遗憾的是,新妻子没有得到祝福,生下隋玄后难产而亡。老国公带着隋玄回来了。他这才知道樊某怀孕了。不幸的是,他被奸夫所害,日后无法怀孕。害樊的人,也是老国公的长辈。
老国公以樊为耻,隐瞒了她已经离婚的事实。他把隋玄给了她,并声称隋玄是樊某生的。一个没有孩子,一个没有母亲。老国民公爵用心良苦。
所有人都听了过去,和柳家说的完全没错,隋玄是柳家生的这个不能假。这下,隋玄的嫡长子身份就是盖棺定论,没有异议。毕竟这件事才发生了一两个月,这份族谱和成亲证也不是一两个月就能办好的。
这怎么可能是假的?柳家是南方望族。老宗族虽然是隋家的支系,但也都是很有名的人。这些人都意见一致。这件事能办成吗?
隋玄的嫡长子必须有一定的身份,所以他是定国工夫的正统派,继承爵位自然是众望所归。而当年隋玄打败匈奴,立下战功,为国立功,更是有目共睹。至于其他细节,法院也管不了那么多。
毕竟,只要隋玄是隋家的第一个儿子,他是谁的孩子,那真的不是问题,但隋玄的母亲是谁,这才是荣耀。比如现在,朝廷为了堵住所有人的嘴,堵住隋玄和以后所有人的心,直接判决了贬斥隋玄御史的罪名,将他们放逐。
这不仅邓家傻眼,连樊家都傻了。我完全不知道这件事怎么会变成这样。柳某的孤女,被他们逼迫欺负,已经成了隋某的妻子。樊家人这次虽然没有直接出面,但也不知道是谁干的。现在别人提起樊家只会抱着财富不放,陷害隋玄,没有想到兄妹的亲情和亲和力。
而且既然隋玄能找到自己的亲生母亲,冷勋排得如此严格,连老公也知道。那肯定也知道他们害了柳家。如此一来,樊家终日担惊受怕。
而邓家的一些官员,在这件事上也失掉了一大半的参与度,与冷博闹得不可开交。被认为是偷鸡不成蚀把米。一年之内,经历了两次失败,邓家的势力大不如前。三嫡子乘势崛起,朝廷之上再次变幻莫测。
李某这段时间很开心,甚至说睡觉都能笑醒。不为别的,就是为了她的儿子最终成为国父。她期待着这一生的事情。她早已经放弃了,但没想到上天会善待她。隋玄的身世有猫腻。
虽然,樊家生孩子的时候,她派人去看了,但既然樊家敢谈隋玄的身世,那一定不是无的放矢。况且二皇子和邓家也不是那里的摆设。如果不是真的,他们也不可能如此重用樊家。
李氏在得知传闻的第一时间就写信给娘家,请宝陵侯府在邓氏之后再写信。趁机添油加醋,一定要把隋玄拉下来。李氏想得很清楚,有隋太后在,国公的爵位就不会落空。少了隋玄这个眼中钉,家里只剩下她儿子,而袭击珏的人一定是她儿子的。
隋玄虽然继承了朝政,却不敢为难在朝政中世代最多的祖母。但这只是面子问题。李自从生下第三个孩子后,就一直希望让自己的孩子成为政府首脑。令隋玄一脉处处为难,但她节号高,老头子在,是很信任她的,却让她在公府敬畏和威望了一段时间。
即使老国公攻击骑士,作为母亲,虽然和老国公有很多主动,但她可以占据长辈的名誉,别人也不能把她怎么样。况且隋太后理论上还是女儿,与旧公不和。照此看来,她在政府里还是干得不错的。但看到儿子只能称得上三爷,靠官府过活,李氏心里难受。
她原本以为老国男身体不好,隋玄年轻,隋太后又偏向她这一边,以后未必没有机会。没曾想,隋玄身手高超,先是三元和,后来立下赫赫战功,连隋太后也不得不称赞自己侄子身手后人。隋玄稳稳地坐在国公的位置上,这让李氏心灰意冷,不得不在朝廷出气。
如今,樊家挺身而出,让他们和隋玄一起战斗。她已经从中受益。于是,这段时间,李某委托了很多熟悉的家人,希望他们确认隋玄的身份后,为儿子隋友在存折上盖章。让隋家的嫡系名正言顺地传承下去,不能毁掉隋家的百年名号。
隋佑也心满意足,盘算着隋家的祖产,又走访了几户好人家。他们打算等隋玄受到皇帝的惩罚后,就迫使隋玄交出隋家的财产。听着京城各地的小道消息,看着隋玄越来越沉默,隋佑已经做好了后手的准备,等待坐上国公宝座的那一天。
但整整一个月,李开复都笑不出来。隋玄的老家把柳家也带来了。他的家谱和成亲文件都很齐全。再也没有人说隋玄的身份不端正了,也有不少人因为老公的包庇而联想到李氏与老公的不和。
曾有传闻称李氏倚老卖老,逼迫国公。这使得国公不信任失去母亲的隋玄,让樊氏瞒着公众抚养他,让隋玄借樊氏家族的亲和力。
还有人说,老人明知李某居心叵测,但碍于小儿子,撕不开脸,只好让大儿子在边城娶妻生子,继承隋家。怕李恶作剧,一开始就瞒着京师众人。他不觉得柳弱,先走了。又怕隋玄在没有母亲保护的情况下,被李谋害。老国公这才把隋玄送给樊。
各种小道消息不绝于耳,各种版本都有。不过,大家都会这么说,这也是这位故国公仆从老兵口中说出的话。樊的儿子被官府里的长辈害了。谁将是本届政府中的元老?虽然家里人没有叫他们的名字,但除了李,真的没人了。
毕竟,整个京城没有一个人不知道李氏与旧公的不和。过去大家都说老公不孝,容不得继母。现在,谁都知道,不是老公不孝,而是李氏不厚道,恶毒地策划了公的子女。
为了家族的名声,国主忍气吞声,不对别人说一句话,但心里怎么能不生气呢?李开复能有个好脸蛋才怪。这也是人之常情。民众反过来说,老国公恩怨分明,是君子所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