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着羌人这种不同于我华夏的战法,段公便摆出以步克骑的阵法来迎战羌军。
命令麾下军士张镞利刃,排出战阵。
先布长矛三重以克敌骑攻势,后挟以强弩飞矢射杀骑兵后面的步兵,左右两翼则汉军轻骑伺机合围歼杀敌兵。
段公立下的以步克骑的阵法完全打乱了羌兵传统的攻杀模式,也因此每战必胜。”
“征北居然也如此了解段公的战法?”皇甫嵩的眼中闪过了一丝异色。
“这是自然,因为从光武立国之后,国朝的主要外患已经从北面的诸胡转向了羌人。
从光武时期到陛下现在仍然攻伐羌人便可知羌人对国朝的影响多大,义真公应该听过下面的这几句话!”秦颜看了一眼皇甫嵩!
“《孝桓帝初小麦童谣》专咏饱受羌人骚扰之苦的情状:“小麦青青大麦枯,谁当获者妇与姑。丈人何在西击胡。吏买马,君具车,请为诸君鼓咙胡。”
牧筠昔日与张公争论羌人叛乱之时曾经评论此首民谣曰:“孝桓帝之初,天下童谣。按元嘉中,凉州诸羌一时俱反,南入蜀、汉,东抄三辅,延及并、冀,大为民害。
命将出众,每战常负,中国益发甲卒,麦多委弃,但有妇女获刈之也。
‘吏买马,君具车’者,言调发重及有秩者也。
‘请为诸君鼓咙胡’者,不敢公言,私咽语也。”
这些便是国朝这些面来羌人骚乱给国家和人民造成的边患之苦的真实写照。
也正是因为这个民谣,牧筠曾经当着利川的面指责张公!”
“老夫想要听一听,不知可否?”
“这可与您老人家的叔父有关系!
您老不介意?”
“哈哈,其实在段公平定羌人叛乱之后,叔父曾经闭门数日。
这不是认输是什么?”皇甫嵩笑了!
“那小子开口了,义真公的叔父皇甫公曾先后七次向朝廷荐举张公,因此张公和皇甫公关系极为亲善。
在和羌人的战事关系中,度辽将军皇甫公与中郎将张公始终坚持采用招降和怀柔政策,却成效甚微。
段公采取强硬的军事政策却在一至两年的时间之内将问题全部解决了。
皇甫公和张公担忧朝廷责罚自己破羌未能尽力,就极力阻止段公对东羌的强硬战争。
所以,在建宁二年七月,段颎挥兵追击东羌残兵至泾阳,在即将平定东羌的关键时刻,中郎将张公却上书极力阴止段公,主张像以往一样对东羌进行招抚。
这也是情理之中的事,但是段公却认为,其时匈奴已被窦宪赶出大漠,再也无法对大汉造成任何威胁,而边境屡屡动乱的根源就是因为羌族的叛乱,因此,段坚决要求消灭诸羌,从根本上解决边境动乱的问题。
因此“凉州三明”三大将领之间因而结怨很深。
熹平元年,段公出任司隶校尉,掌握刑杀大权,想逐张公回敦煌。
张公忧惧段公加害自己,便写信给段公谢错:“小人不明,得过州将,千里委命,以情相归。
足下仁笃,照其辛苦,使人未反,复获邮书。恩诏分明,前以写白,而州期切促,郡县惶惧,屏营延企,侧待归命。
父母朽骨,孤魂相托,若蒙乡怜,壹惠咳唾,则泽流黄泉,施及冥寞,非奂生死所能报塞。夫无毛发之劳,而欲求人丘山之用,此淳于髡所以拍髀仰天而笑者也。
诚知言必见讥,然犹未能无望。
何者?朽骨无益于人,而文王葬之;死马无所复用,而燕昭宝之。
党同文、昭之德,岂不大哉!凡人之情,冤则呼天,穷则叩心。
今呼天不闻,叩心无益,诚自伤痛。
俱生圣世,独为匪人。孤微之人,无所告诉。如不哀怜,便为鱼肉。企心东望,无所复言”而段公虽然性格刚猛,但最终不忍加害张公,真正是一位品德敦厚的“长者”。”秦颜不由说到。
“张公听到这样说居然没有生气?”皇甫嵩可知道牧筠的这一番话相当于在打张公的脸!
“据老夫所知,昔日张公曾经说过:戎狄一气所生,不宜诛尽,流血污野,伤和致妖!
那牧筠又如何评价的?”皇甫嵩看向了秦颜!
“羌戎之患,自三代尚矣……而张奂盛称是何言之迂乎。
羌虽外患,实深内疾,若攻之不根,是养疾疴于心腹也。”
“段颎受事,专掌军任,资山西之猛性,练戎俗之态情,穷武思尽飙锐以事之。身当百死之阵,根谓尽其根本……
山西多猛,“三明”俪踪。戎骖纠结,尘斥河、潼。规、奂审策,亟遏嚣凶。文会志比,更相为容。段追两狄,束马县锋。纷纭腾突,谷静山空”
还有一句是段颎都尉,善于用兵。鲜卑犯塞,即领兵行。恐贼惊走,诈称诏停。退换设伏,诱贼堕坑。贼果奔走,斩获尽情。并凉有寇,颎请先登。郭闳妒忌,稽不得征。坐罪下获,吏士冤鸣。讼之阙下,始复刺并。煎当与战,先输后赢。斩获功大,封侯以明。东羌反覆,帝问胡宁。颎曰狼野,重诛莫轻。计冬及夏,当尽削平。或言不可,颎则力争。尽心苦战,幸而功成。所以凉州,盛称三明。”
对于何引对段颎的评价,皇甫嵩在听到秦颜的转述之后,不由摇头苦笑!
“现在我们是根据段公的成果来说的,若是处在段公的位置之上,不会有这种意识了!”皇甫嵩叹道。
“义真公所言不错,如今就要看伯平的了!”秦颜看着高顺的背影说道。
“其实老夫看来,伯平和段公的用兵之法都差不多,可以说赢定了!”皇甫嵩不由出口安慰秦颜到。
“行军仁爱,士卒疾病者,亲自瞻省,手为里创。在边十余年,未尝一日蓐寝。与将士同苦,故皆乐为死战。
伯平和段公一样,他们对于手下将士的态度都是很平和,而且还能够以身作则,奋身杀敌,给自己麾下的将士最大的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