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辆轿车消失在视线之中,李天明和李学庆很有默契的长出了一口气。
这么大的领导,万一在村里出点儿啥事,哪怕只是磕着碰着,那也不是他们能担待得起的。
“天明,我这咋还觉得心慌呢。”
李学庆突然说道。
“心慌,人都走了,叔,你还心慌个啥?”
看着李学庆欲言又止的,明显是有话要说。
“叔,就咱爷俩,有啥话您就说呗!”
李学庆咬了咬牙,开口道:“天明,你说……这到底算好事,还是坏事啊?”
呃?
李天明不解。
“叔,您这是咋了?咋就不是好事了?”
李天明这会儿还没从刚刚的激动情绪中缓过来呢。
尤其是刚刚在村支部的会议室。
听到的那句,胆子可以再大一点儿。
从当时说出这句话的语气之中,李天明能感觉得到满满的期待之情。
“按说这确实是好事,可是……谁知道哪片云彩有雨啊!”
李学庆这人在永河县是出了名的觉悟低,对政治更是一知半解。
可他却明白一个道理,正所谓人无千日好,花无百日红。
现在这年头,啥事都是乱糟糟的,一会儿好了,一会儿又不好了,谁也说不准明天到底是好,还是不好。
李家台子也一样,今天被树立成了典型,万一明天又……
李学庆也知道,已经有人看李家台子不顺眼了。
真要是出了事,他作为李家台子的村主任,必定首当其冲。
他有这个心理准备,也不在乎会受到怎样的冲击。
可李天明不行啊!
这可是他们老李家的真龙。
“兵来将挡,水来土掩,现在担心这个没用,叔,咱别自己吓唬自己。”
就算李家台子注定遭遇一些挫折,也不至于伤筋动骨。
基础已经打下了,除非来个像白江涛那样的憨货,将李家台子的一切都推平。
不然的话,只要保住一口元气,随时都能缓过来。
李学庆没再说什么,他知道李天明是个有成算的。
哪怕真的出了事,大不了他豁出去顶在最前面,无论如何也得把李天明给保住。
村里人议论了几天,很快又恢复了往日的平静,所有人按部就班的做着自己的事。
“有心事?”
宋晓雨把振华哄睡,到了堂屋,看着正在闷头抽烟的李天明。
“想点儿事!”
这几天李天明一直在琢磨,接下来这两三年到底该怎么做。
李天明心里还在犹豫。
现如今已经很张扬了,换作另一个地方,李天明带着乡亲们做的这些事,恐怕不只是要被批判,说不定去大西北啃沙子的,就得有他一个。
之所以能在李家台子做成,一方面是因为李家在永河县的势力,再有就是领导的支持。
可继续往前闯……
李天明也不敢保证,会不会出事。
越往前,胆子反而越小了。
有些话,李天明不方便对别人说,只能和宋晓雨念叨念叨。
“怕吗?”
宋晓雨挨着李天明坐下。
“嫁鸡随鸡,嫁狗随狗,大富大贵,我就跟着享福,你要是……我也守着你。”
宋晓雨想得开,好日子能过,苦日子也能受,只要全家人整整齐齐的在一起就行。
李天明是她的依靠,不论怎么样,只要家还在,她就没什么可怕的。
“其实,也没那么严重。”
李天明感觉自己说得可能有点儿过头了,握着宋晓雨的手,笑着宽慰。
做好最坏的打算没错,但是……
还是应该往好处想。
“为了咱们家,我也会好好的。”
放下现在的一切,老老实实的做个农民,李天明肯定不想,也根本做不到。
就算他要停下来,身背后的那双大手,也会一直推着他往前。
既然躲不掉,那就……
胆量再大一点。
“我陪着你呢!”
宋晓雨靠在李天明的身上,男人做的大事,她不是很懂,能做的只有经营好这个家,让男人没有后顾之忧。
“你还要建厂?”
李学庆还以为自己那天说的话,多少能管点儿用。
谁知道李天明安静了几天,又给他憋了个大的。
“天明,咱们……能不能先消停两年啊?你看看咱们村,养殖场、电风扇厂、电饭煲厂,菜园子扣了大棚,坡地那边还有果木园……”
家业已经这么大了,李天明竟然还打算继续扑腾。
李学庆确实做好了准备,关键时刻往上顶。
可事情要是太大了,会不会直接领花生米啊?
总算盼来了好日子,福他还没享够呢,可不想就这么交代了。
“叔,我说的就是果木园,今年桃树就该结果了,过两年梨树也差不多了,老杜估算过,光是桃树的产量,就能有差不多两三万斤,卖鲜果的话,赚不到多少钱。”
“你的意思是……”
“我想建个罐头厂,咱们自己做水果罐头卖。”
早在决定种果树的时候,李天明就曾动过这个念头。
后来的人们虽然更喜欢吃新鲜水果,但放在当下,罐头显然更受欢迎。
“罐头厂?”
如今村里的日子好了,水果罐头差不多都吃过。
那玩意儿确实要比鲜果好吃。
而且,送礼也拿得出手。
就算是新女婿第一次登门,拎上两瓶子,双方都有面子。
真要是成了的话,根本不愁卖。
“你想好了?”
再多一个罐头厂,李家台子的目标就更大了。
“这不是和您商量嘛!”
商量个屁。
李天明想做的哪件事,李学庆没支持。
从这小子要把苇海的鱼卖到城里,到集资办养殖场,果木园,还有后来的电风扇厂、电饭煲厂,现在又要建罐头厂。
算逑!
虱子多了不咬,债多了不愁。
了不起被抓起来关几天,凭他家门框上那一溜牌牌,还能弄死他啊?
“你打算把厂建在哪?”
“路对面,苇海边上,取水方便。”
“光咱们村的果子,怕是不够吧?”
只李家台子果木园的产量肯定不够,这个事还得去找王作先。
海城也有罐头厂,解决一部分鲜果供应,应该不成问题。
老人家都鼓励他们胆量可以再大一些,王作先能不支持?
“这个事,你是打算咱们村自己干,还是……”
李学庆对于其他几个村子占便宜的事,嘴上不说,心里还是有点儿不痛快!
“叔,绑一块,分不开了。”
集体这杆旗同样也是护身符,自然是越大越好。
这个时候,把大鱼淀等几个村子撇下,县里的李学国不答应,王作先也不能答应。
“你先把章程捋清楚了,这事……过几天,我把何老四、牛金水他们聚在一块儿,咱们再商量。”
电饭煲厂已经分过一次红利了,见过了好处,想来何老四他们对再度联合建厂的事,也不会有啥异议。
既然有新的赚钱路子,谁会拒绝。
“天明,你……就真的一点儿都不害怕?”
能不怕嘛!
李天明也是有老婆孩子的人。
可怕有啥用?
已经跑起来了,这个时候想停下来,没准儿在被卡个大跟头。
就算是刀山火海,也得继续朝着前面冲。
“叔,咱们村就好比是台机器,既然开起来了,您觉得还能停得下来吗?”
这几天,李天明也琢磨清楚了。
就算他不想往前,身背后的那双大手也会推着他继续前进。
反抗不了,那就顺势而为。
而且,既然已经被打上了某一派的烙印,坚定的走下去也就是了。
说不定等到那天,他作为拥护者,还有改革路上的急先锋,也能分得到一些政治红利。
“叔,您放心,我不会把咱们李家台子带沟里去的。”
李学庆看着李天明,过了好一会儿才道:“干你想干的,有啥事,叔……给你顶着!”
既然拦不住,干脆也就不废话了。
李家台子新老两代能人,再次达成了共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