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祖麾下的沛郡势力,一直跟随高祖,无论是胜还是败,这也是后来楚汉相争能赢,以及平定诸侯王叛乱的原因之一,他们和高祖的利益一致,所以一直支持高祖!”刘宏身为帝王,对于这个还是能够看清楚的,没有利益,谁和你干?
“前秦旧部势力真正的成为高祖麾下第一势力,主要是在淮阴出陈仓、入三秦之后,大量的秦国旧有的官吏和士卒进入高祖的麾下。”
“他们在张苍等人的统领下,因为昔日都是秦国旧有的官吏和士卒,算是一个出身。因此众人也就甘心结成一个团体,以在日常的征伐和利益分配中争取利益!”
“这一切,直到淮阴历经南征北战之后,秦国旧有的势力越发的庞大,加上其余势力的不少人和他们的联系紧密,到了最后高祖也不得不退让。”
“这就是所谓的天下一统的后面的力量!”张让说完之后,头上也不由冒冷汗!
“既然如此,诸子百家岂能眼睁睁的看着前秦旧部有如此规模?”刘宏很是不解,毕竟诸子百家和前秦可以说是极大的仇恨!
“因为利益,诸子百家想要覆灭前秦,主要不是因为秦朝,而是因为自商鞅变法之后,历代秦国君王对于诸子百家的态度以及诸子百家的利益受到了伤害!”
“只要秦国覆灭之后的帝王,对于诸子百家的利益没有损害,他们绝对不会动手。”
“在当时,始皇帝已薨、公子扶苏率秦国宗室子弟避世、公子怀言等人也分居天下各郡,虽然他们手上的力量可以动手,可是已经无法从根本上覆灭诸子百家。”
“所以,诸子百家也就不与前秦旧部动手,毕竟一动手,那就不一定能够维护自己的利益了,还有观察着。”
“加上当时匈奴逐渐崛起,对于中原虎视眈眈,诸子百家也不想被匈奴捡便宜,所以也就没有发动对于前秦旧部的清洗。”
“最为主要的是,前秦旧部被高祖的高官厚禄给分化了,虽然对于其余人依旧团结一致,可是内部已经分化!”
“淮阴在时,前秦旧部谁也不敢跳出来,可淮阴自天下一统之后,便已经带领族人离去,只留下了一个与他面容相似之人在朝中。”
“最后那个人依靠淮阴留下的锦囊和高祖等人演戏之后,改名换姓,重新进入朝中。”
“这便是汉初最大的隐秘,是自始皇帝薨于东巡之后,由诸子百家参与引起的动荡,不然谁能够保证,不到十年的时间,天下安定下来?”张让说完之后,不由长出了一口气!
刘宏低头沉思了起来,他突然之间觉得,这天下的深浅,他可能想浅了!
张让看着刘宏低头沉思,随即向萧阳打了一个眼色,示意他起身离去!
萧阳自然也看见了张让的眼色,他明白张让的意思,随即对着张让打了一个颜色表示自己明白了。
张让点了点头,二人同时起身离去,整个大殿之中,只有刘宏低头的身影!
直至太阳西落,刘宏才抬起来“看来,牧筠的计划,需要改变了,朕也想要会一会诸子百家,看看到底是诸子百家厉害,还是我皇室厉害!”
“陛下,可是想清楚了?”张让不知何时,已经到了刘宏的身边来。
当然,萧阳则是满身甲衣的现在角落之中。
“朕想要和诸子百家会一会,转告牧筠,他的计划需要改一下了,徐州、冀州、两州之地,我是绝对不会交给他的,最多只有云州、并州、幽州三州之地。”
张让看着刘宏,微微张了张嘴,最后还是开口了!
“陛下,何引早在半个月前就送来一道文书,叫我把这些讲给陛下之后,将文书呈送给陛下,如今陛下可要一看?”
刘宏本来对张让的行为,有一些生气,如今听到张让的话之后,不由一脸的惊讶。
“哦?那就呈送上来吧,朕也要看看他何牧筠到底在里面写了一些什么东西?”刘宏对着张让点了点头!
张让得到刘宏的话语之后,从自己的长袖之中取出来了一份书信!
“禀陛下,何引送来书信的时候,给臣一份字条,上面叫臣将书信日夜带在身上。”
“哦?”刘宏听到张让的话以后,是真的对何引的书信有了一些兴趣!
张让将书信呈送给刘宏,刘宏接过书信,上面写着“启”这个字。
刘宏打开书信,取出里面的纸张,仔细的看了起来!
上面的文字并没有太多,可是何引却在其中说了几件事情!
第一件事情,何引在信中对他说了,如今云州初立,云州、并州二州的事情太多,需要官吏治理,毕竟地方大了起来!
至于动用家族的人员,想多了,不然何引不愿意,即便是刘宏也不愿意。
第二件事情,何引到底是以各种官职教导刘宏的二位皇子,毕竟名不正则言不顺!
第三件事情,昔日何引初入洛阳的时候和刘宏商议将并州和幽州之地牢牢掌握在手中。
可是后来,刘宏把冀州和徐州也要交给何引,可如今云州之地需要何引动用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资源去支援!
所以,冀州和徐州之地,他是绝对不可能要接手的,那样会把并州、云州的发展速度拖累的!
经过这几年,何引想尽了办法的把粮食增产,兴修水利以及派人用农家肥料以及各种方法,至少能够保证,每一年每一亩地的产量不会比以前的亩产三石低了。
有时候甚至还能够增产不少,当然,这也要老天爷能够赏脸才行。
想要在现在,就种出来后世的一亩地几千斤甚至是上万斤,绝对是白日做梦!
不过,经过何引派人进行各种实验和耕种,他们能够保证在河水充足的情况下,每亩地至少有四石的产量。
至于从南方购进的水稻,在黄河一带种植下来之后,每亩地的产量也是相当客观的,至少已经说不少在黄河或者大河边生活的百姓心动了!
他们之前试着种了一两亩地,那产量他们看的眼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