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才沈林子说,姚洸是后秦大将,颇有盛名,但在李虎看来,如果这个幻境的设定和史料记载的一样的话,那姚洸顶多也就是一介勇夫而已,赵玄才是个聪明人。
史料记载,檀道济等人带兵要攻打洛阳的时候,赵玄就对姚洸分析了一番形式,并建议姚洸坚守洛阳,以待援军,可是姚禹和阎恢,杨虔三人一向嫉妒赵玄,于是暗中通敌,极力反对赵玄的建议,还怂恿姚洸分兵防守各地,姚洸要是个聪明人,肯定会选择赵玄的建议,坚守洛阳,等待援军,但是姚洸并没有,而是选择了分兵驻守各地,结果援军根本没来得及赶到洛阳,洛阳就已经被檀道济逐个击破了,最后檀道济兵临洛阳城下,姚洸也不得不献城投降,刚走到半路上的援军得知洛阳失守,便不敢再继续前进。
如果这个幻境里面的设定也和史料记载一样的话,李虎也可以用这一条计策,收买姚禹三人,让他们反对赵玄的建议,并怂恿姚洸分兵,洛阳必定不攻自破!
“不错。”沈林子一愣,似乎有些诧异李虎为什么会知道,但还是略一点头,回答了李虎的问题,“不过那两个人只是姚洸手下的主薄而已。”
“以虎看来,他们二人和那姚禹,正是我军攻取洛阳的关键所在!”李虎听到果然有这两个人在,顿时眼睛一亮,转着戒指笑眯眯的说道。
“亭候何出此言?”沈林子见李虎一副胸有成竹的表情,就知道李虎已经想到了妙计,连忙身子微微前倾,一脸期待的看着李虎。
“敢问将军,这三人与那秦贼的宁朔将军赵玄,是否不和?”李虎为了保险起见,在把主意说出来之前还是先问了一句。
“好像确有此事。”没等沈林子说话,武将那边坐着的一人就先回答了李虎,“早年我在秦中亦有所耳闻。”
说话那人是刘遵考的部将,以前原本是后秦的人,后来投降刘遵考了。
“只是即便那四人不和,贤弟又待怎地?”刘遵考好奇的问道。
“沈将军,兄长,虎以为此番攻打洛阳,当以攻心为上,攻城为下。”李虎一听那几人果然不和,于是便抛出了前世檀道济打下洛阳时用的主意。
“不知亭候欲如何攻心?”沈林子眼睛一亮,顿时来了兴趣。
“那姚洸其人,虎亦有所耳闻,私以为,姚洸者,莽夫也,有勇无谋,不足为惧!”李虎转着戒指,不紧不慢的说道,“洛阳城中,仅一人当引以为具。”
“亭候所言,莫非赵玄?”杨弃马上就猜到了李虎说的是谁。
“那赵玄我也有所耳闻,的确是个良将。”沈林子点了点头,表示同意,“但不知亭候有何妙计?”
“坚守洛阳,以待援军,定是那赵玄之计,既然姚禹三人素来嫉妒赵玄,与赵玄不和,我们何不使一个离间计?”李虎摆出一副胸有成竹的表情,说出了自己的计策,“沈将军今夜可派人混入城中,收买姚禹,许以重利,令他与阎恢,杨虔二人反对赵玄之计,怂恿姚洸分兵驻守各地,姚洸有勇无谋,又宠信姚禹和他那两个主簿,我料定他必然中计!”
“到那时,我算定姚洸必然会派赵玄领一支人马坐镇东垣,派姚禹领兵至宜阳,派石无讳领兵至伊川,以为屏障,自己率领一支大军,坐镇洛阳,以为后援。”
李虎不但把檀道济的计策说出来了,还分析了一下姚洸分兵之后会防守哪里,在这点上,李虎不同于檀道济,因为史料记载,檀道济是从东边出的兵,主要防守的方向自然也是在东边,史料记载,当时姚洸派赵玄领一支人马,去了柏谷坞,又让石无讳引一支人马去巩城,还有一支人马在成皋,虎牢一带,史料没有明确记载是由谁率领的,只说他们直接投降了晋军,所以李虎估计,带领这一支人马的应该是姚禹。
而这个幻境里不同,沈林子和刘遵考是走寻阳郡出的兵,然后驻扎在了潼关和洛阳之间,李虎之前看了一下地形图,按照他们现在的位置,姚洸如果要分兵驻守的话,势必会选择这三个地方,这是洛阳往潼关方向的一个扇形防线,不但和洛阳有联系,互相之间也有联系,自古以来就是洛阳的兵家必争之地,甚至可以说,如果分兵防守,不守这三个地方的话,那你去其他什么地方都没意义,我可以理都不理,直接绕过去攻打洛阳!所以姚洸分兵防守的话,势必会在这三个地方,而自己则坐镇洛阳,做为后援。
“姚禹若中我离间计,我军到时,他势必献降,故我军攻取宜阳必定不费吹灰之力,石无讳此人素来胆怯,闻听宜阳城破,必不敢再进,只有退守洛阳,将军可令一支人马直接占取伊川之地,独剩赵玄,虽死守亦不足为惧,敢请兄长率领小弟与子敬三兄弟与之决战,以兄长之勇武,诸将之齐心,定能一战而取东垣!”
“只要攻取此三地,洛阳便是孤城,无险可依,且介时洛阳守军已是元气大伤,再无招架之力,只要沈将军与兄长率领我等将士兵临城下,何愁洛阳不定?”
“好!”沈林子闻言大喜,当即拍板,“就依亭候之计!今夜我便派人混入城中下书,让那姚禹三人怂恿姚洸分兵!守察兄,请你与亭候率领本部兵马做好准备,一但姚洸中计,你马上发兵,攻取东垣之地!”
“得令!”
刘遵考及其手下部将,还有李虎和张钦三兄弟连忙领命。
“徐将军,张将军,你率领本部兵马,做好准备,一但我军拿下宜阳,你马上攻取伊川,在伊川稍作休整,待刘将军与亭候拿下东垣,大军马上发兵洛阳,你二人领兵响应,不得有误!”
“得令!”
徐木和另外一个姓张的部将立刻起身领命。
“我率领一支人马亲往宜阳,静候守察兄与亭候的好消息,一但亭候与守察兄拿下东垣,我便马上发兵东进,攻取洛阳!”沈林子说完,又补了一句,“此计若是能成,攻取洛阳之后,亭候当记首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