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95章 学阀
我是泡泡2025-11-07 11:492,366

这边,勇平伯宅邸内,祝咏说起了他父亲的往事。

“我父亲中状元后进了翰林院,开始时很受掌院学士惠承宗赏识,那段时间,他经常带我父亲出席各种饮宴。”

“后来却因为《孟子》中的一段话,两人彻底闹翻了。”

一旁的顾贤诧异不已,竟然还有人会因为书中的一句话,连同僚情义都不顾了?

看着不信的顾贤,祝咏解释道:“朱圣人注《孟子·离娄下》【大人者,不是其赤子之心】时,在书中写了【纯一无伪】四个字。”

顾贤虽然读过书,但水平也就那样,于是好奇道:“这什么意思?”

一旁的陈凡解释道:“朱熹的话就是说,婴儿时的状态,其实就是【天理流行】的完满境界,你可以理解成他对【天命之谓性】的解释。”

“也就是说,朱熹通过【存天理灭人欲】,想要让世人回归这种道德上的纯粹。”

“说白了就是朱熹所说的【性即理】,认为人性本善,来源于天理赋予!”

顾贤恍然,点了点头,随即又疑惑地看着祝咏道:“那你父亲为什么会因为这件事跟上官闹翻呢?”

祝咏正色道:“朱熹虽然为圣,但圣人并不是没有错,在这个注释上,他便有错。”

听到这话,陈凡、顾贤全都来了兴趣。

“首先,朱圣人这解释,显然是兼收了佛家和道家的经典,比如【菩提自性,本来清净】,以及《老子》中所言【常德不离,复归于婴儿】。”

陈凡不由感叹道:“令尊见解别出心裁,确实宋代理学讲究的就是【心性论】。”

见陈凡赞同他的说法,祝咏兴奋的两眼放光:“我父亲觉得从文本互证和语句考据方面,朱熹的说法都不是经义本身之义。”

“比如《礼记·乐记》上说【人生而静,天之性也】,这里的指的是人的自然禀赋。”

“《荀子·性恶》上说,【饥而欲食】描述的婴儿的本能。”

“汉代郑玄注【赤子】为【未有知】,从这点上看,那个年代【赤子之心】仅指的是生存本能,根本与道德无关。”

“而且从先秦典籍里查找,提及【赤子】共计17处,这17处里跟道德全都没有任何关系。”

“【心】这个字在孟子那个年代,多是指【认知】,比如《告子上》中【心之官则思】,”

“心之官则思”这句话说的是孟子认为,心是人体的思维器官,负责思考和理解,而耳目等感官则负责接收外界信息,但不会思考。

因此,只有通过心的思考,人才能获得知识和智慧。

这个观点强调了思考对于人类认知和道德修养的重要性,认为思考是人与动物区别的关键之一。

陈凡听到这心中暗自点头:“朱熹在《孟子集注》中,将这句话中的【心】当成理气结合的产物,提出了【心统性情】说,他认为心的思考功能,本能是【理】的表现!”

说人话就是,祝咏的父亲祝寿华认为,人心就是身体的一个器官,通过心对事物、知识的学习和理解,最终掌握了知识,拥有了智慧。

但朱熹却曲解了孟子的本意,他把心上升为天赋予的产物,人生下来就有【慧根】,什么东西都装在脑子里了,只有通过【格物致知】,然后有一天醍醐灌顶,豁然开朗,重新拥有了【宿慧】中的知识。

当然,这里用【宿慧】并不恰当,准确说,这玩意在朱熹那里叫【天理】。

可是,朱熹的这一套理论明显是受到了华严宗【理事无碍】和禅宗【明心见性】的影响。

这显然说明,朱熹将“心”神秘化了,背离了孟子“血气心知”的自然主义。

而“思”在孟子那里是“就事求理”,解释了就是“研究问题解决问题”。

而在朱熹看来,“离事言理”才是硬道理,因为天理本来就在每个人出生时,赋予了这个人“理窟”,你好好想,好好顿悟,总有一天你能搞明白的。

不得不说,这祝咏的老爹很有才啊,这个年代,思想极其先进,甚至有点“唯物主义”的影子了。

尽管有陈凡大概的解说,但顾贤还是有些云里雾里的。

不过他又不考科举,对学问这东西根本不感兴趣,他更感兴趣的是:“祝公子,我这就奇怪了,两人就是为了这点东西,又没有利益冲突,怎么会闹得这么僵?”

“没有利益冲突?”陈凡微微一笑,顾贤虽然老成持重,也精于人情世故,但还是不了解学术界的事情啊。

果然,祝咏叹了口气道:“顾伯有所不知,我大梁的读书人,十分重视【师法】和【家法】,跟汉代经学秉持着一样的【严守师说】。”

“惠承宗这个人,出生于苏州惠氏,是儒林中著名的【吴派】,他弟子遍布天下,又掌管翰林院多年,很多官员都是他的学生。”

“这导致【吴学】越来越昌盛,惠承宗以及他的弟子们把持经义,不是惠承宗的弟子,或者与他意见相左之人,在儒林是处处收排挤的。”

顾贤好奇道:“经义不当吃不当喝的,把持这个有什么用?”

祝咏苦笑道:“这东西不当吃不当喝,但却能决定科举!”

“天下都是吴学,像我爹这种异类,是很难考中科举的,即使中了进士,在官场也被这些人处处排挤。”

陈凡听到这,简单概括道:“就是【学阀】!”

祝咏闻言,惊喜拍手道:“老师这【学阀】二字”总结的太精辟了!”

“妙哉!老师这【学阀】二字,真乃【春秋笔法,一字褒贬】,直指要害!”

“昔年读《后汉书·党锢传》,见【清议】沦为【清谈】,名士结党把持朝议,尚觉可叹;今天吴学之流,竟以经义为刀俎,以科举为庖厨,宰割天下寒士——此非【阀阅】而何?”

“若论其形,魏晋门阀恃九品中正,以血脉论高低;今日学阀仗经义注疏,以师承定进退。”

陈凡好奇道:“这惠承宗还在世吗?”

祝咏摇了摇头:“早就不在了,不过他孙子惠士奇倒是在朝中担任中书舍人。”

顾贤听到这话,一拍大腿惊道:“坏事了。”

旁边两人奇怪的看着顾贤。

顾贤道:“这惠士奇既然是南直名士,又在京为官,之前有南直官员上门让陈解元借贷,这其中会不会就有惠士奇在身后操弄?”

听到这话,祝咏想了想:“惠士奇不会这么做,但家里有人借他的名声赚银子,他当然也不会拒绝。”

“就怕那人回去说了,本来对解元公没什么感觉的惠士奇,反而会因此注意到解元公。”

说到这,他踌躇道:“再加上解元公在极乐寺的讲会中解释的【天命之谓性】,就怕这吴学内已经哗然一片了。”

陈凡笑着摇了摇头,好家伙,这才来多久?

先是有人故意针对他,在会讲时鼓噪。

接下来得罪了宦官,如今又得罪了学阀,再加上苏时秀的清流,自己看来是个招黑体质啊。

继续阅读:第596章 祝咏有个大牛先祖

使用键盘快捷键的正确方式

请到手机上继续观看

科举放牛班,童生夫子教出进士三千

微信扫一扫打开爱奇艺小说APP随时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