够三思。

  “那你的意思是,何人可以升任护羌校尉一职?”刘宏看向了张让。

  “臣以为,陛下可以命赵云为护羌校尉,护羌校尉一职下辖两万人马,其中一万人马由各部羌人组成。

  另外一万人马则是由河东郡五千人马和征北将军秦颜麾下鲜卑、匈奴两千人马加上并州士卒三千人马组成。

  至于这些人马的钱粮,陛下可以命武安君从三辅之地调拨!

  这样的话,护羌校尉既可以联通三辅之地的武安君,也可以沟通云州和并州的征北将军以及西羌之中的羌人部落。

  同时还可以让凉州刺史董卓也参与其中,陛下既然可以安抚朝廷之中的弃凉派一点,又可以完全的拉拢保凉派。”

  “最为重要的是,凉州当地的世家大族,不敢使用大动作,以免……”

  “以免让陇西秦氏和何引他们正式出山,参与征讨?”刘宏没有等张让说完,就替张让说了下去。

  “陛下圣明!”张让躬身行礼,表示臣服。

  刘宏听到张让的话之后,低头沉思了一会儿!

  “凉州的事情结束之后,就按照你说的来办!

  对了,荀慈明可把平叛大军的钱粮给安排妥当了?”刘宏突然想起来的这平定西羌叛乱的大军的钱粮军费起来了。

  “启禀陛下,大司农早就已经把大军的钱粮军费给安排好了。”

  “哦?这么快?我记得黄巾之时,大军的钱粮就不太够了吧?”

  “回禀陛下,这些年由于并州制造的商品精美,和天下各个州郡都有商品贸易。

  就连草原的匈奴和鲜卑也和并州交易,并州每年给朝廷的税钱大幅度的增加,而幽州和徐州、荆州、扬州、益州、豫州等州部也因此放开了不少的商业。

  也正是得益于此,这一年国库之中的钱财增加了不少。

  据大司农禀报说,如今国库之中的税钱一共有十三亿钱!

  而且今年恐怕还会有增长!”张让回答道。

  “我这个便宜姐夫的生钱手段比起桑弘羊来说可是强多了!”刘宏说道这里的时候,不由的笑了。

  “既然如此,大军平叛的军费就不用向天下征收了。

  真当朕不知道手下的那些官吏在干什么?”刘宏的眼中闪过了一丝凶光和厉色!

  张让并没有开口说话,因为他知道自己无论如何也逃不脱的,所以他干脆就认命了!

  “昔日段炯平定西羌军费耗用四十余亿,其中不少都是因为悬赏西羌酋豪的原因。

  这一次就不用再悬赏酋豪了,只是西羌的地形地势险峻无比,皇甫嵩等人真的能够一战而定西羌?

  而且,朕实在不相信凉州窦氏和马氏真的会毫无动静的在后面!”刘宏说道这里的时候,眼中抢过了一丝精光。

  “陛下,信与不信的消息不都是由秦颜传的吗?

  若是秦家的消息来源都不准的话,国朝的消息未必能够比他们的更好!”张让看着刘宏开口了。

  “话虽如此……

  罢了,这件事情就不用说了,在董卓麾下的段煨此人如何?”刘宏突然想起来一个人。

  “此人比之于段颎,差距太大,没有能力统兵征伐羌人,平定羌乱!”张让知道刘宏想要问的问题是什么。

  “昔日为朝廷平定天下叛乱的凉州三明,相继死去、老去之后,他们族中居然后继无人,这和汝南袁氏、弘农杨氏等世家比起来,简直就是一个笑话。”刘宏突然想到了汝南袁氏和弘农杨氏之后,心里面的火气就忍不住了。

  “陛下,文人之家和武将世家的形成不一样,将门家族,整个国朝的官员之中也只有皇甫家算的上是将门世家!

  其余人最多只是世代从军而已!”张让很是聪明的的把他们张家没有挂进去。

  “若是按照你这样说,你张家就不是将门了?

  从太祖高皇帝开始,你张家历代把持禁中兵权,若是皇甫嵩他们几代人的就能够算将门,你张家的地位该如何算?”刘宏看向了张让。

  “陛下过誉了,这只是历代先皇因为先祖留侯良公对我张家照顾而已。

  大多数人没有统兵之能,如何算得上是将门!”张让还是推辞了。

  “世家!”

  刘宏听到张让的话之后,沉默了一阵才说了两个字出来。

  “你这个羽林军的中郎将,不发表一下你的意见?”刘宏看向了站在柱子旁边的着甲男子!

  “臣不知陛下要末将说什么意见?”萧中郎将对着刘宏抱拳道。

  “世家!”刘宏的眼中闪过了一丝厉色。

  “陛下莫不是以为,凉州羌乱的背后是陇右的窦氏、马氏等人暗中策动陇右的世家给国朝添乱?”萧中郎将起身,开口了。

  “这件事情,何引的父亲和母亲曾经就与先帝暗中商讨多次。

  朕也觉得没有问题,你有其他的意见?”刘宏看向了萧中郎将。

  “末将没有其他意见,这百余年来诸位帝王手中的皇权已经没有前汉之时庞大。

  究其原因还是朝中世家和外戚的崛起,致使宫内宦官的崛起。

  而在朝廷和地方的博弈之中,也渐渐地落了下风!”萧中郎将开口了。

  “详细的说说,朕想要听听你的意见!”刘宏看向了萧中郎将。

  “陛下,本朝开国之后到如今,外戚、宦官、羌乱堪称是国朝的三大痼疾。

  如果说外戚、宦官乱政的更替标志着皇权在中央层面受到世家大族的严重侵蚀而衰落。

  那“羌乱”的反复爆发绝不是简单的战争,其实质是凉州地方豪强借“羌乱”之手与朝廷的利益博弈,他们的目的是造成国朝正常地方统治秩序和中央集权的瓦解,正是如此陇右世家与如今的世家正在想办法瓦解陛下所代表的皇权势力!”

  刘宏对萧中郎将说的话,表示认同,他在这个位置上面待久了之后,自然知道这个天下的阻力有多大。

  不是平常的那些士人口中的一场改革和战争能够解决的。

  唯一能够解决的方法,就是来一场彻底的清洗,这也是他想要借张家和太平道的手想要清洗世家的原因。

  “继续说下去!”刘宏点头表示了对萧中郎将说的认同。

  “当第一次大规模的羌乱如火如荼的在凉州爆发的时候,国朝之中的公卿正在为是否放弃凉州争执不下,郎中虞诩在劝说太尉张禹不能放弃凉州之时,张禹担心的是凉州的得失,而虞诩担心的是一旦放弃凉州,凉州豪杰趁势起兵,关西将不复国朝所有!

  虞公诩的原话是:若大将军之策,不可者三:先帝开拓土宇,劬劳后定,而今惮小费,举而弃之,此不可一也。

  凉州既弃,即以三辅为塞,则园陵单外,此不可二也。

  喭曰:‘关西出将,关东出相。’烈士武臣,多出凉州,士风壮猛,便习兵事。今羌、胡所以不敢入据三辅为心腹之害者,以凉州在后故也。

  凉州士民所以推锋执锐,蒙矢石于行陈,父死于前,子战于后,无反顾之心者,为臣属于汉故也。

  今推而捐之,割而弃之,民庶安土重还,必引领而怨曰:‘中国弃我于夷狄!’虽赴义从善之人,不能无恨。

  如卒然起谋,因天下之饥敝,乘海内之虚弱,豪雄相聚,量材立帅,驱氏、羌以为前锋,席卷而东,虽贲、育为卒,太公为将,犹恐不足当御;如此,则函谷以西,园陵旧京非复汉有,此不可三也。

  议者喻以补衣犹有所完,诩恐其疽食侵淫而无限极也!

  收罗凉土豪杰,引其牧守子弟于朝,令诸府各辟数人,外以劝厉答其功勤,内以拘致防其邪计。

  当然,虞公的想法是好的,也正是因为这个原因从永初四年的羌乱开始之后,凉州本地的世家豪雄纷纷以全家的身家性命为重和羌人血战不止。

  由此,羌乱虽然一直没有停息,可他们的厮杀之地,大多数时候都局限于凉州一地!”萧中郎将对着刘宏和张让两个人说自己的理由!

继续阅读:第四百五十二章 三辅大地,兵灾连绵

使用键盘快捷键的正确方式

请到手机上继续观看

三国之天下布局

微信扫一扫打开爱奇艺小说APP随时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