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零五章 决定
三片土豆2025-10-27 09:463,435

沈墨华清晰而决断的指令如同投入平静湖面的巨石,在战略会议室和越洋视频线路中激起了剧烈的涟漪。

他话音落下后的几秒钟内,会议室里陷入了一种近乎凝滞的沉默,只能听到空调出风口单调的送风声。

团队成员的脸上,清晰可见地浮现出各种程度的疑惑、不解,甚至是一丝被强行扭转方向的质疑。

尤其是微言产品团队那边,一位资深产品经理忍不住低声嘟囔了一句,声音虽轻,但在寂静的房间里却格外清晰:

"一百四十个字符?这…这限制也太儿戏了吧?能表达什么?和手机短信有什么区别?"

他旁边的UI设计师也皱着眉,显然无法理解这种近乎"自断双臂"的极简主义。

视频会议屏幕上,北京团队的负责人眉头紧锁,嘴唇动了动,似乎想说什么,但最终还是忍住了,只是眼神里充满了困惑。

而几位专家虽然对社交网络的新方向感到兴奋,但其中一位戴着黑框眼镜、对市场拓展颇有研究的中年华裔专家还是忍不住开口,语气带着谨慎的质疑:

"沈总,我非常欣赏聚焦的策略。但是,只专注于学生市场,尤其是最初只限于顶尖名校…这是不是太狭窄了?用户基数天花板会不会太低了?我们是否需要考虑更广泛的用户群体…"

这些反应都在沈墨华的预料之中。

没有立刻反驳,而是允许这种质疑的空气弥漫了几秒钟,让每个人都能充分感受到这种与传统认知的冲突。

然后,他才缓缓开口,声音平稳却带着一种不容置疑的逻辑力量。

没有诉诸任何无法解释的"预感"或"洞见",而是开始将每一个看似激进甚至"儿戏"的决策,精心包装成基于深刻用户心理洞察、网络效应原理和残酷市场竞争分析的"战略选择"。

"觉得一百四十个字符儿戏?"

看向那位专家,语气听不出喜怒,

"我问你,用户在使用一款新服务时,最大的心理障碍是什么?是认知负荷和发布压力。一篇博客需要构思、需要段落、需要起承转合。而一百四十个字符,"

他伸出食指,

"几乎消除了所有压力。它快得像一句自言自语,轻得像一声叹息。它要的就是和短信一样的便捷,但要放在一个开放的、可以互相关注的广场上。这不是限制,这是解放!是降低发布门槛、激发海量碎片化内容的钥匙。我们要的不是少数人的长篇大论,是多数人的只言片语汇聚成的信息洪流。"

专家张了张嘴,想反驳,却发现对方的话精准地击中了一个他未曾深入思考过的角度——

用户心理和内容生产门槛。

他陷入了沉思。

沈墨华的目光转向屏幕上的市场专家:

"觉得校园市场狭窄?天花板低?"

他微微摇头,

"你看错了。校园,尤其是顶尖名校,是这个世界上密度最高、最具活力、也最具示范效应的信任共同体。他们拥有最强的社交需求、最高的互联网使用频率、最强的分享和传播欲望,并且彼此之间拥有天然的信任背书。"

身体前倾,语气加重:"我们要的不是一开始就撒网捕鱼,而是要精准地投放最烈的饵料,在一个最容易产生核裂变的环境里,点燃第一个火花。哈佛的学生用了,耶鲁、斯坦福会跟着用。顶尖名校的学生用了,其他大学会渴望加入。大学生用了,高中生会向往,白领阶层会好奇…这不是天花板,这是为我们未来的扩张建造的最坚固、最具吸引力的发射台!这是一种基于网络效应和社交示范的精准战略,而不是漫无目的的用户收割。"

环视四周,看到很多人脸上的疑惑逐渐被思索取代,甚至开始闪烁起领悟的光芒。

继续为社交网络的聚焦添加砝码:

"放弃复杂的职业设定,聚焦真实校园身份,是因为在信任基础上,熟人社交(或者说半熟人社交)的粘性和互动频率远高于冰冷的职业网络。照片分享优先,是因为视觉信息的情感冲击力和传播力远超纯文字——想想你们自己,是更愿意看一篇冗长的聚会日记,还是直接看聚会的精彩照片?"

他将每一个超越时代的"已知",都分解成了合乎2001年逻辑的"推断":降低门槛是为了激发网络效应,聚焦校园是为了利用信任和示范效应,强调照片是因为洞察了人类信息接收的偏好,好友动态是为了提升粘性和创造持续访问的理由…

没有说"我知道未来会这样",

而是说"根据用户行为心理学…"

"基于网络效应的扩散模型…"

"为了在竞争中实现差异化聚焦…"

"这更符合人类社交的本质…"。

团队成员们初听时觉得惊世骇俗甚至难以接受的方案,在他一层层严密的、基于"第一性原理"的逻辑包装和战略阐释下,逐渐变得清晰、合理、甚至充满了前瞻性的智慧。

那种最初的疑惑和质疑,逐渐被一种深深的震撼所取代——

不是震撼于他的"未卜先知",而是震撼于这种剥离一切冗余、直指核心的极致聚焦能力,以及这种聚焦背后所展现出的、对用户心理和网络规律的深刻"洞察力"。

他们开始觉得,这不是天方夜谭,而是一种他们之前未曾达到过的、更高维度的战略思考。

虽然内心深处可能仍存有一丝"这是否太过理想化"的疑虑,但至少从逻辑和愿景上,他们被说服了,并且被点燃了。

沈墨华看着他们眼神的变化,知道航向不仅被拨正,而且已经开始获得团队内在的认同和动力。

战略会议室内,方才被全新愿景激发的振奋余温尚未完全散去,空气中还残留着思维碰撞后的灼热感。

然而,当沈墨华平静却不容置疑地抛出接下来的具体资源分配方案时,气氛骤然变得紧绷甚至凝重起来。

他没有任何迂回,直接指向投影幕布上刚刚更新的预算和人员分配图表。

图表显示,对"PageRank"搜索引擎算法研发、"极致微言"产品线、以及"校园社交网络"这三个项目的资源投入,被大幅提升到了一个令人咋舌的比例,几乎占据了未来一年集团技术研发和市场预备投入的百分之七十。

而相应的,其他几个此前被视为稳健增长点或正在进行中的项目——

一个企业级邮件系统优化项目、一个在线音乐播放器的试点项目、甚至是一个与门户新闻配套的、改进型的BBS论坛技术升级项目——

其预算和核心人员配置被毫不留情地大幅削减,有的甚至被直接标注为"暂停"或"资源转移"。

"这…沈总,这是不是太激进了?"

一位负责企业邮件系统的部门主管忍不住站了起来,脸色因激动而有些发红,

"我们的企业客户增长很稳定,是眼下可靠的现金流来源之一!突然抽走大部分开发人员,连服务器扩容预算都砍掉三分之二,这会严重影响客户服务质量和后续续约率的!"

"还有音乐播放器项目,"

另一位戴着鸭舌帽、颇有艺术家气质的产品经理急急补充,

"虽然刚起步,但用户反馈很好,流媒体是未来的趋势啊!现在只保留最基本的维护团队,这等于直接放弃了…"

"BBS升级项目已经进行到一半了,"

一位头发花白、在集团服务多年的技术经理推了推眼镜,语气沉痛,

"突然叫停,前期投入全部浪费不说,团队士气也会受到巨大打击。这些项目难道就没有价值了吗?"

质疑声此起彼伏,会议室内充满了不解甚至不满的情绪。这已不仅仅是战略方向的争论,更是切切实实的利益重新分配,触动了许多人的蛋糕。

沈墨华平静地听着所有的反对意见,脸上没有任何波澜。

直到声音渐渐平息,所有目光都集中在他身上,等待着他的解释或妥协。

他没有妥协。

"我知道这会很痛。"

沈墨华开口,声音不高,却像一块冰投入沸腾的水中,瞬间压下了所有的嘈杂,

"我也知道这些被削减的项目各有其价值。但是,集团的资源不是无限的,我们的时间和窗口期更是有限。"

他的目光扫过每一位提出异议的主管,眼神锐利如刀:

"在未来的战场上,平庸的、稳健的、可替代性高的产品,无法为我们赢得胜利,甚至无法保证我们活下去。我们需要的是尖刀,是能撕开市场、定义时代的核武器!PageRank、极致微言、社交网络,就是这三把尖刀。"

他身体前倾,双手按在会议桌上,语气斩钉截铁,带着一种近乎孤注一掷的决绝:"所以,必须集中所有优势兵力,聚焦所有炮火,在这三个最关键的方向上取得突破!没有退路,也没有中间选项。要么全力冲刺,抓住未来五年甚至十年的浪潮之巅;要么,就在所有方向都平均用力,然后被拥有更锋利武器的竞争对手彻底淘汰。"

环视全场,每一个字都掷地有声:

"今天的资源倾斜,不是否定大家过去的工作,而是为了集团更大的未来。非常时期,必须要有非常的决心和魄力。这三个项目,将是集团未来绝对的核心,一切资源必须优先保障。这是最终决定。"

会议室内鸦雀无声。

所有人都被沈墨华这番毫不掩饰的、甚至有些残酷的战略决心震慑住了。

这不是商量,这是命令。

这不是优化,这是一场豪赌,一场将巨量资源押注在几个尚未经过市场验证的、看似激进方向上的战略赌博。

他们看到了他眼中不容置疑的坚定,也感受到了那份破釜沉舟、全力一搏的决心。

反对的声音被这股强大的意志力硬生生压了下去,尽管许多人脸上仍写着忧虑和不甘心,但也不再有人出声反驳。

资源倾斜的方案,在一片复杂而沉默的氛围中,被强行推动了下去。

沈墨华用他绝对的权威和清晰的愿景,显示出了梭哈的决心。

新浪的战车,开始以一种近乎失衡的姿态,朝着他选定的三个方向,轰鸣着加速前进。

继续阅读:第二零六章 初见成效

使用键盘快捷键的正确方式

请到手机上继续观看

这婚非结不可吗!?

微信扫一扫打开爱奇艺小说APP随时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