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消息?”
李天明闻言,立刻就来了精神。
最近好消息不断,可是能让王作先特意点出来的,肯定不一般。
“您给……透透。”
王作先没说话,而是拿起了桌子上的一份报纸,递给了李天明。
啥意思啊?
李天明不解,伸手接过了报纸,直接翻到了头版社论。
“谈教育工作的?”
王作先点上了一根烟,笑着问道:“能从中悟出点儿什么吗?”
悟?
李天明仔仔细细的看了一遍,上面倒是没谈太具体的事,只是强调了一番科技教育对国家发展的重要性。
很明显,这篇社论的作用是在试探,毕竟对于这么大的一个国家而言,任何一个方面的变动,都会牵一发而动全身。
李天明思索了半晌才开了口:“王主任,这是要……教育改革?”
“具体一点儿!”
看得出,王作先此刻的心情非常不错,还卖起了关子。
“王主任,您再给点儿提示。”
“昨天,上面召集了国内近百所大学的领导,举行了一次教育工作者座谈会!”
李天明闻言,突然被触动了某根神经,猛地瞪大了眼睛。
“国家这是准备要恢复高考了?”
王作先闻言一愣,他还真没想到李天明能从一篇社论当中,总结得这么准。
“我就知道,你小子是个聪明人。”
果然如此。
先是通过这篇社论,试探各方的反应,定下一个调子,紧接着召开教育工作者座谈会……
这是不是意味着恢复高考已经正式进入了议程,开始了实质性的讨论?
上辈子恢复高考的时间应该是在今年冬天,这件事李天明记得很清楚。
消息差不多是10月份正式公开的,考试时间不是11月份,就是12月份。
虽然现在距离年底还有很长时间,但是,这等大事在正式决定之前,肯定要经过反复的研究,不可能一蹴而就。
毕竟牵扯面太广,领导们也要经过深思熟虑才行。
上辈子,高考和李天明的关系不大,他也没怎么关注过,只记得,当时为了复习,那些知青们整天闷在知青点,都不去上工了。
对此,村里人还颇有怨言。
知青们不干活,本该他们干的,只能由大家伙代劳。
活干得多了,可工分却还是和平时一样,谁心里能痛快?
还有不少人跑去向李学庆告状,只不过,李学庆并没有阻拦,他也清楚,那些城里娃不容易,在农村苦熬了这么多年,好不容易得着一个改变命运的机会,要是被他给破坏了,那叫缺德。
之前在广州,李天明在“大放厥词”的时候,其中就包括了为国选材的问题。
现行的工农兵推荐上大学的政策,很难保证学生的质量。
甚至还曾闹出过,被推荐上大学的大字都认识不了一箩筐的笑话。
李天明身边就有这样的,他们村一个本家的叔叔,被推荐上了卫校,后来被分到了县医院,一直在配药房干到了退休。
他倒是也想去门诊,可谁放心把小命交到他这个二把刀的手上?
而真正文化基础扎实的,却因为各种各样的原因,得不到接受高等教育的机会。
李天明当时说得上头,还来了一句:“封建社会还讲究科举入仕呢,难道咱们社会主义新中国,还不如封建王朝?都不能提供一个公平的机会?”
这话说出来的时候,李天明都被惊出了一身冷汗,但凡换一个人听到他说的这句话……
现在李天明怕是已经在大西北啃沙子了。
李天明不知道他说的那些话,起没起到推动作用,但至少没起反作用就行。
当然了,就算是没有李天明,高考也一定会如前世一样得以恢复。
虽然还不知道恢复高考的时间,会不会和前世一样,但总归是件好消息。
“我和你说的这些……尽量别外传!”
呃?
尽量?
这话说得,暗示的意味也太明显了吧!
“您放心,我……尽量不外传!”
王作先笑了,他知道李天明理解了他的意思,也就没再继续这个话题。
提前打个招呼,也是为了让李天明的亲戚朋友提前有个准备。
多一点儿复习时间,也是好的!
这算是给他的一点小好处。
接下来两人又说起了出口创汇的问题。
“几个国营厂,我都已经给上满弦了,你那边也不能落后,既定任务要是完不成的话,我可轻饶不了你!”
大过年的,说这话多扫兴。
李天明知道王作先着急,楚明玉留下的大窟窿,现在都要他来填,不去逼着下面的人,还能咋整。
“您放心,我这边肯定出不了岔子,全都安排好了,要不您抽空去一趟,谁要是偷懒耽误事,您就唯我是问,或者干脆我再给您立个军令状,咋样?”
“少跟我这儿犯贫,别以为我是说着玩儿的,到时候,拿不出足数的东西,板子落在身上,千万别喊疼。”
两人一直聊到下午,刘秘书进来向王作先汇报,有几位老同志来找他反应问题,才不得不结束谈话。
“都是这些年积累下来的问题。”
王作先也显得很是无奈,没有了方才和李天明谈话时的轻松。
他是市革委主任,这些老同志反映的问题,本应该去找组织部门,可现在全都堆在了他这里。
昨天有个老同志来找他,涉及到党组织关系的问题,可他又不是当事人,前因后果也不清楚,但是人找来了,又不能不管。
“我现在每天至少要抽出两个小时来处理这些事。”
安排了刘秘书送李天明,王作先强打起精神,去了会客室。
“王主任每天都这么忙?”
刘秘书苦笑:“有什么办法,都是对革命有贡献的老同志,前些年靠边站了,现在都急着要落实政策,恢复名誉,有些陈年旧案,当时经办的人在哪都不知道,只能来找王主任解决,可是……涉及到某些问题,王主任也做不了主。”
李天明也猜得到,刘秘书说的某些问题,指的是什么。
帽子戴上去了,想要摘下来,哪有那么容易。
摘下一部分人的帽子,就意味着揭露了一部分人的错误。
牵扯太广,有的时候,想要坚持原则都很难。
这些事不是李天明一个平头老百姓能过问的,还是顾好眼下的事吧!
“刘哥,问您可事,高中课本在哪能买到?”
“你问这个……”
话没说完,刘秘书便已经猜到了是怎么回事。
作为王作先身边的亲信,又是在他落难的时候,没有落井下石,还坚定站在他那一边。
并且为此没少受罪。
现如今王作先起复,对刘秘书也会有所回报。
国家有意恢复高考的事,王作先自然也和刘秘书打过招呼了。
“新华书店,图书馆应该也能买到。”
刘秘书说完,犹豫着又提醒了一句。
“天明,这个事……尽量别外传!”
不亏是王作先身边的人,说的话都是一个套路。
李天明也清楚,这是王作先给他的小福利。
恢复高考这件事,毕竟没有正式确定,一旦消息提前扩散,造成的影响会让上层领导很被动。
而且……
李天明知道恢复高考是大势所趋,但工农兵推荐上大学这个政策毕竟已经施行了六七年,突然做出改变,肯定会遭到一些人的反对。
毕竟,任何变化都会触及到一部分人的利益。
“放心,不会让领导为难的!”
拿上刘秘书批的条子,没有这个,李天明就是想买恐怕都买不到。
现如今纸张都是紧俏物资,高中教材都是供给市内各所中学的,根本不可能对外出售。
“谢了,刘哥!”
“自己人,用不着客气!”
这句自己人,算是彻底给李天明的身上贴了标签,撕都撕不下来。
不过……
为什么要撕?
能有王作先这么一个靠山,别人想求还求不来呢!
「改删的都删掉了,如果还有的话,麻烦帮我指出来,我再接着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