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7章 红岭风云(一)
夜雨流殇2025-08-28 09:525,037

  红岭派,乃是真大教派的分支。

  说起真大教派,世人知之甚少。

  教派东汉道教初创时,有太平道和五斗米道的区分。

  晋代和南北朝以后,又有上清、灵宝等派别先后出现。

  各道派教义思想基本一致,只是道法和道术的侧重点不一,或师承系统有别。

  而真正各立门户的宗派,当是从南宋和金、元南北对峙之时开始,这时有四大教派。

  正一道是道教各符派的总称,亦称正一派,系由天师道长期演变并与上清、灵宝等派逐渐融合而成。

  其标志是第三十八代天师张与材于元大德八年为正一教主,主领三山。

  此后,龙虎宗,阁皂宗,茅山宗皆统一于正一派,天师道从此亦名为正一道,其他如净明、武当等支派均属之。

  全真道亦称全真教,由王重阳创于金大定七年,主张三教合一,认为三教同源,以《道德经》、《孝经》、《般若波罗蜜多心经》为主要经典,在修持方法上,重清修,不事黄白之术。

  在教规上,严格要求入道者不娶妻,不茹荤,出家住丛林。

  全真道的支派较多,属于依托北五祖的有钟离帝君钟离权的正阳派,纯阳帝君吕洞宾的纯阳派,重阳祖师王重阳的重阳派等。

  属于北七真创立的有邱处机的龙门派,刘处玄的随山派,谭处端的南无派,马钰的遇仙派,郝大通的华山派,王处一的嵛山派,孙不二的清净派。

  此外,北宋时张紫阳撰《悟真篇》,传紫阳派,本不属全真道,因元末陈致虚兼受王重阳和张紫阳所传,统归全真,后称张紫阳所传为南宗,王重阳所传为北宗。

  真大道教,亦称大道教。

  沧州刘德仁创于金初,崇尚《道德经》并吸收部分儒、释思想。

  不尚符,不重飞升化炼之术,亦不讲长生久视之事,而颇重默祷召劾为人治病,一时信奉者甚多,元末逐渐衰落无闻。

  太一教为卫州萧抱珍创于金初。

  该派道士须出家,与全真道相类。

  善祈禳术,以符篆为人治病,则又近天师道。

  传至七祖萧天佑后,逐渐与正一道合流,其后事迹不详。

  在真大道与太一道消失以后,全真与正一便成为道教的两大宗派,流传至今。

  所以随着真大教派的消亡具体的传承已经消失,红岭派虽然为真大教派的分支,但是所掌握的术法极少,可以说是现在教派之中非常落魄的一支,同样也是能力最弱的一支。

  据听说红岭派的掌教,仅仅是一龙纹金丹的金丹期修士,放眼整个华夏教派都没有哪一个门派掌教修为如此之差。

  红岭派所在的位置也非常的偏僻贫瘠,所以往来的香客也是极少的,红岭派当前的掌教也是最近一年刚刚晋升金丹期,这才加入到了道统联盟大军之中。

  如果他依旧是以筑基期的修为,恐怕绞杀血煞门的行动,整个红岭派是没有任何能力参加的。

  “再往前一些,就是红岭镇了,咱们下车之后先吃点儿东西,然后找一家旅馆先住下来,等到明天早晨的时候在行动。”

  到了红岭镇后,刑侦队长立刻做出了行动安排。

  此时天色已经渐渐黑下来,这个时候即便是行动,视线行为也会受到阻碍,而且向路人进行打探的消息的时候,也会增添很多不必要的麻烦。

  毕竟在夜间的时候,行人的警惕心可是远比正常情况下要高很多的。

  几个人在一家餐馆儿之中落座之后,很快队员们便与其他的当地人闲聊起来,在热情之下他们很快便与其他人打成了一片。

  “孙权和**这两个人这么喜欢聊天吗?今天在车里聊了那么久,还没聊够吗?”

  刑侦队长喝了口茶水,慢条斯理的对雪尘轻声道。

  “收集情报线索是每一个刑侦队员的本能。现在我们这么大一个案子压在头顶,所以收集线索情报是非常迫在眉睫的事情。如果他们来到这里只是吃吃喝喝就等着睡觉。那他们也不用干刑侦了。回家老婆孩子热炕头儿享受生活去得了。”

  “额……行吧,你们爱岗敬业这一点还是值得夸赞的。我以为真就是单纯的吃点儿饭,然后晚上咱们休息呢。”

  “队长,来点酒吗?”

  和周边人聊了半天的孙权,从老板那里搞来了一壶酒,嬉皮笑脸的凑到了刑侦队长面前。

  “咱们的规矩难道你忘了?难不成还要让我跟你好好的讲一遍,出来执行任务的时候是严禁喝酒的。”

  “规矩是死的人是活的,队长你可不能这么古板哦!若是放在平时的时候,不喝也就不喝了,现在你看看这个节骨眼儿,如果你不喝会不会显得有些怪?”

  这时候孙权的话才引起了刑侦队长的注意,在放眼四顾的时候发现每个人似乎都在喝酒,即便是女人面前都摆着一杯。

  这时候雪尘似乎明白了什么,不由得抚掌轻笑起来。

  “说起来这顿酒似乎不得不喝呀!毕竟这杯酒的寓意可是不同的。”

  刑侦队长将酒瓶接过来,然后用鼻子嗅了嗅后,这才面上露出了恍然之色。

  “原来如此,是重阳节到了!怪不得每个人都喝一些酒。像这种节日民俗,按照你这个年岁,应该不了解才对吧?”

  雪尘耸了耸肩,按照道理来说他确实不应该了解,但是也得看他的生长环境。

  跟着活成人精的柳三才一同生活了那么久,就是耳濡目染受熏陶也知道华夏所有的节日由来。

  孙权也颇为好奇地望向雪尘。

  他原本是想让队长出个丑的,而且他差一丁点儿就如愿了。

  结果雪尘这家伙直接就捅破了那层窗户纸,让队长反应了过来,难道他也知道重阳节是要饮菊花酒的?

  “好吧,既然你知道重阳节要饮酒。那你可知大家杯里饮酒的都是什么酒?”

  雪尘见孙权居然考教他,当下微微一笑,如果自己答不上来,还真叫孙权小看他了。

  “在华夏每年的农历九月初九,为传统的重阳节,《易经》把六定为阴数,把九定为阳数,九月九日,日月并阳,两九相重,故而叫重阳,也叫重九。因重九极阳即将转阴,因此民间登高、插茱萸等习俗有辟邪求吉之意。又因为九九与久久同音,包含有生命长久、健康长寿的寓意,赏菊、饮菊花酒等习俗就为祈求长寿之意。”

  “九九重阳,早在春秋战国时的楚辞中已提到了。屈原的《远游》里写道,集重阳人帝宫兮,造旬始而观清都。这里的重阳是指天,还不是指节日。三国时魏文帝曹不《九日与钟繇书》则已明确写出了重阳的饮宴,岁往月来,忽复九月九日。九为阳数,而日月并应,俗嘉其名,以为宜于长久,故以享宴高会。到了唐代,重阳被正式定为民间的节日,此后历朝历代沿袭至今。”

  “在古代,民间在重阳有登高的风俗,故重阳节又叫登高节。传说在阳极必变的重阳节,山神能赐人吉祥,所以人们要登山远眺,以避灾祸。相传此风俗始于东汉,西汉《长安志》中就有汉代京城九月九日时人们游玩观景之记载。唐代文人所写的登高诗很多,大多是写重阳节的习俗。”

  “其中杜甫的《登高》就是描写重阳登高的名篇。风急天高狼啸痕,渚清沙白鸟飞回。无边落木莆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朋清时,北京地区登高习俗颇盛,《燕京岁时记》云,京师谓重阳为九月九。每届九月九日,则都人士提壶携榼,出郭登高。”

  “登高所到之处,没有划一的规定,一般是登高山、登高塔。吃重阳糕也和登高习俗有关。重阳糕最早是庆祝秋粮丰收、喜尝新粮的用意。“高”与“糕”谐音,之后民间才有了登高吃糕习俗,取步步登高之意。”

  雪尘的侃侃而谈,不仅让孙权惊得目瞪口呆,更是让不少食客对他产生了兴趣,不由得侧耳倾听起来。

  “在重阳节这一天,人们会插茱萸、簪菊花。重阳节插茱英的风俗,在唐代就已经很普遍,唐代诗人王维的《九月九日

  忆山东兄弟》中这道,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本草纲目》说茱萸气味辛辣芳香,性温热,可以治寒驱毒。古人认为佩戴茱萸,可以辟邪去灾,多是妇女、儿童佩戴,有些地方,男子也佩戴。重阳节佩茱萸,在晋代葛洪《西京杂记》中就有记载。”

  “除了佩戴茱萸,人们也有头戴菊花的。唐代就已经如此,历代盛行,宋代,有将彩缯剪成茱萸、菊花来相赠佩戴的。清代,北京重阳节的习俗是把菊花枝叶贴在门窗上,解除凶秽,以招吉祥,这是头上簪菊的变俗。”

  讲到这里,雪尘接过酒瓶,将菊花酒到在了杯盏里,然后对孙权继续开口道。

  “重阳节正是一年的金秋时节,菊花盛开,据传赏菊及饮菊花酒,起源于晋朝大诗人陶渊明。陶渊明以隐居出名,以诗出名,以酒出名,也以爱菊出名,后人效之,遂有重阳赏菊之俗,北宋京师开封,重阳赏菊之风极盛,当时的菊花就有很多品种,千姿百态。”

  “宋代《东京梦华录》卷八记载,九月重阳,都下赏菊,有数种。清代以后,赏菊之习尤为盛行,且不限于九月九日,但仍然以重阳节前后最为繁盛。”

  “我华夏酿制、饮用菊花酒的传统习俗汉代已有。菊花酒能疏风除热、养肝明目、消炎解毒,故具有较高的药用价值,民间认为其是祛灾祈福的吉祥酒,重阳必饮。”

  “魏时曹五曾在重阳赠菊给钟蹈,祝他长寿。《西京杂记》载,菊花舒时,并采茎叶,杂黍为酿之,至来年九月九日始熟,就饮焉,故谓之菊花酒。南朝梁简文帝《采菊篇》中则有相唤提筐采菊珠,朝起露湿沾罗襦之诗句。直到明清,菊花酒仍然盛行。”

  “我虽然不是什么文人雅士,但是取一杯菊花酒应景的喝上一口,应该完全说得过去吧?”

  雪尘知识渊博瞬间引来了周边人的喝彩之声,孙权则是上一眼,下一眼的来回打量着雪尘,似乎好像从来不认识他一般。

  “你们修道之人还学习这些知识吗?你们也过重阳节吗?”

  雪尘好气又好笑地开口道。

  “除了道士身份以外,我就不可以是一名大学生吗?”

  “既然你是学生,就不应该饮酒。喝酒那都是大人做的事情。”

  “……”

  就在雪尘和孙权言语嬉闹之间,饭店的门被打开,有两人风尘仆仆地从饭店门口走进了屋子里,然后大马金刀地就在刑侦队长旁边坐下。

  “这一路二百多公里,可给我们兄弟两人累坏了,你们至于跑的这么快吗?”

  “事情到这里就为止了不要继续下去,事情由我们来接手。”

  雪尘听了个稀里糊涂,刑侦队长却是心头一动,知道了来者的身份。

  “你们在说什么,我们听不懂。”

  其中脸上有道疤的汉子从衣兜里掏出了一张文书,递给了刑侦队长。

  “我们虽然有证件,但即便是把证件给你看,你也不见得能够识别出真伪,所以看一看这个吧。”

  刑侦队长接过来仔细看了看后脸色微微一变。

  “灵异调查组?您好,孙坤队长。”

  “不用这么客气,没想到你们的办事效率这么高,居然这么短的时间就查到了大量的线索,这真的是让我们有些刮目相看。不过从现在开始,这件事件就有我们来接手了,以你们的能力是没有办法开展后续调查的。当然不要有什么误解,我对你们的能力是百分之百信任的,只不过你们面对的对手可能拥有着你们难以想象的能力。”

  灵异调查组是华夏中极少触动的一个部门,只有在涉及到一些灵异的事件和案子的时候才会出现,他们神秘而强大,刑侦队长虽然对他们有所耳闻,但接触的非常少,像这样面对面的坐在一起谈话,还是有史以来第一次。

  “孙坤队长,这件案子确实是我们经手的,而且我们现在也正在沿着线索往下查。照理说不会对您查案产生任何的影响。所以我们可不可以兵分两路,您查您的,我们忙我们的……”

  关于这件案子,刑侦队长伊莱是受雪尘之托,二来是这正属于他的职责范围之内,死了这么多人,绝对称得上是一桩大案。

  对于刑侦队所有的队员来说,破获大案最能够激发他们血液中的亢奋,没有什么是比破获疑难案子,然后再将凶手绳之以法让他们来的痛快!

  所以即便是灵异调查组现在要求接手案子,刑侦队长一就是不想松口,尝试着和他们进行一下交涉,看看能不能两个部门儿进行联合查案。

  孙坤摇了摇头拒绝道。

  “首先你要知道,既然灵异调查组已经介入,就证明着这件案子非比寻常,绝非是普通人能够处理得了的事情。现在文书也给你看了,目的也是非常显而易见的,就是希望你们从现在开始退出调查这件案子,这对你们有利无害。”

  刑侦队长叹了口气。

  正所谓官大一级压死人,两个人虽然都叫队长,但是刑侦队完全比不上灵异调查组,毕竟这可是属于国家秘密部门。

  “好吧!既然如此,那我们今夜过后就回去。”

  孙坤又将头转向的雪尘,目光之中带着几分惊疑。

  “你就是雪尘先生吧?曾局长向我提起过你,希望接下来的行动,你能够与我们一起。”

  “和你们在一起?”

  雪尘满脸懵逼的望着孙坤,他似乎与眼前这个人并不熟络,搜遍了记忆也没找到与他相符的面孔,更别说是灵异调查组这种神秘机构,他更是不会不认识。

  孙坤点了点头,环顾四周之后,压低了声音颇为神秘的对雪尘说道。

  “还请借一步说话。”

  “好。”

  既然孙坤是在体制内的人,雪尘自然没有拒绝他的可能,当下随着他走出了饭店,确定四周无人,孙坤这才开口说话。

  “自从你开始调查赵东林后,血煞门便开始行动起来。我这样说你可能会有点儿懵,先进行一下简单的自我介绍吧。我的名字叫孙坤,我的师祖正是武当山掌教,灵异调查组是我另外一个身份,我真正的身份是武当山弟子。我观察红岭这一块儿已经很久了,你的突然出现直接打乱了很多我们的部署,所以接下来既有明争也有暗斗,就特别需要你的帮忙了。”

  雪尘了解了孙坤的身份之后,这才恍然大悟。

  原来武当山对于红岭地界的调查早已经展开,自己的出现,导致了赵东林意外身死。

  又因为他沿着线索追查,这才惊动了血煞门势力!

继续阅读:第257章 红岭风云(二)

使用键盘快捷键的正确方式

请到手机上继续观看

都市绝品天师

微信扫一扫打开爱奇艺小说APP随时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