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科研合作基金"如同精准投放的润滑剂,悄无声息地打开了目标高校的行政壁垒。
然而,沈墨华深知,真正的考验才刚刚开始。
如果产品本身无法在这些全球最挑剔的用户群体中提供极致体验,一切前期投入都将付诸东流。
指令立刻下达到沪上总部和硅谷新组建的技术团队,要求只有一个:
在正式开放前,完成所有优化,确保访问速度和文化适配性达到极致。
一时间,两大洲的研发中心进入了近乎疯狂的冲刺状态。
沪上总部,灯火彻夜通明。
"波士顿机房负载均衡重新配置!斯坦福的CDN节点再增加三个!牛津和剑桥的专线带宽必须保证优先级别最高!"
技术主管的声音已经沙哑,盯着监控屏幕上全球网络拓扑图,上面密密麻麻的光点代表着服务器节点,无数条数据流正在被重新调度优化。
"UI组!图标!图标全部再审一遍!哈佛那边反馈那个‘分享’符号容易与‘导出’混淆,立刻优化!还有牛津的人文学院教授建议微言的‘发布’按钮颜色太跳脱,不符合学术氛围,调成更沉稳的深蓝色!"
产品经理拿着厚厚的反馈清单,穿梭在工位之间。
"语言包!语言包最后一遍校对!英式英语和美式英语的用词区别,绝对不能出错!‘Optimise’和‘Optimize’,‘Colour’和‘Color’,根据IP地址自动切换!"
本地化团队的成员拿着打印稿,逐行核对,眼酸得直流泪。
"算法组!Pagerank的学术权重再提升!优先索引arXiv、JSTOR、ScienceDirect!确保斯坦福的计算机系博士生搜论文比用他们自己的图书馆系统还快!"
越洋电话会议几乎24小时不停。
沪上的深夜对应着硅谷的白天。
沈墨华的声音偶尔会从扬声器里传出,没有催促,只有冷静到极致的追问和拍板:
" 延迟数据我看到了,东海岸平均98毫秒,西海岸73毫秒。牛津那边为什么还有120毫秒?专线供应商是谁?立刻切换备用方案,我要在12小时内看到数据降到90以下。"
"剑桥那边反馈Quad的隐私设置说明还是太技术化,普通学生看不懂。让文案组重写,用最直白的语言,配上示意图,今天下班前必须上线更新。"
每一个细节都被抠到极致。
服务器响应速度以毫秒计优化,界面元素针对不同文化背景微调,隐私条款写得像通俗读物一样清晰,学术搜索的精准度被锤炼到变态的程度。
团队像是在打磨一件即将送入顶级博物馆的艺术品,不允许有任何瑕疵。
所有的准备,所有的优化,所有的等待,都是为了那一刻。
经过周密计算,一个同时覆盖美国东海岸、西海岸和英国下午时间的时刻点被最终确定。
指令下达。
几乎在同一分钟,哈佛、耶鲁、普林斯顿、斯坦福、伯克利、MIT、剑桥、牛津、帝国理工、伦敦政经……
这十所顶尖学府的校园网内,同时悄然出现了一个简洁而优雅的登录入口。
没有铺天盖地的广告,没有浮夸的宣传,只有校园IT支持页面的一个官方"推荐学术资源"链接,以及一些学生社团邮件列表里悄无声息的通知。
Pagerank, 微言, Quad。
三款产品,正式面向这些精英学子,开放注册。
简洁到极致的界面,没有任何冗余信息,瞬间抓住了这些看腻了花花绿绿门户网站的大学生的眼球。
更重要的是功能:
Pagerank的搜索速度快得惊人,结果精准得超乎想象;
微言限制140字的短更新模式,前所未有地适合碎片化的思考和快速交流;
Quad严格的好友关系和隐私控制,让分享变得安全而舒适。
新奇,好用,酷。
这三个词如同病毒最初的孢子,悄无声息地落在了最肥沃的土壤上。
午餐时间的食堂,有人指着笔记本屏幕对同伴说:
"嘿,试试这个Pagerank,查文献快得离谱!"
图书馆里,有人低声交流:
"你在Quad上加那个物理系的大神了吗?他居然分享了他的读书笔记!"
宿舍里,有人一边敲键盘一边笑:
"看看我在微言上发的这条关于教授秃头的吐槽,已经有二十个人转发了!太好玩了!"
追求新潮、渴望高效、乐于分享的大学生们,几乎是瞬间就被这些设计精良、直击痛点的工具所吸引。
注册邀请码甚至开始在学生之间的"黑市"交易上以一顿披萨或一杯咖啡的价格流转。
精英学子的影响力和从众心理,在此刻展现得淋漓尽致。
当哈佛最负盛名的学生报纸《哈佛 Crimson》的主编开始在微言上活跃;
当斯坦福计算机系的明星教授在个人主页推荐学生使用Pagerank进行学术检索;
当牛津辩论社的领袖在Quad上创建了私密小组讨论下周的辩题;
效仿变得不可避免。
如果顶尖的人都在用,那它一定是最好的。
如果它是最好的,那我怎么能不用?
产品迅速超越了工具本身,成为一种时尚,一种身份认同,一种"顶尖圈子"的隐性标志。
传播不再是线性的,而是呈现出爆炸式的指数级增长。
一个学生用了,会自然推荐给同系的三个好友;
一个社团用了,几乎意味着整个组织的成员都会加入;
校际之间的学术交流、体育比赛、联谊活动,都成了产品跨校传播的天然渠道。
用户增长曲线几乎是以九十度的直角向上猛冲!
硅谷数据监控中心的大屏幕上,代表活跃用户的数字疯狂跳动,地图上代表用户密度的光点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变得密集和明亮,尤其是在那十所重点高校的区域,几乎亮得刺眼。
电话会议里,海外团队负责人的声音激动得有些变调:
"疯了!完全疯了!斯坦福的服务器请求量半小时内翻了四倍!剑桥的注册队列已经排到三千人了!Quad的私密小组功能被玩出花了,他们已经建了上千个学习小组、八卦小组、甚至深夜食堂约饭小组!"
虽然已是凌晨,但所有人都被实时传回的数据刺激得毫无睡意,欢呼声和掌声不时爆发。
沈墨华站在自己的办公室里,脸上依旧没有什么夸张的表情,但紧抿的嘴角微微放松,眼底深处掠过一丝锐利的光芒。
病毒式传播,已被成功引爆。
势头之猛烈,甚至超出了他最乐观的预估。
第一步棋,落子无悔,且已显出雷霆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