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照谢老先生的说法,地龙湾距离龙岗镇应该不算近,但也不会太远。
我们一群车驾车出了镇子,沿着北边的山道进了山。
龙岗镇边上就是浙西大峡谷,一年四季的绝大部分游人不断。
受浙西大峡谷景区的人气拉动,龙岗镇附近的小型度假村和农家乐的生意都还不错。
不过地龙湾的位置却不在景区的开发辐射范围内。
相反,因为原来地龙湾附近的山势较陡,以前有不少喜欢野外徒步的驴友都在那附近出过意外,加上地龙湾附近的景致也很一般,现在便已基本没有人去那里了。
我们驾车沿着山道前行,道旁不远就是一条蜿蜒曲折的河流。
河流的上游直通地龙湾,但因为河道水浅,许多地方怪石扎堆,我们没法子直接坐船逆流而上,只能走陆路。
山道与河道不是一直并行的。
约莫往里开了三四公里,我们前行的道路便距离河流越来越远。
又往前行驶十多分钟,车队便在一个地势比较开阔的弯道旁边停了下来。
行至此处,周围早已是坑坑洼洼的泥沙路了。
向导老秦说,自打山里的两个小村子迁到外面与龙玕村合并后,这山里就没有什么人来了,山道失修,再往前的路还会更难走。
而且,如果要去找地龙湾的话,就得从这下车翻过路旁的土坡,再沿河而上。
要不然沿着山路一直往前开,只会距离地龙湾的方位越来越远。
我们对附近的环境不熟,只能听向导的。
大家下车以后,背上要带的东西,便跟着向导老秦向山林深处走去。
宋颜、段辉他们对于我执意要找地龙湾颇有微辞。
在他们看来,地龙湾只是当年藏宝图上的一个歇脚点,没必要特意去寻。
但他们并不知晓,钱越绘制的藏宝图其实是根据当年他们从梁皇山中带出的那份藏宝图改编的。
换言之便是,地龙湾这个点,不仅在钱越所绘的藏宝图上有出现,在原本的梁皇山版本的图中亦有标注。
尽管梁皇山版本上地点并不叫地龙湾,可通过对比就能看出来,两者的定位都在同一区域。
所以,我始终觉得,地龙湾那个地方,很可能留下了非常关键的线索。
虽说我也不清楚那线索具体是什么,现在还能不能找到,但不亲自走一趟,我也是不会甘心的。
翻过土坡,巴里和托尼两名高大的保镖拿着战术刀跟在前面披荆斩棘开路,我和几位教授还有其他人则深一脚浅一脚地走在后面。
就这样走到河边,然后踩着浅滩上的鹅卵石一路逆流而上。
很快,队伍就被拉长了。
徐教授与奥利弗体力都不太好,渐渐被抛在了后方。
我与向导走在最前面,沿着蜿蜒的河道又前行了半小时,便发现前方突然没路了。
一处陡峭的山崖横阻于前,山崖附近的地势都很陡峭,且荆棘怪石密集,很难绕过去。
不过此处的河面已经宽广了许多,水流和缓,倒是十分适合划橡皮艇前行。
“就这吧,前面不远处就是地龙湾了。看见那个葫芦嘴型了吗?只要划过前面的葫芦嘴,就能到地方了。”向导老秦指着前方的河道,站在一块大石头上对我们道。
我望着前方的河道,见再往前确实有个葫芦口,便让骆安铭和王振辉他们将背着的橡皮艇卸下打开充气。
他们携带的充气式橡皮艇都是我在前往百丈岭时托人从浙西大峡谷景区租来的。
浙西大峡谷内有漂流项目体验,橡皮艇自然不少,质量也有保障。
几人搭了把手将三只橡皮艇充满气后,我们便三人乘着一只,向前方划去。
至于坐不上船的人,就只能留在这边等待橡皮艇折回接应了。
我们乘着橡皮艇划入葫芦口,眼前的视线顿时豁然开朗。
这里是一片非常宽广,平和如镜的水面。一眼望去,水域面积至少有三四公顷宽广,如果将这里全部填平了,造一个现代化小区都绰绰有余。
在这一片水域的西北方向,有一片浅滩。
浅滩靠近山崖的一边,还倒着一些砖瓦建筑的废墟。
我拿着望远镜一瞄,便觉得那里应该就是唐王祠的遗址。
“走,咱们先划过去看看。”我对同船的骆安铭、姚立说道。
姚立和骆安铭画着船桨,其他两艘橡皮艇也跟上。
西北方位的浅滩在地龙湾的最深处,我半蹲在橡皮艇上,伸手碰了把河水,只觉得刺骨冰寒,与途中下游的水温完全不同。
“秦大叔,这里的水怎么这么冷?像是被冰过似的。”我对另一艘橡皮艇上的向导问。
老秦有些质朴憨傻地笑道:
“这里的水一直是冷的,听以前山里猎人口耳相传,说这片水潭里住过寒龙,所以这一片的水一直是冷的,就算生火想要煮开,也会花很长时间才能煮沸。”
地龙湾里栖居过寒龙?
我听到这话第一反应就是不信,不过却是笑道:“真的假的?那你们这么多年来就没见过吗?”
“世上哪有真龙啊,何况地龙湾以前也闹过邪,谁没事会来这里。”
老秦半是忌讳办事开玩笑说,
“我可不骗你们,前几年城里还有人来野营过,带了氧气瓶想要下潜看看地龙湾有多深。结果下水的人差点被吓死,说是在水下遇到水鬼了。等到他逃上来后,背着的氧气瓶都结了一层薄冰。”
“当真?老秦你不会是在讲故事糊弄我们吧?”一听到这话,王国梁、王振辉他们也纷纷侧目。
老秦见他们不信,也不多说,只是呵呵笑着:
“我糊弄你们又没钱拿,不相信就算了。老汉我话先明说了,千万别下水啊,这水可寒,也别喝。”
说话间,我们就来到浅滩边上。
我和姚立、王国梁、大伯他们先跳上了岸。三名划桨的人则返回去接应还留在外面的陆雅琪、徐教授他们。
上岸后,我们径直走到山崖下,发现这里倒塌的建筑还是青砖结构。
王国梁是考古专家,对于老物件的年代有很准的评判,他在周围的废墟里转了一圈,拿起一块碎砖掰开,笃定道:“这种石砖,都是用清末时期的煅烧法烧制的,看来这里应该就是唐王祠的遗址了。”
“不看石砖应该也能判断出来吧?毕竟这里就这么一处能登岸的地方。”宋颜说道。
这位身材火爆的警花性格也很直,想到什么说什么,看着就好像随时准备怼天怼地怼空气一样。
王国梁笑了笑道:“那可不一定。或许还有其他建筑废墟,只是已经被水给淹没了。”
“你们快过来看!这面残墙后面还有个洞穴!”
王国梁话刚出口,已经走到山崖岩壁前的王振辉、段辉便大声说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