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突然感觉自己,有点不太自信了。镜子里的自己,仿佛老了许多。没有了年轻人的朝气,其实,我才28岁啊!不过突然又醒悟过来,原来我已是奔三的人了!
一晃来海涌市四年多了。我觉得自己为了转正考试的事情,兜兜转转,总在原地转圈,连海涌市的许多名胜古迹都没有去游览过。不知不觉想起了家中年迈的父母,不禁悲从中来,我一直想转正的原因,也是因为家中父母的惦记与担忧。或许,他们比我更着急,所以,每次都会问,这次考试考得怎么样?而我,总是不知如何开口,久而久之,父母不再问我转正的事情了,他们也一定明白,给我太多压力不好!但他们却总是催促我找男朋友。
经历过张松之后,我心如止水,毫无找男朋友的意向。总觉得,男人都不可靠。
那天,老同学刘娟又打电话给我,却不是让我去她家玩,而是告诉我,说她帮我的资料交给了一家比较可靠的婚介中心。记得接对方公司的电话,她们会安排适合我身份的对象,让我们见面约会。我一听蒙了。
“你怎么有我的资料?”
“你妈托我妈带来的,让我介绍对象给你,我身边哪里有?打工的大把,有素质的都是别人的老公。同事说她老公就是通过百年好合婚介中心找到的。所以,干脆把你的资料递交过去了,放心,你一定也能找到心爱之人。我要忙了……”
这个老同学就是我刚来海涌市那天,放我鸽子的好邻居。因为我们同龄,住得近,两家关系在父母交流育儿经的同时,变得越来越密切。她高中毕业后没有考上大学,又不愿复读,所以早早出来打工了,她业务能力很强,听说在一家电子厂做到经理位置了。一天到晚,不是在流水线上抽样检测,就是代表公司签订各种合约。非常能干,很受重视。很多时候,连放假都没有休息的时间。虽然累了一点,但每个月工资已经接近两万了,而且还有年终奖。她凭着自己的能力,在海涌市买了房,户口也迁了过来,嫁给了我们的高中同学李文泉,丈夫虽然工资不高,但对她很好。她在我父母的眼里,早已经是家庭事业双丰收的成功人士了,特别羡慕老同学的父母还可以经常来海涌市住一住,玩一玩。
我心里像打翻了五味瓶一样,想当初,我考上了大学,邻居们都一个劲地夸我,替我父母高兴,还羡慕我父母生了一个乖巧懂事的女儿。没想到,时隔多年,角色早已置换。有时,运气也真是人生成功的一大重要因素,如果她没有赶上经济特区的好政策,就不能进入这么好的电子厂,就不会有这么高的工资,就不可能有她今天的幸福生活。
其实,我觉得自己也沾了光,如果没有经济特区的改革,就不会涌来一大波外来人口,就不会盖这么多的学校,就不会有转正的机会。所以,我也算是幸运的了。
想到这里,心里也豁然开朗起来,不就是相亲吗?只有汤可可可能会跳起来说:“你疯了,还搞什么相亲?”
事实证明,果然如此。第二天接到来电。说有一个独自创业的成功人士,刚好想找一个教书的女朋友。我打算让汤可可陪我去,她楞在原地:“李珺,谁给你出的歪主意?现在什么时代了,还搞相亲这么老套的事?”
“我妈,所以,你去不去呢?而且,章然忙着调动工作的事情,想陪我也没时间,映婷姐和月香姐都有各自的家庭要照顾,你说我不找你,找谁去?”
汤可可只能无奈地点头答应了。到了约好的西餐厅,看到对方,确定了不是对方的长辈后,汤可可就炸毛了:“你多大年纪了?是不是第三第四婚了?怎么配得上我家珺珺?你怎么想的,也不照照镜子?癞蛤蟆想吃天鹅肉?”说完,拉着我就走了。留下了目瞪口呆的老男人。
我也有点生气,马上打了电话给婚介公司,问对方是什么意思?没想到婚介公司连忙撇清关系,说是我们自己没有对年龄的要求,只要求家境殷实,有海涌市户口。我觉得这件事再怎么说下去,都是没意思的了。所以,连忙附加了条件:年龄不能超过31岁,身高172以上,五官端正,有正式工作。
第一次相亲以失败告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