嘚啵嘚啵……
马儿走得慢,王大双也不舍得鞭打,任由它走走停停。
行了半日,杨明凤一行才到了杨家庄对面的河岸。
“娘,你们去杨家老宅见大姐吧?我有事,就先回墩堡了。”
杨明凤急着回去与老爹商议鹅儿颈招降的事,另外也想早点把借调来的兵马,赶紧打发走。
毕竟两千多人的驻军,多待一日就是二十四石粮米,吃得她心疼至极!
“那行,你先行一步吧!”闵氏点了点头,又有些不放心地说道:“让东子跟你一起吧?多个人一起,我也放心些。”
“舅母说得对!这一路我看见好些饿得眼发绿的野狗,你一人回去太不安全了,还是我陪你一起。”周东也不放心小丫头一人骑马,立刻赞同舅母的话。
嘚!嘚嘚!
“那好,你上来吧!”杨明凤其实不在意这点小问题,只是不想娘挂心,便挽住缰绳,冲周东点了点头。
“我也要骑马去墩堡!”周云一见他哥要骑马,顿时不乐意了,一出溜从车上滑到地上,翻身起来就要跟着赶路。
“你不许去,那马怎么坐得了三人?”闵氏唬下脸来喝住这只“赶路狗”。
“我就不!我偏要骑马!”周云这小子脑后长了反骨,哪肯听舅母的话,撒丫子就追了过去。
“快上来!”杨明凤回头瞅了一眼皮小子,蔫儿坏地一笑,拽住周东的手,助他翻身坐到自己身后,一鞭子狠狠抽在马臀上。
嘚啵嘚啵……
那马立时飞跑了起来。
可怜后面那“赶路狗”开足了马力,追了百米也没能追上,只能一屁股坐在地上嚎啕大哭。
哈哈哈!
这小子哭得震山响,马上的两个“捉狭鬼”却哈哈大笑了起来,很快便消失在桦树林的拐弯处。
闵氏忍着笑,让王大双赶着马车过去,抓了把糖给这赖小子,好说歹说才把他哄到了马车上。
嘚啵嘚啵……
一车人说说笑笑,随着马车晃晃悠悠地往杨家老宅行去。
……
风和日丽,河滩上景色宜人。
近处的田地里,田间地边的胡豆豌豆因近日的雨水疯长,开出了蝴蝶状的小花朵儿。
大片的油菜花开得奔放,迎风吹来花粉和泥土的气息,令人忍不住张开双臂,享受这片刻的惬意。
“又到了一年一度收蜂蜜的季节了!”
周东看着成片的油菜花,感慨道:“我爷又要挑着蜂箱出门两月,在外面追着菜花开的地方走,吃不好睡不好的,太辛苦了。”
“大表哥,你家养了蜂啊?我在你家没有看到蜂箱呢?”杨明凤好奇地问道。
“放到地里去了,我爷有时候还把鸭棚挑过去,晚上守着蜂箱呢,就怕熊瞎子下山偷蜂蜜吃。”周东说道。
“那也太辛苦,干脆别去了!”杨明凤忍不住说道。
“我娘也劝爷爷别去,奶奶也不让他去,可他犟得很!非说跑两月蜂,就够他老俩口一年的零用了。”周东叹了口气说道。
“哎!说到底还是挣钱不易。”杨明凤叹了口气。
这时代工业不发达,哪里有家门口打工的机会,年轻人都挣不到银子,老人就更不容易了。
“可不是么,我此去墩堡要多学些本事,等挣了银子,也不叫爷爷去放蜂了。”周东是个极孝顺的孩子,言辞间充满了对未来的期待。
杨明凤沉吟了一下,说道:“我舅舅他们要开酒坊,日后需要人,你爷爷也可以去酒坊上工,帮着做做饭这些也可以。”
“那自然极好!踏山镇离咱家近,一日便可来回。”周东顿时高兴起来。
少年的忧虑,总是来得快,去得也快。
“凤儿,你能教我射箭吗?”
周东摸着她背上的长弓,羡慕地说道:“我虽然射箭也还行,但怎么也做不到你这样的准头,尤其坐在马上,马儿一颠簸就瞄不准了。”
“这是因为你没有计算风速和角度对箭头的影响,不仅射箭如此,用枪也是一样的。”
杨明凤说道:“像狙击枪,就要求精确的判断,几乎练到后面不用瞄准,就能下意识击中目标。”
“狙击枪?”周东听得发懵。
他听到过三眼统,昨晚听到杨明凤说有连发七雷统,除此之外,他对枪一无所知。
“狙击枪,是一种装了放大镜,能看清楚远距离目标,且可以射中远距离目标的枪。”杨明凤尽可能用他能理解的话,讲清楚狙击枪的作用。
“听起来很厉害啊!一定很贵吧?”周东听得心潮澎湃,恨不能立刻就拥有一把狙击枪。
“不是贵,是根本没卖的。”杨明凤忍不住叹了口气。
“为,为啥?”周东不可思议地问道。
“因为这种枪是我师父发明的,除了他老人家和我,这世上没人可以造。”杨明凤无奈道。
“嗨,你会造,那不简单了吗?赶快着手造啊?”周东急切地拍了下马背。
“材料不齐,工匠不齐,铸造的作坊也还没有建好,你让我怎么造?”杨明凤好笑地回头看了他一眼。
“需要什么材料?”周东现在被狙击枪给迷住了,急切地追问道。
“需要铁、远距离目标放大镜、火药。”杨明凤说道。
“哦,难怪你要在鹅儿颈周边开矿。”周东恍然大悟。
“公欲行事,必先利其器嘛!武器装备是战争获胜的关键,用的好对敌人就是降维打击。”杨明凤笑着说道。
“降维打击?”听到这些新奇的名词,周东隐隐约约能猜出大概意思,就是不明白“降维”具体指什么?
“做个简单地比喻,你就明白了。”杨明凤很高兴周东好学的态度:“比如蚂蚁它只能看到眼前的一切。
我们人,却可以俯视它,看到的世界比蚂蚁更加广阔无垠。
以我们的力量,可以轻易消灭蚂蚁,那就是降维打击!”
“原来如此,没想到还可以这样看问题。”周东惊奇地说道。
他越与凤儿接触,就越觉得她是一座宝藏,藏着许许多多他不曾明白的东西。
嘚啵嘚啵……
二人一路走一路聊,渐渐地墩堡矗立的边境线出现在眼前。
河岸边人声鼎沸,两千驻军正逢休息时刻。
有伙头军埋锅造饭,有围了一圈比试拳脚的兵卒,有些兵卒赤条条跳到河里洗澡的,闹嚷嚷得好似菜市场。
杨明凤蹙眉看着散漫的明军,心里只有一个念头,让这支守军赶紧开拔回去,在这里吃喝消耗太大不说,如此散漫的军纪也是极不安定因素。
“咦,这里驻扎了这么多兵啊?真热闹!”常住深山的周东看到这么多兵卒却很高兴。
杨明凤的目光转向墩堡,那里有几十个衣衫褴褛的人正在堡外挖地窝子,应该就是第一批送来的流民了。
啪!
她一鞭子抽在马背上,加快速度往那边冲去。
“哎呀!都快到了,你这般着急作甚?”周东猝不及防之下,差点被甩下马去,赶紧死死搂住她。
“抱歉!我心急去看送过来的流民了,没忘记你不会骑马了。”杨明凤赶紧勒住缰绳,放慢了速度。
“我不管,反正你要负责教会我骑马。”周东搂住她低声说道,少年正处在变声期,声线像鸭子般粗嘎。
“行,一有时间我就教你。”杨明凤策马来到最近的地窝子前,翻身下了马。
“这样挖不行,容易塌,一边瞧着去!”里面传来红姐尖着嗓子的声音:“看着老娘怎么挖。”
“红姐,你亲自教他们挖地窝子啊?”杨明凤探头看向下面,说道:“我倒有个想法,不如把地窝子挖通形成地道,既可存粮,也利于逃跑。若是敌人攻打进来,咱们还可以打地道战。”
“欸,你这主意不错!还是你这小丫头脑子灵光,一回来就有新主意。”红姐在下面眼睛一亮,冲她扬了扬大拇指。
“红姐,王志呢?”杨明凤问道。
“回冯家堡招流民去了。”红姐笑着说道:“现在冯家堡接收流民到墩堡的消息传出去了,王志在堡外建的棚子都住满了。”
“哦,那这批人里有叫张宝儿的爷孙俩吗?”杨明凤想起了那个站在宰牛场门口的小小身影,心里不由升起一丝酸楚。
“张宝儿?不知道,你去问你二姐吧,明珠负责登记造册,她应该清楚这五十个人里面有没有。”
红姐说完,便开始指导这家流民如何挖地窝子更结实,如何留柱子的位置。
杨明凤听了一会儿,发现挖地窝子果然有门道,若自己凭感觉去挖,搞不好一下雨就塌了,幸好自己弄了红姐这个人才过来。
她巡视了一圈地窝子。
这帮流民因为是挖来自己住的,自然要用心一些,已经挖出了大致孔洞,只需细致铲平就可入住。
“吃饭喽,吃饭喽!”
外面传来敲锣的声音,那大嗓门一听就知道是刘德彪。
噔噔噔!
她赶紧和周东从地窝子里跑了上去,便看到流民一窝蜂将送饭的人围了个里三层,外三层。
“都站成排,快点站成排,不排队甭想吃饭!”负责维持秩序的杨明杏和杨明桃拿着鞭子甩得啪啪作响。
对流民来说,不让吃饭那就是比天大的事,他们赶紧胡乱站成了排。
“四姐五姐!”杨明凤赶紧带着周东走了过去。
“凤儿!”
“咦,凤儿,你什么时候回来的?娘呢?”
双胞胎姐妹花看见小妹,赶紧迎了上来。
“娘带周虎哥去火腿作坊了,迟点回来。”杨明凤笑嘻嘻地说道。
“东子哥,好久没有看到你了!”
“东子哥,你上次答应送我的野鸡翎毛呢?”
谁知双胞胎姐妹看到周东后,眼睛顿时賊亮,直接无视了妹妹,一左一右抱住了周东的胳膊。
杨明凤转过身,无语地看着吊在周东身上的两个姐姐。
原身记忆里,老四和老五就特别喜欢周东,每次他来家里玩,就像两条小尾巴似的时刻黏着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