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帝一直发愁的事情,就是手里没有合适的人手好用。
唯一能够称得上是比较好得用的,便是陆仁了。
这也是为何女帝事事都要找他商量,并且对陆仁无比宽容的原因。
就连他玷污了皇后,也轻轻放过。
如果有一个专门调查案件的特殊部门,会省很多事。
而陆仁也没有卖关子,将自己的想法娓娓道来。
“陛下,奴才想建的部门名为锦衣卫!”
陆仁说着,将锦衣卫的组织构成说了一遍,并告诉女帝,锦衣卫到底有哪些用处。
“什么?”
“你说锦衣卫可以替朕监察天下百官,为朕耳目,探听所有不法之事?”
女帝目露惊奇,一下子站起身来。
即使还没有见到这个所谓的锦衣卫,但她却可以感受得到这个组织,就是自己一直心心念念想要的。
身为皇帝,最担心的不就是被人闭塞耳目?
女帝之前几乎沦为傀儡,可受够了这种苦头。
“小陆子,你详细说说!”
“这个锦衣卫到底怎么建?怎么替朕监察百官?他们会不会也腐朽堕落,坏了朕的事?”
女帝一听就知道这个锦衣卫权力十分巨大,就连百官都会战战兢兢,不敢得罪。
可想而知,若他们也不听话了,堕落了会造成怎样大的破坏。
陆仁惊奇的看着女的,没想到她还能提前预知到这一点。
不过有他在,锦衣卫倒不会如历史上那般失控。
“陛下放心,臣不仅要打造出锦衣卫这条恶犬,还会给他们拴上狗链子,不会让他们瞎咬人!”
陆仁说着,又将自己对锦衣卫的思考,详述了一遍。
说老实话,这个特务部门有点像恶魔,他自己也不敢瞎放。
必须得好好看着,免得哪天失控,咬到自己头上。
“好好好,你既然有如此周全的考虑,朕就放心了!”
“这锦衣卫你尽管去建,有什么要求朕都满足你!”
女帝已经迫不及待想要看到锦衣卫建成,并将天下百官的事情都写成密奏呈到她的桌上了。
可很显然,锦衣卫这种庞大的组织,不是一下子就能建起来的。
不仅要人,更重要的是缺钱!
陆仁一向从来不忽视钱财的作用,两手一摊,向女帝开口。
“陛下要奴才建立锦衣卫可以,但钱呢,钱从哪儿出?”
“即使打造初步的框架,起码也得一百万两银子扔进去,否则就是一事无成!”
“而要使锦衣卫组织遍布全国,监察百官,那么每年都起码要扔进去这么多银子!”
陆仁再次开口要钱,让女帝脸上的喜色消散平静。
她就知道没有这么简单的事情!
陆仁提的建议都是好建议,但不论是哪一项,开口就是钱钱钱。
“唉!”
“即使朕身为皇帝,没有钱也寸步难行啊!”
女帝叹息一声,重新坐回原位。
她不是掏不出这一百万两,但掏得出一回,掏不出每年的花销。
还是得让陆仁这个生财有道的能手,来帮忙解决问题吧。
“小陆子,你既然提出建议,想必早已胸有成竹!”
“组建锦衣卫的一百万两,还有每年的花销你去替郑筹集!”
“朕不管其他,只要一个结果!”
陆仁无语,就知道是这样,每次事情说了,还是会落到自己身上。
不过他也习惯了,若非如此,女帝又何必处处容忍自己?
他又怎么显得出不可或缺的价值?
一个有用的人,怎么也比一个可有可无的奴才更安全,活得更久。
不过办法虽然有,他还是要拿捏一下,否则以后女帝什么事都扔给他了。
“陛下,你这是在为难我呀……”
陆仁正要装作拒绝,忽然有太监前来提醒。
“陛下,朝会的时间到了!”
女帝摆摆手,带着陆仁便往朝会大殿赶去。
“有什么事后面再说,先上朝!”
很快。
陆仁跟着女帝,来到朝会最高处,端坐在龙椅之上,接受群臣的朝拜。
早已看腻的一幕再次重现,女帝抬手让群臣平身。
不过今天没有等群臣进谏,她便拿出一卷圣旨交给陆仁。
“小陆子,替朕宣旨!”
陆仁接过圣旨一看,原来是给郑河,冯龙两位钦差的升官和奖赏。
他们辛苦从江南道赈灾回来,也是时候在朝堂上载誉而归。
“奉天承运皇帝,诏曰……”
陆仁大声的念诵圣旨,群臣也静静的听着。
郑河与冯龙更是满脸激动的跪在殿堂中央,聆听着对自己的赏赐。
“吏部尚书,冯龙竟然升任了吏部尚书!”
“他怎么这么好的运气!刚好吏部尚书出缺!”
之前的吏部尚书赵宏杰,因为科举舞弊一案被陆仁抓住把柄,一下子关进天牢,还没审讯清楚。
但毫无疑问他的官是丢定了,至于全族的性命能不能保住,就要看女帝是否开恩了。
如今这吏部尚书的官职,女帝当然大手一挥,交给了自己的亲信冯龙。
不少臣子虽然有些想法,却没有出言反驳。
郑和冯龙的功劳是实打实的,江南道的灾情已经镇压下去,百姓也重新安居乐业。这是谁也无法抹消的。
而他们在朝廷上这段时间,忙着和陆仁斗法,给女帝添乱。
至于功劳是半点没有的。
如今即使心里再嫉妒再红眼,也只能眼睁睁看着冯龙坐上尚书之位。
“臣叩谢陛下隆恩!”
郑和,冯龙激动地下拜,领了圣旨,满怀激动的站在群臣中间。
女帝向两人投去善意的目光,然后话语一转,说起了自己早已准备好的事情。
“诸位爱卿,朕准备招众多藩王进京,来一场大演武阅兵,以彰显大宁国威!”
“尔等可有意见?”
女帝话音刚落,群臣先是愣了一愣,随即站出来反对。
“陛下不可!”
“演武阅兵,阅什么兵?让藩王进京,有违祖制,此为取乱之源,万万不可啊!”
不出女帝预料,很多臣子都十分激动,似乎又触动了他们什么敏 感神经。
在他们看来,一切如常,因循守旧,就是最好的。
其他任何一点改变,都是制造乱子,都不要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