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里心中疑团甚大,他想留在这里查个究竟。可是不行,上京情势越加的复杂,自从他现身德郡王府,每月遭到的刺杀没有十次也得有八次,他不能坐以待毙,他该出击了!
等房世宁醒来的时候,只得到娄氏送来的消息,“百里公子一大早就离开了,他说答应了主子你的要求,只是孔挺他还得用段时间,等他把事情都了解了,他就把孔挺送给你。”
还有这样的事?
也罢。如果他用得着孔挺,那孔挺就一定不会进宫的,也就不会有生命危险了!
房世宁想了想,赶紧写了一封信给百里公子,喊来莫才,“你快马去追百里公子,把信亲自送到他手上!”
对了,还有给他做的四季衣裳,昨晚她嫌他说话不中听,也就忘记把衣裳给他了,于是让莫才一起送过去。
莫才领命离去。
既然百里公子答应了她的要求,那她也不能言而无信。
她在信里说:请百里公子无论如何都要把山阳县旁永安庄后的秃山买下!一定要找懂矿脉的人仔细勘探秃山!另外,此事务必要保密!
百里公子收到信,看过内容不禁笑了笑。恐怕她还不知道吧,当初听说她急着卖秃山,他就派人买了下来,如今秃山及其周围的一片都是他的。不过,这矿脉是怎么回事?
百里公子摸着菱花纱做成的衣衫,眼眸明了暗,暗了明,最终道:“立即传信给孔然,让他陪着董老立即赶来山阳县!”董老算是大顺朝深得矿脉勘探之法之人了。
看宁姐儿的意思,秃山地下似乎藏着不可思议的矿脉!
好!他拭目以待!
房世宁解决了一桩心事,心情万分舒畅。
可没过几天,不好的消息纷至沓来——今年南方洪水泛滥,有四个州府的堤坝溃坝,成千上万的百姓无家可归;西南方向时疫泛起,死了不少人,官府目前还没有找到治疗的法子;西边干旱的厉害,好多庄稼直接颗粒无收;北边倒是风调雨顺,可却忽然发生了地动,缺胳膊少腿的不在少数,也死了好多人……
上世,傅敦雅远在上京闺阁之中,整日里关心的都是胭脂水粉衣裳之类,只远远的听人提过地动和时疫之事,当时也仅仅是一听了之,再多的就不了解也不关心。
如今房世宁身处乡野,听到同样的消息,不禁悔恨上世怎么纳闷不懂事。好吧,似乎上京的女子都是那般。
房世宁有心做些事,可实在帮不上什么忙。后来经过慈济堂的门口,忽然想到了一件事——她有法子治疗时疫的!
其实也不是她有法子,而是上世时疫泛滥时,朝廷面向民间征集治疗时疫的法子,轰动一时。后来好像是药王谷的一个什么人研究出了法子正好对症,避免了时疫的进一步扩大。
先皇后就是药王谷出身。听说是升平帝微服私访时遇到先皇后大彭氏的,一见倾心,力排众议将大彭氏立为皇后,可惜先皇后命不好,只做了五年皇后就香消玉殒了,连个子嗣都没留下。
因为先皇后和药王谷的关系,上京的女子门几乎人手一份时疫方子,她至今还有些印象,应该会派上用场吧?
药王谷?好像郑嬷嬷提过这个地方,范述在他的手记中也有提到过。
房世宁回去就找来郑嬷嬷询问药王谷的事,并把时疫的事情说了。
房世宁道:“时疫最是害人不浅,先前范述救了我,他喜欢我做的鱼,特意给了我几个治疗时疫的方子,我也不敢肯定对不对,能否请药王谷的人看看?”
郑嬷嬷道:“这有什么不可。小主子直接把方子拿到慈济堂去找魏铭,他的医术就传自药王谷,他会想法子弄明白的。”
既然如此,房世宁直接送信到慈济堂,里面就记载了上世的那个方子。
不管最终方子是否有用,房世宁都不敢居功,直接在心中说明:方子是范述告诉她的,还说这方子来自药王谷。
过了两月有余,终于又有消息传来,时疫被彻底控制了!
房世宁长舒一口气。先前有人说时疫已经靠近延兴府附近,她害怕方子没用,万一时疫真的传进来,那不论是山阳县城还是松柏镇、房家洼子村,恐怕最后都免不了要遭受磨难。
除了时疫,溃坝之处也得到了改善,干旱之处都在深打井,也有了一定的成效——据说,是德郡王府领了皇命安抚百姓,德郡王府不单出钱出力,还根据当地情况因地制宜、出谋划策,百姓的日子慢慢有了盼头。
德郡王府?就是上世只有一个老王妃的郡王府?可满王府就只有一个日日求神拜佛的女主子,怎么能派出人来有这么大的阵仗。
因为德郡王府一向不出门交际,就算是宫宴也极少出现,所以房世宁对德郡王府印象不多。
不过,德郡王府却让人印象深刻,只因为这王府哪怕在上京中不显山不露水,可圣眷荣宠却是连亲王王府都比不上的。京中有许多猜测,大多都觉得应该和早逝的先皇后有关,毕竟王府唯一的主子是先皇后的胞妹不是。至于祖宗那点事,都是多少年前的了。
放下德郡王府不提,房世宁又得忙着收拾那四千亩红薯了。
因为还欠着朝廷七万斤,所以房世宁让莫才早早的就把人找好,她需要在最短的时间内红薯收拾出来捐给朝廷。
西北军对待红薯的态度,在经历过嫌弃、迟疑、试吃、肯定、赞赏等一系列情况后,三万斤的红薯基本已经全部吃完,一个个的都伸长了脖子等着七万斤红薯呢!
听说是延兴府底下一个小村子的农女捐献的!看人家的觉悟和行动,比朝堂上那些争论的脸红脖子粗只会耍嘴皮子的文人官员们强多了!
房世宁的名字虽然没有传出去,可军中已经知道有这么一个人了。有的人还说等解甲归田了,一定要去看看这个女子。
房世宁本意外让县衙的人来看着七万斤红薯入库就行,却没想到今年这件事直接被朝廷接管!
房世宁在田地里指挥农人收红薯的时候,延兴府知府带着人来了,远远地看着,架势倒是不小。
来者是兵部的一个侍郎。房世宁收拾下赶紧过来见礼,她现在是乡君,跪倒是不用,但该有的礼数还是得有的。
好在那人虽然是京里来的,可也知道十万斤红薯的事是在圣上那里挂了号的,并不敢网房世宁施大力,还没等房世宁弯腰,他就给扶了起来。
房世宁定睛一看,哟,这是上世的老熟人啊!此人正是兵部侍郎周同凯,还是二皇子的“死忠”。
心中一紧,二皇子北堂玄洹不会也来了吧?
应该不会,这里离上京甚远,加上这也不是什么大事,堂堂天潢贵胄,定然是不会屈尊降驾的。
上世和周同凯打过交道,房世宁知道他一些秉性,最是表面圆润内里奸猾,不想和他多打交道,就以还得去忙着督促农人收红薯为由离开了。
有知府大人在,周同凯自然不会少了人奉承和招待。
周同凯看着房世宁的背影道:“延兴府人杰地灵,竟然还有如此风姿绰约的女子!”不说这女子长相是如何清丽出色,就是这捐献十万斤红薯的气度,一般女子如何能比得上。
知府呵呵笑了笑,“皇恩浩荡,都是圣上教化的好……”因为有了这房氏女子的吃饭行为,圣上大大的赞赏了他,想来明年他的位置可以挪挪了。
两人少不了一番互捧。但田地里实在没什么看头,又尘土飞扬的,稍稍站了站就回去了。
十天后,七万斤红薯或者被做成粉条粉皮,或者被做成面粉,另外还留了三千斤囫囵个的,都一起由兵部派来的人押送至西北大营。
令周同凯更加的意外的是,这位乡君不但捐够了十万斤红薯,另外还有五万件棉衣!这女子到底是怎么想的,怎么尽做些旁人想不到也做不到的事。
这得白白送出去多少银子啊!若是他,想一想都觉得心痛呢。
房世宁劳心劳力,看着长长的队伍消失在视线中,终于长舒一口气,希望红薯和棉衣能够让西北军安然度过这个寒冷的冬天!
之前种植的土豆也成熟了,房世宁又指挥众人继续收土豆。
为了节省仓库空间,房世宁直接放出消息,愿意购买红薯和土豆的,现在就可以来买了!
一时间,永安庄成了山阳县偌大的地方最为拥挤的地方,一连半个月,感觉来买红薯和土豆的人比红薯和土豆都多!
人多了,房世宁就发现了点商机,指点了永安庄的人支个摊子买点小饭食啊,汤汤水水的,这一个月下来,竟然也小有收成。
那看果园的另辟蹊径,竟然支起了四个茅房,最后这周围百亩田地的肥料都不用愁了。
房世宁在哭笑之余,也不得不赞赏了他的想法,另外赏了他五两银子。
进入冬月里,天气果然异常的厉害——比往年冷的早,气温也比往年低得多,但就是不见雨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