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层同意李正部队攻打河南。
李正在大部队出发前,先把红色尖兵派出去侦查,力保此次再打河南,万无一失。
李正不可能带领四十万大军区攻打河南,毕竟,辽、吉两省还需要李正部队坐镇,防止来自黑龙江的鬼子反攻。
李正让赵博洋坐镇东北,张喜民等人配合赵博洋工作。李正不求别的,只要不把辽吉丢了,怎么都行。
令李正欣慰的是,黑龙江的鬼子见李正大军没有攻打他们,竟然没有主动反攻。这给李正留下了充裕的时间去打河南。
为了迷惑黑龙江的鬼子,李正公开向鬼子叫嚣:老子给你们时间,等你们都准备好了再打你们!要不,老子怕别人说我欺负鬼!你们准备好了就告诉老子一声。
不但东北的鬼子高兴了,连山本都高兴了。黑龙江暂不开战,无疑鬼子牵制苏联的计划,还没有破产。鬼子之所以第一时间占了东北三省,目的就是威力牵制苏联。
山本,需要时间,而李正偏偏就主动给他时间。
山本觉得,李正现在狂的没边了,否则也不会如此傻帽!中原有句俗话讲:趁你病要你命。看来,李正早就忘了根本。
李正叫嚣完毕,开始实施进攻河南的计划。李正只带领五特部队和红色尖兵前往河南。其余兵力都镇守辽吉。
当然,李正不能带着几千人就能收复河南。十万八路大军已经集结在山西待命,只等着李正一到,就交由李正指挥,攻打河南。
河南的鬼子驻军只有十万多人,伪军五万多。伪军本来就是一帮乌合之众。李正自然不把他们放在眼里。可是李正生气,麻痹的,你们还是不是中国人?刚把你们解放了,转过身来,鬼子又来了,你就又当上了伪军?
兵贵神速,李正率领十万八路大军,扬起血色大旗,神兵天降,卷土而来。因为李正血色大旗的效应,所过之处,河南的鬼子闻风丧胆,丢盔卸甲,狼狈而逃。
为了快速打击,李正率领十万大军兵三路,从山西长治、晋城、三门峡出发,直击河南安阳、焦作、洛阳,一路破竹,三面包抄而上。
消灭沿途的鬼子几部之后,然后兜头而下,直插郑州及开封。
李正准备大军在此会师,进可攻,退可进入山东地界。
这支十万人的八路部队,并不是精锐,和李正的部队没法比拟。
但是,这些将士见是李正司令亲自指挥他们,一个个跟打了鸡血似的,玩命死磕。
开封一天,郑州三十个小时也被拿下。
李正所部沿途所攻下的城市并不驻军,而是打完就走。而由山东和山西的八路部分兵力前来驻军。
当李正所部强势拿下商丘,兵临许昌时,许昌的鬼子早就跑没影了,只留下不少跪倒一片的伪军。
李正恨极了这些汉奸,但是,考虑到影响不好,也没杀光他们,三十,李正还是让王大炮核查这些人有无滥杀行为,有的当场枪毙。
李正还发出公开布告,自今日起,但凡给鬼子卖命的中原人,无论是谁,杀无赦!
李正的做法得到了广大民众的支持。
李正大军的到来受到当地百姓的热烈欢迎。
李正所部每打下一座城市,只做短期休整,然后就继续出击,攻城略地。
鬼子难以招架,节节败溃!
山本听到此讯,仰天长叹,心中说道:李正部队真乃天兵天将是也,皇军不如也!
山本思来想去,决定和李正和谈,虽然他知道李正不一定会同意,但是拖延时间应该没问题。就像当初他和国军和谈,利用拖延之机,边和谈边出击,因而占领得到了许多地盘。
山本想估计重演。
山本为了有更多的筹码和李正和谈,调集力所能及的兵力向河南方向集结。
无奈此时正赶天将大雨,士兵人困马乏,而且春雨绵绵,春寒料峭,鬼子士兵在小岛国哪经受过这般考验?病倒无数。
就这么一耽误,李正大军又连下两城。河南大部已被李正部队攻占。
山本焦急之中,也不再多想,赶紧派出和谈大使,要和李正和谈。
李正见到鬼子和谈大使,抬脚就踹,要不是本着两国交兵不斩来使的原则,李正早把鬼子大使大卸八块了。
和谈?开什么玩笑?小日本马上就玩完了,还想和谈?拿自己当大总统呢?李正生气。
李正拒绝和谈,山本也很无奈。
李正打河南的时候,大总统见有机可乘,立即派国军主力收服新近被鬼子占去的地盘。但是,和李正所部强势推进想比,国军步履维艰。
其实,李正所部八路的战力和国军的精锐想比,只能说,从装备上不如人家,从战力上也只达到持平的标准。毕竟他们不是赤色军团。但是,八路敢拼,国军时时刻刻想着怎么保住自己的小命,如此一来,战力上,国军不如八路。这还不是主要原因。最主要的原因是,小鬼子打心眼里瞧不起国军,一直以来,国军在小鬼子眼里就是东亚病夫,想怎么欺负就怎么欺负。即使东亚病夫,病好了,曾经的手下败将,谁会重视?
小鬼子藐视国军。
小鬼子不怕国军,在遇到国军顽强抵抗的时候,小鬼子就急眼了,小绵羊敢和老狼叫板,老狼岂有不急眼之理?
于是乎,小鬼子开始吓死手了。
战斗激烈。
双方损失惨重,但是小鬼子优胜一筹。
这档口,本应支援抗日国军的援军,却推三阻四,迟迟不到位,有的想到位,但是和拦截的鬼子一照面,就被小鬼子的狠劲吓得屁滚尿流。没有援军,当官的又都勾心斗角,胆小如鼠,焉有不败之理。
国军损失惨重,官兵的士气也急剧低落。许多官兵都升起厌战情绪。
再次关键时刻,国军部分指挥军官未保存自己部队的实力,防止被同门的部队蚕食,擅自退却。直接导致国军原作战计划无法实施。
而有的真心抗日的国军部队还在孤军作战,后果可想而知。
原东北军就遇到了这种情况,少帅亲帅所部大军攻打丢失的安徽。本来说好了有国军的两个师会从侧翼夹击鬼子。可是当少帅所部进入安徽地界多时,已经拿下几个城市,正在纵深的时候。久不见侧翼之军。
少帅立即预感到不妙。
少帅令大军原地固守,立即去电催促,结果得知,国军两个师已经被小鬼子打退,国军两师早已经退兵不前。
这不坑人吗?
少帅当时就急出满嘴火炮,大骂国军无耻。
其实少帅早就看出来了,国军压根就不能东北军当自己人,苦活累活,危险的活都是东北军干,中央军则跟大爷似的,不但不劳动,还他娘的横挑鼻子竖挑眼的指手画脚。
其实自从同意被国军收编,东北军的日子就一天比一天难过。少帅早就后悔了。
此时,东北军已经深入鬼子战区中心,想退回去,已经不可能了。
国军侧翼之兵撤退,东北军就成了孤军,鬼子也不傻,此时不把东北军包了饺子,更待何时?
于是,东北军被安徽的鬼子死死困在原地。
少帅仰天长叹:委员长?你可害死我了。
此刻,少帅对大总统的不满升级,对大总统的和国军的无能感到无语,伤心透顶。
此时,少帅心腹爱将谭海献出一记,那就是想河南跑,河南有李正部队正在屠鬼子,不如向河南突围,同时,求得李正部队的帮助。
也没什么好的良策,少帅只得同意。他派谭海亲自去河南面见李正,因为谭海是李正的小弟。
为了让谭海突围,少帅挑选一千名精兵,保护谭海突围。而且,大部队也给予大力支持,牵制住了过鬼子主力。
李正正在指挥部里优哉游哉地喝茶,属下来报,谭海求见。
李正一愣,他来干什么?
李正是谭海的大哥,自然不能不见。
李正见到谭海时,被谭海的形象下了一跳,此时的谭海,蓬头垢面,浑身浴血,整个一个血人。
此时的谭海,身边已无一兵一卒,全都拼光了,要不是谭海有些功夫护身,必死无疑。
李正急忙找来医生,先给谭海治伤。
谭海哪顾得上自己的伤势,扑通一声跪倒在地,向李正道出原委,请李正帮忙。
“大哥?救救少帅,救救东北军吧!”谭海泪流满面,央求道。
李正也很为难,自己这次带出来的不是赤色军团,而且兵力只有十万,再分兵去安徽救援少帅,万一鬼子反扑,所部危矣。
但是,还不能不救。
李正看着地图,想了一会,便对谭海说道:“你们必须将全军压缩在淮北半径五公里之内。压缩后,我们以三枚绿色信号弹为号,信号弹升空之后,我军炮兵营会用炮火覆盖淮北周边地区。但是只留下淮北刘桥镇和前赵庄一带不予炮火覆盖,你军可就此突围。”
“五公里?你们的大炮没有误差吗?”谭海一惊。
“废话!老子告诉你五公里就是五公里,五公里以内绝对不会落下一枚炮弹!”李正胸有成竹的说道。
“好!我这就回去禀告少帅!”谭海看来是真惦记少帅安危,也不道谢,扭头就走。
“回来!发个电报就完了,你这伤势还能回去吗?”李正急忙阻拦。
“可是.......”谭海犹豫。
“可是个屁呀?不想死,赶紧去养伤,剩下的事情交给我。”李正命人把谭海拉了下去。
李正看谭海下去了,立即给少帅发了密报。然后,安排炮营准备。
重炮营接到命令,立即火速前进,选好地点架好大炮等待命令。
李正的重炮营,虽然名叫重炮营,其编制可比一个旅编。旅编的兵力,四个炮团的大炮数量。
李正的重炮营拥有FH18重型榴弹炮一百门,此炮是德国开发的150毫米重型榴弹炮。FH是FieldHowitzer即野战榴弹炮的意思,也有称为sFH18的,s是德语中远程的开头字母,相对与le即短程的意思。FH18是德国国莱茵金属公司与克虏伯公司在1926-1930年期间联合研制,莱茵金属公司研制炮身,克虏伯研制炮架。该炮最大拖曳速度为60千米/小时,射速约为每分钟4发。sFH18在二战中作为德军的主力重型野战炮,德军昵称其为“常青树”.这种32倍口径的150毫米榴弹炮,该炮中方的全称是“32倍15公分重榴弹炮”,简称“32倍15榴“。这些大炮都是是李正从德国那里坑来的。
除此之外,重炮营还拥有五十门日本造九一式105mm野炮,此炮压制射击用途,射程较远,重量轻,但威力巨大,可摧毁美军M4中型坦克。
其实,李正还有五门老美提供的“长脚汤姆”远程自行火炮,没有运来。
"长脚汤姆"是二战时美国陆军引以为豪的M40/155mm自行火炮的别称,
虽然它有像坦克似的有履带行走装置,但是战斗全重三十七吨,李正嫌它太笨重,轻易不会带它上战场。
它是美国"普波斯特"装甲车公司用M4A3E8底盘上安装一门M1A1式155毫米加农炮制成的,火炮靠后,火炮及其炮手均无防护。该炮的方向机和高低机的传动部分不能固定火炮,所以行军时有专门的制动器固定火炮。车后都有可以折叠的助锄,射击时放下起支撑作用。弹药量携带不多,仅有20发。但是威力极大,最大射程23.5公里。
虽然它有像坦克似的有履带行走装置,但是战斗全重三十七吨,李正嫌它太笨重,轻易不会带它上战场。
之所以,李正会想动用火炮救援东北军,完全是依靠这些大炮的力量。
少帅接到李正电报,高兴非常,立即按照李正的安排,将全军压缩在靠近淮北五公里之内。
一切准备就绪,已经是午夜时分。
当夜空上升起三枚醒目的绿色信号弹时,李正的重炮营便按照既定方案实施炮火打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