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天晚上,李正就要求开会,会上李正提出了这个问题,大家也没办法,以往,材料都是上面给运过来,至于从哪里得来的,他们根本就不知道。
李正决定这事得和上级沟通沟通。
于是,散会后李正急电朱总指挥。
朱总指挥虽然不懂兵器制造,但他知道制造兵器弹药的材料很难搞。
朱总指挥让李正专心搞科研,缺什么东西,他来想办法。
既然朱总指挥这么说,李正也就把心放了下来。
如今,兵工厂的宿舍比以前可干净多了,因为上级很关心兵工厂的建设,经常下来视察,所以,李厂长不得不抽出功夫搞搞环境卫生。
李厂长把李正和王大炮两个人安排到一间较大的宿舍里,里面倒也干净宽敞,可比李正以前在这的时候强多了。
李正休息了一晚,第二天就开始工作,李正首先仔细地研究了现在兵工厂的生产能力和设备情况。李正发现,李厂长他们还真有一套,自从李正离开兵工厂之后,他们自己也研究出了几套设备。只是这些设备还是局限于老式的步枪和子弹、手榴弹、地雷等的加工。至于轻重机枪和冲锋枪,以及狙击步枪,大炮小炮、手雷、定时炸弹等杀伤性大的武器,还制造不出来。
李正还发现,已经制造出来的武器零部件都很粗糙,这样的东西很容易影响武器的使用寿命和效果,甚至会造成一些意外事故。
李正嘴上没说什么,但心里已经决定,这次来,一定要全面提高兵工厂各方面的效能。
想要解决这些问题,首先是材料必须好,其次是机床必须符合标准,再者就是这些技师技工的技术技能必须提高!
这个工程相当浩大啊!李正脑瓜子都疼了。
朱总指挥还真有办法,按照李正提供的材料名单,先期给兵工厂送来了一批材料。
李正也不闲着,昼夜工作,先改进机床,形成一条流水线作业模式。再改进武器弹药的材质,从提炼上入手,达到精益求精,然后再从车钳铣刨磨等工艺上入手,做到精雕细琢。做好,组装的工序也要达到万无一失。
如此一来,在新标准、新工艺、新材料、新模式的改进下,兵工厂无论是从质量上,还是从效率上,提升了一个新的高度。
李正并不满足于此,大搞科研,搜肠刮肚地将已知的精武器设计图搞了出来。
武器制造是精细活,繁琐得要命,就是那些密密麻麻的数据,要是智商低的人,把大脑烧坏了也弄不明白。幸好,李正有个超强大脑,而且,还有着前世的记忆,有了参照,事半功倍,否则,单单闭门造车生产这些武器,没个十年八年的,休想成功。
经过大家的努力,兵工厂现在也可以制造轻重机枪,冲锋枪,小钢炮,手雷,定时炸弹了。
李正又在C4炸弹的基础上,研制成功C4手榴弹,外形和普通手榴弹一般摸样,但内部却是大不一样。威力自然不同凡响,一颗手榴弹就可以将一辆坦克车炸成废铁。
李正又将达姆弹的制造工艺传授给了几名工程师,这东西虽然国际上不让用,但是,并不代表不可以用,如果真到了危急时刻,为了保卫家园,什么不能用?
所有的新产品都经过了多次“临床试验”,在确定没有“副作用”之后,投入生产。
只是,因为材料供应的关系,李正所研制出来的东西,现在只能少量生产,还达不到大量生产的地步,不过,那一天不会久远!
第一批生产出来后,李正亲自参与试验,试验成功后,兵工厂上下欢声雷动,那些老技师们抱头痛哭,就像老来得子一般。那些技工和工人们也是一边欢呼着,一边洒泪。
李正也是热泪盈眶。
李正确实下了功夫了,体重都降了三十多斤,都有白头发了。
唯一让李正遗憾的是,就是狙击步枪和大炮造不出来,一是现有的机床不行,二是缺少材料。
大炮的框架材料倒是有,但是现在机床满足不了大炮的制造工艺。而狙击步枪却是因为搞不到精密材料,另外单单瞄准镜,依靠现有的设备和技术、材料,根本造不出来。
即使如此,兵工厂也是乐翻天了,所有人对李正佩服得五体投地,就连那些老工程师,见到李正,都客气叫一声李老师。李正很不好意思,都能心里有些小得意!嘿嘿!爷到哪都是人才!
最高首长得到李正在兵工厂的表现后,非常高兴,他为能拥有李正这样的全面人才而感到欣慰。
朱总指挥受最高首长委托,亲自来兵工厂视察。
视察过之后,朱总指挥也是对李正刮目相看,这熊孩子还真是块好钢,放在哪里都成。
朱总指挥代表最高首长,高度赞扬了兵工厂改革创新的精神,对李正同志更是大大表扬了一番,而且,对全兵工厂的人员进行嘉奖!
举行嘉奖典礼的时候,李正躲了起来。他怕这一嘉奖把他又嘉奖回去当军长。
把朱总指挥气得,直骂李正是个不思上进的熊孩子!
朱总指挥走后,李正才敢露面。虽然被全厂子的人善意地嘲笑,但李正不以为意,庆幸自己躲过“一劫”!
既然李正没离开兵工厂,科研还要继续搞下去。
在各方的支援和兵工厂上下的努力下,李正整整在兵工厂呆了八个月,狙击枪和大炮,终于被他研制出来。
但还有些遗憾,那就是高射炮,李正没有搞成功,原理他懂,但是炮弹能造出来,大炮却造不出来。
高射炮按运动方式分为牵引式和自行式高射炮。按口径分为小口径、中口径和大口径高射炮。口径小于60毫米的为小口径高射炮,60~100毫米的为中口径高射炮,超过100毫米的为大口径高射炮。小口径高射炮有的弹丸配用触发引信,靠直接命中毁伤目标;有的配用近炸引信,靠弹丸破片毁伤目标。大、中口径高射炮的弹丸配用时间引信和近炸引信,靠弹丸破片毁伤目标。
只是知道原理不行,还需要精准的计算,和精密的制造才行,否则,人家命中率是百分之九十九,到你这是百分之二三十,炮弹也消耗不起。
最终,李正打消了发展高射炮的想法。
不过,李正有改造高射炮的经验,于是,李正开始在各部队“流窜”作业,干起了专门改造高射炮的行当,同时,对现有的火炮也进行了改造。
李正此举得到了八路高层的认可,也得到了各部队的高度赞誉和热烈欢迎。
李正美坏了,小日子过得那叫一个滋润。而且,都是活动在大后方,一点危险也没有。李正都想把儿子抱来了!
只是,李正命苦啊!
他还没滋润够呢?
苦头来了!
因为李正这个旷世奇才,不露高层都拿他当宝,都怕他出啥事。
这样的人才要是出了事,那损失可就大了。估计八路的大佬们都得心疼死。
不说李正带兵有方,攻城略地,战无不克。就说李正写出来《兵之王道》和《文韬武略》这两本奇书,李正就不能死!
其实,八路高层把李正从军长的位置拉下来,塞到兵工厂,就是为了保护李正。
本来,八路高层已经通过多次的研究,作出决定,让李正在大后方工作,因为打跑小鬼子以后,咱自己也要建立新政权,看目前这架势,小鬼子也蹦跶不了多长时间了。现在也应该考虑以后的事情了。
只是,此刻,有一件大事,必须李正同志亲自去解决。
太原城要乱了!
鬼子没来前,整个太原地区口一百零几万。鬼子占领太原之后,太原地区人口锐减到三十几万。
而李正部队驻军太原后,短短几个月的时间,人口暴增到一百三十多万。也就是说,比鬼子没来之前的人口还要多。
太原地区人口暴增的原因,经过八路高层调查之后,结果令高层大佬们啼笑皆非!
所有投奔太原的有一部分是鬼子攻打太原时,逃跑的本地居民。但是大多数进入太原地区,并打算长期居住下去的人民,居然是各地的难民,他们是投靠李正而来!他们说了,李正部队战无不克,他们跟着李正,安心!以后,李正走哪,他们就会跟到哪。
八路高层也曾派人前去治理太原,但是,毫无起色。如果任由这样的事态发展下去,那么太原将不堪重负,陷入危机。
如今,李正恰到好处地完成了兵工厂的任务,正好,这个重担还得熊孩子去挑。
李正被八路高层大佬叫去,找他谈话。这么大件事,即使信任李正,也要考察一下,看他是否真的能胜任!
李正听到这个消息后,脑袋差点当场爆炸。他哪里还不明白高层意思?既然叫自己来了,自己的驻军又在太原,自己又是“罪魁祸首”,人家不找你找谁?
“首长们啊?你们行行好吧?饶了熊孩子吧?这不是打仗?这是政治和经济建设问题。我哪有那个头脑啊?我要是有,我就做你们的位置了!“李正哭丧着脸,双手作揖,求饶道。
”老百姓可是扑奔你去的,你不去解决?谁去?谁又有你在太原说话好使?“最高首长笑呵呵地看着李正的小样,说道。
“我去了?也不定好使啊?我哪懂得治理城市啊?我哪知道怎么去解决这件事啊?”李正都要哭了,这比打仗难多了。李正现在宁可当集团军长,也不远去接手这件事情。
”你要不去?我们也没办法了,只能去武力镇压了?”最高首长忽然苦着脸说道。
李正一听,当时就蹦起来了,大声说道:“那可不行?我们的枪口怎么可以对准我们的同胞呢?我们的军队是保家卫国的,不是用来镇压手无寸铁的贫苦百姓的?他们有错吗?他们被鬼子迫害得衣食住行都无着落,投奔太原还不是认为,鬼子不敢打老子的部队,他们可以有个栖身之所,不用在担惊受怕吗?这怪谁?怪他大总统,当初他要是坚决抗日,我们国家会沦落至此?无论怎样?绝对不能对我们的老百姓举起枪杆子。办法总会有的!比如说,在太原地区多建几个街道办事处啥的?那样的话,分片包干,因地制宜,这事不就解决了吗?如果,难民还控制不住,干脆开放部分根据地,分散节流,不就成了吗?实在不行,对那些想进入太原的地主老财商户大家征收城市增容税。如此一来,还可以利用这些税款扶持更多的群众自主创业......咦?你们都看着我干啥?我说错了吗?”
李正唾沫横飞地,还没慷慨陈词完,忽然发现,屋里已经鸦雀无声,几个大佬和一众高官都笑吟吟地看着自己,李正顿时感到不妙。
“哈哈哈,怎么样?我就说不用考验熊孩子,他准能胜任,你们还不信?你看说的这些,和我们商量出来的不谋而合!我们可是集思广益才的出来结论,这熊孩子凭借一个人的能力就想到了!我老朱算是心服口服了!”朱总指挥笑着说道。
众人都看着李正慈祥地乐了。
“你,你们?啥意思?”李正脸色顿时就苦了下来,他明白了,人家这是故意下的套,就是要坑自己。结果自己傻得乎地就主动跳进了坑里。
李正泪流满面,好歹你们也是跺一脚,地球也要颤三颤的大佬,何必跟我这个小黑家雀过不去呢?
“我又发现了李正同志的又一闪光之处,那就是经济头脑!我赞同!”周大佬笑呵呵地举起手。
陈老总大嗓门地当即附和道:“我也赞同,不说远的,不说熊孩子四处取之有道的敛财,单说,熊孩子刚入太原城时,就知道开仓放粮,救济百姓。还支持百姓自主创业。就凭这一点,李正同志堪当此任!”
“同意!”
“同意!”
众人纷纷举手,满屋子人全都举起了手。最后,最高首长也举起了手。
就李正这个当事人没举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