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6章 黄旭当场吓傻!这份图纸超越时代五十年!
历史小尘埃2025-10-17 15:512,197

看着黄旭要燃烧起来的眼神,余宏却抬起了一只手,轻轻往下压了压,这个简单的动作让房间里狂热的气氛缓缓沉降。

“黄工,先别着急上火。”

余宏的声音还是一如既往的平静,那种平静在此刻黄旭沸腾的情绪面前,显得尤其突出。

“技术上要啃的骨头,不是一腔热血就能啃下来的。”

他看着黄旭拍在泵喷推进器图纸上的手掌,缓缓说道:

“造一艘无法被敌人发现的潜艇,只是解决了我们如何生存下去的问题。”

这句话让黄旭愣住了。

余宏继续开口,他的话语清晰地剖析着整个战术的核心:

“解决了生存问题后,我们还有下一个,也是更重要的任务:猎杀。”

“我们要造的不是一艘能躲起来的反击武器,而是一个能主动出击清扫自家门户的猎手。”

“猎手不能光学会了屏息凝神,它还必须有一双最锐利的眼睛和一对最灵敏的耳朵,否则就算它能和环境融为一体,也找不到藏在暗处的猎物。”

黄旭缓缓地抬起了他那只发麻的手,思索、领悟。

他懂了。

他们最大的敌人,俄亥俄号藏在大洋深处。

就算自己这边再怎么静音,如果找不到俄亥俄号具体在哪里,那就只是一场两个瞎子在大房子里互相捉迷藏的游戏,主动权依然不在自己手上。

只有你能先看到它,而它看不到你,那才叫猎杀!

“我明白了……”黄旭每一个字都像是从牙缝里挤出来:“您的意思是……声呐?”

余宏微微点头。

“我们的静音技术,是为了让我们不被对方的耳朵听到。”

“而我们的声呐,就是我们的耳朵,要能在对方发现我们之前,先把他们的声音给揪出来。”

“安静与聆听,一体两面,缺一不可。”

黄旭刚刚稍稍平复下去的心情,再一次因为这两个字而揪紧了。

他回到自己的座位上,拿起那只印着红字的粗瓷茶缸,才发现里面的水不知道什么时候已经凉透了。

他皱起了眉头:“我们国家在声呐技术上,底子……比潜艇建造本身还要薄弱!”

“早期从毛熊那边引进的几套老旧型号,还是电子管的,性能只相当于鹰酱四十年代末的水平。”

“后来我们自己搞了一些晶体管的,但性能提升有限,水声信号处理模型也一直突破不了,特别是远距离被动探测能力,完全是一片空白。”

他一口气说完了这些家底,言语间充满了工程师面对落后现实的无奈。

他们现在的声呐,别说去茫茫大洋里找鹰酱最先进的战略核潜艇了,就是去近海找一艘常规动力潜艇都费劲,误差常常大到以公里来计算。

余宏看着他,没有任何意外的表情。

这些情况,他甚至比黄旭了解得更清楚。

他沉默地拉开了办公桌最下面的一个抽屉。

又是那个上了锁的抽屉。

这个动作,让黄旭的心脏不自觉地猛烈跳动了一下,他呼吸都放轻了。

咔哒。

随着一声清脆的响声,余宏从抽屉里取出了厚厚足有五卷图纸。

这五卷图纸光是从体积上看,就要比之前那套推进降噪系统的图纸还要庞大,还要复杂!

哗啦啦。

随着图纸被一张张铺开,原本还算宽敞的总师办公桌,几乎在一瞬间就被蓝色的工程图和密密麻麻的白色线条所占满。

黄旭的目光如同被磁铁吸住一般,死死地黏在了那些展开的图纸上。

他的眼神从第一张图纸的标题开始,缓缓往下移动。

当他看清第一张图纸上标注的设计名称时,他整个人都僵住了。

《SQS-15D型集成化多频段保角声呐基阵》。

这个标题下面的细节图,彻底颠覆了黄旭脑海里关于声呐的所有认知!

他印象里的声呐,就是一个装在潜艇艇首的巨大圆球或者柱体。

但这张图纸上画着的,是一整张覆盖了整个潜艇上半部前三分之二艇身的巨大阵列!

数千个独立的微型声换能器,以复杂的几何方式,直接和潜艇的外壳融为一体!

它不再是一个附加的器官,它本身就是潜艇皮肤的一部分!

黄旭还没从保角阵的冲击中缓过来,目光又被第二张图纸吸了过去。

《SSK-3A型被动舷侧线列阵》。

那是在潜艇的左右两舷,各有一条从头贯穿到尾部的狭长声呐阵列!

每一个微小的声学单元都像鱼的侧线一样紧密地排列着,提供了三百六十度的无死角环视能力。

黄旭拿起放在图纸旁的一支红色铅笔,笔尖因为他的激动而微微颤抖。

他想在这上面标注些什么,计算些什么,却发现大脑一片空白,那些自己引以为傲的知识储备,在这些天马行空的设计面前,显得如此的贫瘠。

紧接着是第三张和第四张图纸。

《SST-9C型数字式细线拖曳声呐系统》。

一根如同发丝般纤细、长度却达到了惊人的一点五公里的柔性缆索,内部集成了六个不同频段的听音阵,数据通过……光纤进行传输?

什么是光纤?黄旭的脑子里跳出一个大大的问号。

可这还不是尽头。

真正让这位国宝级总设计师全身血液都仿佛凝固的,是最后一张,也是最核心的那张系统构架图。

《SQY-1A型声学信号综合处理和指挥攻击系统》。

这是一颗大脑!

一颗强大到难以想象的电子大脑!

图纸上绘制的是一套由中央处理单元、无数专用高速运算电路模块和软件算法组成的庞大系统。

它能够将艇首、两侧、甚至身后拖拽的所有声呐信息,在那一瞬间,全部进行数据融合,剔除掉海洋本身的背景噪音,自动识别目标性质,判断对方的型号、航速、深度,甚至连对方螺旋桨的叶片数量都能清晰地解算出来!

“这……这个……”

黄旭的手指在那套名为“光纤”的传输线上颤抖着。

他又指向那块核心的“专用高速运算电路模块”。

“余工……这上面的每一个东西……不,这套系统的每一个零件!我们……我们都造不出来!”

这一次,他的声音里没有了刚才的激昂,只剩下面对不可逾越鸿沟时所产生的巨大无力感。

静音技术上的难题,虽然困难,但至少还能摸到一些工业制造的边。

但眼前这份声呐图纸上的东西,根本就是科幻!

它背后所需要的技术支撑,已经远远超出了机械加工和材料学的范畴,它需要的是人类工业金字塔最顶端的那一颗明珠,微电子技术和精密仪器!

继续阅读:第457章 芯片是天堑?抱歉,光刻机我早就准备好了!

使用键盘快捷键的正确方式

请到手机上继续观看

重生70:让你守门,你整了个蘑菇云?

微信扫一扫打开爱奇艺小说APP随时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