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蠕动,黑衣人如同融入暗夜的蝙蝠,悄无声息地现身。
“主上已无多少耐心。”黑衣人的声音没有一丝温度,“吴三桂至今未碰你一根手指,你所谓的‘徐徐图之’,要徐到何时?”
陈圆圆转过身,面对黑衣人,她美丽的脸上已无泪痕,只有一种被逼到墙角的冷静,甚至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讥诮:“尊使以为我不想?吴三桂非是那些见了美色,就走不动道的纨绔。
他将我置于外院,形同囚禁,我连近他十步之内都难,如何施展手段?”
她顿了顿,语气稍微放缓,带着点汇报成果的意味:“不过,今日我已说动那位杨姑娘,她答应为我进言。只要能在吴三桂身边有个名分,哪怕只是个通房……”
“等不了那么久!”黑衣人粗暴地打断,眼神锐利如刀,“二殿下需要的是能立刻影响吴三桂决策的人,不是一个不知何时才能上位的婢女!”
他伸手入怀,取出一个用暗色绸布包裹的细小物事,塞到陈圆圆手中。
那东西入手冰凉,带着不详的质感。
“这是‘逍遥粉’,”黑衣人声音压得极低,带着一种阴毒的意味:“非是寻常助兴之物!将药粉下入水中服用,初时只会让人精神健旺,情欲亢奋,不易察觉,但若连续服用七日,便会深入骨髓,产生强烈的依赖。
届时,服药者不仅会性欲成瘾,心志亦会逐渐受人影响,变得易于操控,更重要的是,若无定期解药,将遭受万蚁噬心之苦。”
“逍遥散……这可是宫廷禁药,据说前朝就有太监以此控制……”她声音干涩,握着冰凉的绸布包,指尖微微发冷。
她知道二皇子手段狠辣,绝不会将希望寄托于虚无缥缈的美色诱惑上,他要的是绝对的掌控。
“你既知晓厉害,就更该明白此事不容有失!”黑衣人逼近一步,目光如毒蛇般锁定她:“别忘了,你弟弟的性命,可是系于你之手!
要么,用这‘逍遥散’牢牢控制住吴三桂,成为二殿下在辽东军中最利的棋子。
要么,你就等着给你弟弟收尸,然后自己去诏狱尝尝百般酷刑的滋味!”
他话语中的威胁如同实质的冰锥,刺得陈圆圆遍体生寒。
她闭上眼,深吸一口气,再睁开时,眼底那丝犹豫和挣扎已被压下,取而代之的是一种近乎麻木的决绝。
她将绸布包紧紧攥在手心,藏入袖中暗袋。
“我知道了。”她的声音恢复了平静,甚至带着一丝冷漠:“我会尽快找到机会下药。”
黑衣人冷哼一声:“记住,你没有退路。事成之后,荣华富贵少不了你的!若是失败……”
他未尽之语充满了血腥气,身形一晃,再次消失在阴影中。
陈圆圆独自站在原地,春日暖阳透过假山的缝隙洒下几缕光斑,却照不进她眼底的深沉寒意。
她抬手,看着自己纤细白皙、曾弹奏出无数动人乐曲的手指,如今却要用来下毒害人。
她并非纯善之人,在风尘中打滚,见识过太多龌龊,为了生存,她也曾不择手段。
但用这种阴毒的手段去控制一个……本与自己无冤无仇的男人,依旧让她感到一种深沉的厌恶与自我鄙夷。
可是想到自己相依为命的弟弟,那点微弱的良知瞬间被碾碎,她轻轻摩挲着袖中的药包,唇边勾起一抹冰冷而妖异的弧度。
“吴三桂……莫要怪我!要怪,就怪这吃人的世道,怪你挡了二殿下的路吧。”她低声自语,声音消散在风中,不留痕迹。
转身离去时,她的背影依旧袅娜,却仿佛缠绕上了一层看不见的、带着毒性的藤蔓。
……
日头渐渐西斜,将天边染成一片瑰丽的橘红,吴府沉浸在一片宁静的暮色之中。
嘚啵嘚啵!
这份宁静被一阵急促的马蹄声和随之而来的尖细宣召声打破。
“圣旨到——宣骁骑将军杨明凤即刻入宫觐见!”
传旨太监特有的高亢嗓音,在吴府门前响起,带着不容置疑的威严。
府内顿时一阵轻微的骚动。
吴夫人闻讯,急忙带着丫鬟从正房赶出来,脸上带着一丝惊疑与担忧。
吴三桂也皱紧了眉头,显然对这突如其来的召见感到意外。
杨明凤正在兰台水榭内查账,闻听宣召,她执笔的手微微一顿,墨点在宣纸上晕开一小团墨迹。
她略一沉吟,对匆匆赶来的吴夫人和吴三桂递去一个安抚的眼神:“娘,兄长,不必担心!想必是陛下垂询火器图纸之事。”
吴夫人拉住杨明凤的手,眼底忧色难掩:“凤儿,进宫定要谨守礼仪,垂首恭听,万不可失了分寸。”
吴三桂上前一步,不放心地叮嘱道:“妹妹,面见圣上记住三点:不知之事莫妄言,非你之责莫插手,若遇刁难便称病。”
他目光如炬:“你是我妹妹,有我吴家做为后盾,不用害怕!有事即刻传信,为兄在宫门外候着。”
杨明凤郑重点头:“娘、兄长放心,凤儿明白。”
在丫鬟的伺候下,她迅速换上了一身更为庄重得体的藕荷色衣裙,发髻也重新梳理,只簪一支素银嵌珍珠的簪子,既符合身份,又不失恭敬。
走出院门时,夕阳的余晖正透过镂空的窗棂,在她身上投下斑驳的光影。
传旨的太监面无表情地等在廊下,身后跟着几名小黄门和宫廷侍卫,无声地彰显着皇权的压迫感。
“有劳公公久候。”杨明凤微微颔首,姿态不卑不亢。
那太监打量了她一眼,似乎也有些惊讶于她的年幼与镇定,尖着嗓子道:“杨姑娘,请吧,莫让万岁爷久等。”
吴夫人忧心忡忡地送至二门,拉着她的手低声道:“凤儿,宫中规矩多,万事小心,谨言慎行。”
吴三桂亦低声叮嘱:“莫要害怕,我在宫门口等你!”
杨明凤点头应下,转身登上宫中派来的青帷小车。
吴三桂则带着随从,骑马跟在后面。
马车辘辘启动,驶出吴府,融入京城黄昏的街道。
车窗外,是逐渐亮起的万家灯火和归家的人群。
车内,杨明凤端坐着,面色沉静,心中却在飞速盘算着此番觐见可能面对的各种情况。
马车穿过一道道宫门,朱红的高墙将喧嚣隔绝在外,越往里走,气氛越发肃穆沉寂。
当最后一道宫门在身后缓缓合拢,夕阳的最后一丝光芒被巍峨的宫殿吞没。
四周只剩下侍卫巡逻的脚步声和风中摇曳的宫灯投下的、晃动的阴影。
马车在乾清宫外停了下来,杨明凤随着传旨太监下了车,踩着墨色一步步向那灯火通明的宫殿走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