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奇艺小说>古代言情>夫君死后第二天,她决定生个继承人>目录
第196章 出逃等他们人走远,缩在墙角的甄玉蘅后背阵阵发冷,立刻回屋关上门窗将方才听到的事告诉了知府夫人。
知府夫人一下子就慌了神,“难道这邓知府也和隋闻远有勾结?”
甄玉蘅垂眸深思,“有可能,也可能只是那个师爷是隋闻远的眼线,但是我们不能赌,万一就是那个邓大人暗中和隋闻远有勾结,我们把这事捅到他面前就是自己往火坑里跳了。”
知府夫人脸色难看,“那我们不能在这儿坐以待毙,得赶紧走。”
甄玉蘅趴在窗户缝看了一眼,说:“这会儿若是走,一定会惊动她们,就算他们要跟隋闻远的人联络,怎么着也得等明日才有信儿,在此之前他们应该不会对我们做什么。咱们先等等,等到夜深了悄悄离开。”
知府夫人想了想,觉得可行。
夜已深,屋子里早早地熄了灯,甄玉蘅她们却一直没有睡。
等到夜半三更,所有人都已经睡下的时候,三人悄悄地翻墙走了。
渝州不属于江南境内,所以北边闹了起来,渝州城内虽也人心惶惶,但是还算是安定,街道上还有更夫在打更。
甄玉蘅她们还是去了一家客栈,却也不敢住,只是租借了一辆马车。
知府夫人的娘家姓苏,在城南,赶过去要跨越半座城,没马车可不行。
甄玉蘅坐在前头驾车,知府夫人给她指路,就这样趁夜赶回了苏家。
到了门口,知府夫人下车时脚都是软了,她激动地扑到门前敲门。
被领进苏家后,知府夫人的兄嫂披着衣裳不敢置信地过来瞧妹妹。
知府夫人被长嫂揽着一边抹眼泪一边哭诉这一路的经历。
苏员外听得心疼不已,眼中隐有泪光,“听说江南出事后,我就给妹夫去信了,他说你早就出城来奔娘家了,可是迟迟等不到你,去沿途的路上找过,也没找着。唉,你真是受苦了。”
苏家人一阵长吁短叹,甄玉蘅和晓兰坐在一旁,累得昏昏欲睡。
知府夫人原本说先歇息,但是苏员外听说了她们是从府衙逃出来的,脸色有些犯难。
明日一早,府衙的人肯定会发现她们走了。现在还不知道到底是什么情况,但是如果真的是那邓知府和叛军有勾结,派人来苏家找人的,到时候他们肯定是不愿意把人给出去的,但是……
他们苏家也是做生意的,若是跟官府闹僵,在当地可没法儿混了。
苏员外左思右想,说:“明日他们怕是要上门来找,兄长怕万一护不住你……依我说,不如先出去躲躲吧,我安排人把你送出城。”
知府夫人看着自己哥哥,沉默了很久。
半晌后,她摇头笑笑,“那就听兄长的。”
原本以为到了苏家,就能安生了,没想到苏员外怕引火烧身,一天都不愿意让她们待着。
知府夫人心里虽然难受,但也的确不愿意连累娘家,说定了,天快亮的时候,就出门去,苏员外安排了船只,送她们再往南边去。
甄玉蘅她们本不必也跟着走,毕竟那些人只是要找知府夫人,但是她们主仆二人在这渝州也是人生地不熟,便决定跟着知府夫人一起走。
就这么从府衙逃出来后,只在苏家歇了一个时辰,天刚擦亮的时候,苏员外安排她们出城,备好了船只和几个护卫,还有足够的银两送她们上船了。
知府夫人折腾了这么些日子,身体本来就不如甄玉蘅她们这样的年轻人,在船上颠簸了一阵子,便生起病来。船上虽备了些常用的药,但是知府夫人吃了也不见好。
船行了一日一夜,甄玉蘅看知府夫人一直发热,便想着找个地方停船上岸。
甄玉蘅正站在甲板上,和护卫商议停船,远远的看见一只商船驶了过来。
甄玉蘅眯起眼睛,瞧见了那船上的“谭”字。
是谭家的船,她想起来谭绍宁一个多月以前下南洋行商去了,估计就是他。
与此同时,商船上的人们也发现了他们的船只,冲他们招招手,大声地问他们是不是从江南逃难出来的,江南现在什么情况了。
船舱里的谭绍宁听见动静,走出来瞧,正好与甄玉蘅打了个照面。
“甄娘子!”谭绍宁有些意外,冲她喊了一声,让人立刻靠岸停船。
先前在越州时,马知府已经将谭家一干人等定义为逆贼同党,但是这会儿已经碰上了,如果谭绍宁真的有歹意,她们是跑不掉的,而且看他们那一船人反应,像是事先根本不知道江南会出乱子。
甄玉蘅想了想,决定跟谭绍宁谈一谈。
两艘船都靠岸停了,谭绍宁登上了甄玉蘅她们的船只,他向来喜怒不形于色,这会儿却露出情急的表情。
“甄娘子,你是从越州城里出来的吗?我下南洋去行商,后来遇见其他商队,听说江南节度使反了,这就赶紧往回赶了。越州城现在如何了?”
“我一个月前就出城了,听说叛军现在已经在攻打越州城了,具体情况怎么样,我也不知道。”
甄玉蘅一边说,一边目光探究地看着他。
谭绍宁闻言,神色凝重,蹙眉不语。
“谭公子,江南节度使预谋造反一事,你们谭家是不是早就知道,还暗中提供支持?”
谭绍宁面色一僵,“谭家和隋闻远的确有往来,但是隋闻远突然起兵造反,我并不知情,否则我也不会这个时候离开江南了。”
甄玉蘅看他神色不像说谎,拉他去船舱里看了一眼,知府夫人躺在床上睡觉,气色很差。
“隋闻远起兵后,我和知府夫人出了越州,路上坎坷万分,前日才到渝州,本想在夫人的娘家苏家落脚,但渝州知府的人似乎和隋闻远也有勾结,想要拿夫人去逼马知府开城门,我们便又乘船继续南下了。现在夫人病了,得先上岸给她治病。”
谭绍宁听后说:“这里离淇县不远,我们上岸落脚,等夫人好些了再作打算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