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一章,考虑好久,有改动了很多,才敢写的,就怕涉及某些东西,就像我的上一部书《极品学弟》那样,写着写着......我的手有些抖~
得了一半晋城,又得了一顿黄金,李正很高兴。
李正把黄金留下一少部分,建设地方之外,剩下的都给了总部,至于怎么用,用到哪?不是李正该操心的事。
仗是打胜了,可是伤亡也不小。
李正部队开始征兵。
国军伤亡更大,也在征兵。
只是,许多百姓都愿意去李正部队当兵,虽然没有军饷,但大都都是奔着抗日救国,奔着李正的大名的。
国军征兵办很着急,很无奈。一个月的时间,只招收了不到两千人。而李正部队,已经超过了二万。
没法比啊!国军征兵办的头头,一个脑袋两个大。
李正部队的征兵办却是笑得灿烂无比,还是李正将军的粉丝多啊?都不用怎么号召,只是贴出去征兵告示,那人儿就自己来了。
如今,鬼子是最闹心的,屡战失利,时期低落,就连一直很听话的伪军也出现了叛逃现象。
鬼子开始大力整顿伪军,有的地方,鬼子直接把伪军赶上了一线战场。国军和八路可不管那个,该怎么打还怎么打。既然你卖国求荣当了伪军,你就该有的伪军的觉悟,你就该知道当伪军的下场。说到死,伪军比鬼子更可恶,没有伪军,鬼子拿点不对根本就蹦达不起来!
如此一来,伪军的下场可想而知。大批心存侥幸的伪军叛逃出鬼子的管制,宁可回家要饭去,也不敢当伪军了。
有些伪军叛逃后乡投靠国军,因为国军待遇好。可是人家国军根本就不用正眼看他们,压根就不收,来一个毙一个,吓得伪军看见国军都躲着走。
迫不得已,有些伪军想投靠八路。八路倒是热烈欢迎,迷途知返就是好孩子。接受是接受,但是前提是你没杀过自己同胞,而且你是真心抗日。否则八路也不养混饭吃的人。
八路的政策就算是对伪军很客气了,但是已经习惯于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伪军反而不适应八路的生活了。
于是,有些伪军干脆自立山头,当起了土匪。再加上原本在山西境内盘踞多年的老土匪,山西匪患成灾,这些土匪比小鬼子也强不了哪去,烧杀抢掠,无恶不作。人民群众怨声载道。
国军和八路抗日打小鬼子的同时,还得分心去剿匪。否则,老百姓就不得安宁。
李正也派出部队去剿了几次匪患。
但是,八路心眼好,有时,战士们看见有的土匪拖家带口的挺可怜,便有意放他一马。
可是这帮土匪真不是人,等八路一转身,就背后下手,偷袭八路。因此,好心的八路经常会发生这一类的东郭先生式的伤亡事件。
即使是土匪的家眷里的个别妇女儿童,也有的趁八路不备。凶相毕露,残杀八路。
有的土匪居然勾结下鬼子打掉了我们多个地下组织,还有的土匪仇视八路,不但抢八路的运输物资,还把八路抓到山上去进行迫害。
早期,土匪自身经常处于行走过程中,因此他们更倾向于绑票而不是抢劫其他不易携带之物。已婚妇女一方面因裹脚,不便行走,并非理想的绑票对象,因为严格的道德对于已婚妇女有着严格的限制;未婚妇女则往往成为绑票对象。肉票还像期货一样在市场上流转,其他匪帮可以购买另一匪帮的肉票,以期勒索更高的价格。匪在绑票方面往往不择手段,儿童也会成为重要的绑票对象。
抗战时期,土匪绑票现象更加严重。后期愈演愈烈。不但绑票还杀人屠村。如今居然刚把屠刀挥向八路军战士?
赵博洋的一军某部一排战士组成的运输队在从军部往回拉粮食的时候,在一处大山脚下,突遭埋伏在山峰陡坡上的一千余人的土匪的猛烈袭击。土匪们利用占据的有利地形,居高临下,各种武器一起开火。这些战士都是参加过诸多重大战役的老兵。虽然奋勇还击,但终因寡不敌众,一个排的干部战士当即全部壮烈牺牲。
万恶凶残的匪徒,还将他们剥衣碎尸、解体断肢。
一次战斗竟然被土匪打掉一个整排,充分暴露了山西地区的匪患的猖獗疯狂。
八路上下将士,万分悲愤、怒火万丈。
但是八路有铁的纪律,先已说服教育为主,在看土匪的表现行事。这就给了土匪很大的生存空间,他们一边虚以为蛇,一边继续苟且行事。
某部运输队也运输途中也是突遭众多土匪袭击,全部遇难,所牵骡马和驮载物资全部遭劫。
某部政委在召集当地群众开展抗日救国大会时,突遭众匪冲击枪杀,政委及数名同志全部被杀害。
马武山位于大同境内,由于此地交通不便,山高林密。故而,久而久之成了土匪窝。总舵把子罗云龙,拥兵称霸,自立章程,设卡收税,打家劫舍,无恶不作。
某日,临近子夜时分,云岗镇内突然枪声大作,枪声震荡四方,火光划破天空。罗云龙纠集两千余土匪并胁迫众多乡民,有组织有计划的同时围攻八路军驻云岗镇办事处。这伙凶恶的暴徒的突袭,顷刻间将办事处的几名工作人员及房屋一同用火箭弹摧毁。
一军三师侦察连正好在附近路过,便急忙赶赴出事地点,给予还击。侦察连连长杨振、指导员王健都是抗日战争初期就参加革命的老八路,政治立场坚定,久经战争考验,二人迅即组织全连干部战士分兵阻住各个交通路口,依托周围农家的院落围墙,坚定沉着地与土匪展开了英勇顽强的激战。与此同时向上级求援。
援军还没到,侦察连就打退了土匪的疯狂反扑。
拂晓,援军一营赶到。
此时,土匪们竟然抬来了蜀门土炮,连续援军个侦察连驻守的区域猛烈轰击。侦察连和一营援军,兵分两路,冒着炮火,两翼包抄土匪后路。一声令下之后,顿时枪声齐鸣,子弹如雨,打得土匪们死伤众多。狼狈逃窜。
山西土匪十分猖狂。
某部军营居然也遭到了土匪袭击。
团长带领的干部战士进行了英勇顽强反击。
但穷凶极恶的土匪利用藏在百姓中的内奸,借助民房相连的优势,挖墙打洞,迅速突入区军营院内。放火烧房,猛攻部队仓储。
情况非常危急,幸好援军及时赶到,将土匪打退。
二师三团二营教导员老八路林山率该营二连执行任务返回途中,闻听右前方向有密集的枪声,遂快速前进。
临近时遭到一大帮土匪的阻击。
林山立即指挥战士们,排山倒海般地冲向土匪。歼灭了这股土匪之后,赶到事发地点,发现一户村民家中老少十几口全部被杀.....
八路上下干部官兵怒了!
最高首长怒了!
李正怒了,后果相当严重!
麻痹的!小鬼子还没打出去呢?你们这帮土匪反倒猖狂起来了,是不是中原人啊?真他嘛给老祖宗丢脸。丢脸也就罢了,饶了你一条贱命,你不但不领情,反倒杀害我们的同志?这还得了?
李正急眼了,发狠了。
李正下令,为了避免我军将士的伤亡加剧,也为了给予土匪的有力震慑,从即日起,将加大武力剿匪工作力度!
李正还对部队官兵下了死令,只要是残害百姓的土匪,不管人多人少,不管男女老幼,只要有山头就用炮轰,然后就用机枪突突,男女老幼一个活口也不留。避免己方的伤亡!
用自己战士换土匪的贱命?李正不干!
如此一来,李正凶名卓著,土匪们谈李色变。
山西境内,一时间,连土匪的影子都看不见了。国军因此受益匪浅。
李正的“残暴”,让八路高层很吃惊。不过大多数人都认为李正做得对,不如此难以清除匪患,不如此,匪患会更加猖獗,会变本加厉的残害我们的同志。
但是,任何组织都会有不同的声音。
本来最高首长想尽快把熊孩子调到苏区来,可是反对的声音一响起来,哪怕只是一个两个,为了民主,这件事也只能暂缓。
李正可不管这些,依旧我行我素,剿匪、打鬼子、睡大觉,三不误。
气得最高首长骂熊孩子没心没肺,没有上进心。
虽然高层没能把李正调到苏区,但是,又一个针对李正的计划开始了。
那就是,扩军!
现在的赤色军团只有一个军左右的兵力,而如果真的是军团的话,兵力还得增加几倍。
最主要的是,高层另有想法,他们要将李正的影响扩大到极致,要将李正部队扩张到全国。
这件事,别人不敢做,也不能做。只有李正敢做,也能做。因为李正是熊孩子,连大总统都对其爱恨交加、刮目相看的熊孩子。
李正哪知道啊?还在傻乎乎的征兵呢?他要是知道,征完兵都得自己管,估计,他都能把征兵办的人掐死。
本来跟着李正,要辅佐他的大佬,已经返回苏区。因为大佬发现,自己根本就插不上手。一切,李正自己就能摆平。
李正现在身边军部一众,就是王大炮了。李正觉得,是时候把王大炮安排下去了。再不安排下去,等解放了,王大炮没有一官半职的,貌似也不是事。这些年来,来年陈半仙都是师长了,而王大炮的官职因为一直保护大姨夫的原因,还是少校警卫营长。自己确实很对不起他!而且,王大炮又不像自己,不想当官。
李正思来想去,决定把王大炮下放到下面锻炼一下,但是不要离开自己的视线。
正好,陈半仙的一师有个团长的空缺,李正便给陈半仙打了招呼,把大炮安排了过去。
王大炮不想走,他现在觉得跟着李正就很好了,也不再以前那样想当官了。
李正坚决不允许,李正已经决定,一定要在小鬼子投降之前把王大炮火毒提拔上去。当然,自己得利手下都要往上提。李正现在位居权重,迫不得已,也得考虑一下建立自己以后阵营了。毕竟高处不胜寒!
李正把王大炮下放以后,下一步就是把红色尖兵每一个成员都妥善安置,起码会让他们在解放后都有个好的职务。如果此时不给他们规划好的话,纳闷解放以后,即使你是抗日英雄,没有个一官半职,在和平岁月里也会被淹没,变成市井小民,逐渐被人们淡忘,甚至......
李正一系列的动作引起了高层的警觉,但是,却没发现什么不好的苗头。因为他们不知道马上就要解放了,也不会知道,解放后发生的一些事情。而且,李正做的天衣无缝,下放的人员每一个都师出有名,不会给人留下话柄。
但是李正犯了一个常识性的错误,那就是变动太大太快。而且都是与他关系密切的人。
朱总指挥最早发现了李正的异动,赶紧找李正谈话。
李正可定不能说出自己真实的想法,只能编瞎话说,现在小鬼子的气焰液晶被打压下去,如果有一天小鬼子被赶出中原,那么,内战不可避免,到时候凭借八路军的兵力绝对很难喝国军抗衡。所以,自己着眼未来,想早些彭阳一批能打硬仗的指挥人才。而自己下放的这些人,是自己最了解的人,理所当然成为他培养的对象。不了解的,他也不敢瞎培养,万一出现偏差,对八路部队可是会造成难以估计的损失。
朱总指挥一听李正的解释,当时就眉开眼笑,赞扬李正同志远大卓识,高瞻远瞩,还鼓励李正同志将此精神发扬光大。
朱总指挥回去后立即上报最高首长,最高首长也非常高兴,他虽然知道李正各方面都很厉害,可他没想到一向怕麻烦,连官都不想当的额熊孩子居然开始为以后的发展考虑了。
最高首长高兴之余,在许多高层会议上赞扬了李正。
如此,李正所做的事情不但无过反而有功,不但没露馅反而被冠上了光环。
李正吓出一身的白毛汗。
他可是知道政治的厉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