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臣见皇帝问曹丞相的意见,纷纷转头,将视线放在他身上想要听听他的看法。
笑话!
百姓们都能够直接听到皇帝的话,知道国家政策了,他们这些当官的还怎么混?
曹丞相虽然已经做到了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百官之首,一样不愿意接受这个做法。
他心中震惊无比,下意识看向陆仁。
这样天马行空的想法,可不是小小年纪的皇帝能够提出来的!
难怪他总觉得陛下背后有高人,此时愈发肯定,这个高人就是陆仁!
但他有些想不明白,陆仁若真有此等智慧,又岂能当了入宫太监?
“曹相,曹相?”
见曹文忠一直沉默着,女帝不由轻声催促两下。
曹丞相这才收回心神,抬头看向女帝。
“不错,老臣认为百官说的有理!”
“百姓什么都不懂,只要当个提线木偶,听话纳粮交税即可,让他们知道太多,并非什么好事!”
“天天在报纸上看到皇帝如何,百官如何,恐怕会生出一些不该有的心思,以至于天下动荡,人心不稳啊!”
曹丞相扯了一大堆理由,反正就是要阻挡百姓开启民智。
觉得这样对他们极为不利。
群臣纷纷点头,大为赞同,显然是跟曹丞相一个想法。
曹丞相见女帝还有些不服,不由眉头一皱,语气冷漠起来。
“陛下,这是祖制!”
“还请陛下莫要胡思乱想,想一出是一出,违抗祖制乱来,小心国将不国!”
曹丞相这两句话很重,俨然已经是指着女帝的鼻子呵斥了。
女帝气得牙痒痒,她现在最不愿意听的就是祖制。
就是因为祖制,她一个小姑娘要装男人,就是因为祖制,她处处被掣肘,当个皇帝跟当个傀儡似的。
但曹丞相声威太重,她不好当面反驳,只能将救助的目光投向陆仁。
陆仁立刻会意,略微思索,便有了想法。
“陛下,奴才有一事想问,请陛下恩准!”
女帝迅速点头,对陆仁有求必应。
“何事?尽管说来!”
陆仁见她配合默契,心中高兴,继续进言。
“陛下,奴才进宫前,就听说书的讲一段故事,乃是高宗皇帝改革变法。不知陛下和诸位大臣可知道?”
“当时咱们大宁太 祖皇帝初定国祚,那时候想当官要举孝廉,结果孝廉选官选了一群无能之辈,百姓日益艰难。”
“到了世宗之时,国力孱弱,乡间有百姓暴动,大宁差点有倾覆之祸!”
“直到后来高宗皇帝上位,得知旧法不可取,于是开始大刀阔斧的改革,这才有了如今的科举制,并且鼓励百姓经商,严惩贪官,这才将大炎江山延续至今……”
陆仁早已非当初两眼一抹黑的小太监了,对大宁的历史有很深的了解。
他拿出大宁的历代皇帝说话,让群臣一阵错愕,只能默默听着,不敢出言反驳。
却听陆仁讲完高宗皇帝的事,又看向女帝和群臣。
“请问陛下,高宗皇帝是否算违背祖制?”
“请问诸位大臣,是否直到国家灭亡,所谓的祖制都永远不能变?!”
听完这话,女帝忽然开心的笑了。
她就知道,小陆子有办法,能够帮她解困!
“高宗皇帝力挽狂澜,改革变法,乃是千古明君!”
“他做的事,固然是违背祖制的,可都是为了大宁好!”
女帝用赞赏的目光看着陆仁,跟他一唱一和,吹嘘起了高宗故事。
群臣对这段历史更清楚,一事也无言以对。
就连一向老谋深算的曹丞相,也没办法说高宗皇帝的不是。
见群臣都沉默,陆仁和女帝对视一眼,脸上的笑容更浓了。
“陛下所言甚是!”
“高宗皇帝的所作所为,正是证明了祖制并非完全是对的,并非完全不能改变!”
“过往的制度,对于几百年后来说,不一定适用。如果事事都要遵循祖制,那我们打个仗就要先下战书,对方车轮子坏了,我们也要先帮对方修好了,在继续打是不是?”
“再往前追索,上古先民们还在树上筑巢而居呢,你们是不是也要从砖瓦仿佛里出来,搬到树上去搭鸟窝?”
所谓祖制,最大的一个弱点就是不能认真细谈。
以前打仗都要讲规矩,没有现在这般尔虞我诈。其他各种礼仪规矩,就更数不胜数了。
往上追谁还不是光屁股的猴子?
扯来扯去,难道从古至今发展的文明,还要倒退到上古不成?
陆仁这番话,把曹丞相等人说的哑口无言。
“这……”
“上古有巢氏,倒的确有这个传说。”
不少人暗自点头,这点无法反驳,也无力反驳。
曹丞相还想要说些什么,却被女帝直接打断。
她轻轻一拍桌案,大声决定。
“好了!”
“这件事就这么说定了!”
不能众人再反对,女帝便开始下令,具体的人员和措施。
“工部礼部立刻抽调人手,准备纸张油墨,开办报纸,撰写新闻!成立新闻部!”
“另外单独成立新闻部,由陆仁为第一任新闻部尚书!”
办报纸的事,群臣算是勉强被说服,无法反驳。
可让陆仁来主导,还建立什么新闻部,做什么尚书,却引得群臣激烈反对。
“新闻部?尚书?!”
“陛下莫非要在六部之外再立一部?办一个报纸而已,用得着如此兴师动众?”
“这也就算了,让陆仁一介太监来当尚书,与我等并列,此事极为不妥,臣等万万不能答应!”
群臣这一次府反应极为激烈,不仅是御史台等人,就连一直没怎么说过话的工部兵部刑部等,也纷纷站了出来,表示反对。
他们对陆仁横眉冷对,大肆指责,简直要用唾沫星子将陆仁淹死。
“陛下糊涂啊!”
“太监不可为官这是祖制,更是维护朝堂稳定的重要原则!”
“若随便一个小太监,获得了陛下的宠幸,就能一步登天,在朝堂上呼风唤雨,臣等寒窗苦读科举,履历各方为官还有什么意义?!”
“而且一来就是尚书!”
“臣等为国操劳数十年,竟然还不如一个受宠的太监?”
“臣等不服!宁死也不答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