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牧的生活,又恢复了往日的繁忙。
他现在手底下人才济济,最得徐牧信任的自然是一路跟着他成长起来的满顺。
现在的满顺,武道境界虽然比不上徐府这一群大宗师级别的门客供奉。
但他的为人处世之道,已经彻底成熟。
徐霜衣不久就会外嫁,所以徐牧将一些原本由徐霜衣负责的事情,转交到了满顺手中。
满顺现在就相当于是徐府的大管家,如今才勉强进入炼神境的他,天天指挥着一群武道宗师干活。
满顺每天都能将自己所负责的事务,处理的井井有条,完全不用徐牧操心。
徐牧白天处理凉州的公务,晚上还要抽时间处理武道联盟以及生意上的琐事。
随着徐牧在巡抚的位子上坐的越久,他就越是佩服吕泉山的政治智慧。
有很多问题,徐牧不知道该怎么解决的,都需要请教吕泉山。
而吕泉山基本上不用多虑,就能给出最佳的解决方案。
尤其是处理原本属于王府的田地和山林这件事情上,在吕泉山的帮助下,这件事情真正做到了滴水不漏。
几十上百万亩田地,加上山林,得有上千万亩地。
这可涉及到了凉州城外几十万乡民,以及凉州附近的县城总共超两百万计的老百姓的生活。
还有夹杂在其中的世族阶层,以及各级官员的利益。
当然,还涉及到了王府的利益。
一开始徐牧非常的头疼,虽说这些田地山林,朝廷已经下旨收归官府所有。
可真的全收下来,那就影响到了凉王府的利益。
现在凉王府就一个刘基,而他跟刘基又是手足兄弟,总不能留下一个欺负自己兄弟的骂名吧?
收了凉王府的地,凉王府脸上无光,有可能触怒拥戴凉王府的老百姓。
可收上来之后,重新分配下去,一定会有很多夹杂在中间的官员和世族,趁机中饱私囊,大肆的贪污,无序的兼并田地。
如此一来,老百姓原有的利益受损,徐牧就需要花费心思和人力物力,去处理这些问题。
所以这件事情一旦处理不好,就是老百姓,凉王府,和世族阶层三方不讨好,里中外都不是人。
徐牧并不是很在意世族阶层的利益,但这件事情处理起来,确实非常棘手。
吕泉山出了个非常高明的主意。
他让徐牧与刘基商量,直接让刘基以官府的名义,将地契按照原来的分配,分配下去。
如此一来,不仅仅减少了大量重新分配的工作内容,也能让凉王府体面的下台阶。
吕泉山让徐牧帮助刘基处理此事,跟徐牧说,若是有人动歪心思,不管是谁,抓一个,杀一群。
凉王府的面子不能驳,老百姓的利益同样不能损害。
经过一个多月的处理,这件事情总算是圆满的落了地。
凉王府的体面保住了,老百姓的利益也保住了,但有一群本来跟这件事情没什么关系,却动了歪心思的人死于非命。
最后吕泉山跟徐牧说,如果是他辅佐刘基处理这件事情,最多十天就能处理下来。
这话徐牧是相信的,吕泉山确实有这种本事。
论做生意,论奇思妙想,吕泉山自认为不如徐牧。
可要论处理公务,徐牧拍着马也赶不上吕泉山这等奇才。
转眼年关已过,又是一年。
大年初一,一场鹅毛大雪降下。
大雪持续将近两天,凉州里里外外被冰雪覆盖。
整个世界,银装素裹,积雪厚超过了两尺。
若是在几年前,这样的大雪足够让凉州老百姓几天几夜足不出户。
可是如今,再大的风雪,也无法覆盖住凉州人民的热情,更无法阻挡前往凉州经商的商人们的热情。
凉州的大街小巷,雪才落下没多久,就会被人和车马踏平。
许多大人带着孩童在外面玩雪。
一对对佳人,在雪景中漫步。
甚至有不少人去城外登山,去祭拜山神庙,去赏这一年一度的雪景。
徐府相对以往,反而没这么热闹。
因为很多人都回家省亲去了,包括满顺,也带着媳妇儿回郁南县去了。
一直到初七,徐牧都在衙署内办差。
因为大雪停下不到半天之后,又飘下了鹅毛大雪。
这么厚的积雪,虽然对城内没什么太大的影响,很多老百姓会自发的把积雪铲除。
可是对城外的老百姓来说,这么厚的积雪算得上是一场雪灾。
所以徐牧需要调动全凉州行省内的各级官员,发动全体官兵,发动老百姓,抵抗这一场天灾。
可能由于这两年来凉州的发展实在是太好,再加上凉州不少人都得到了属于自己的田地。
从官府到老百姓,对抗雪灾的热情格外高涨。
再加上徐牧先后拨下去数以百万计的赈灾物资,定能让凉州轻松抵抗过去这场雪灾。
甚至有很多这两年富裕的乡绅,都自发的捐赠物资,用来对抗雪灾。
在这一场持续了将近一个月的雪灾当中,徐牧第一次看到了团结的凉州人民。
这样的气节,这种面对天灾所展现出来的必胜决心,才是一个强盛民族该有的风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