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尔港士兵起义!”
这几个字像惊雷一样,炸得在场的人都愣住了。
那些经历过那个年代的民众,脸上瞬间露出了复杂的神色,眼神里满是敬畏。
鲁道夫环视四周,语气沉重而坚定:“十年前,德意志还处在封建反动统治之下,容克贵族把持朝政,士兵们被迫在战场上流血牺牲,民众在水深火热中挣扎。
正是基尔港的士兵们,勇敢地站了出来,打响了推翻反动统治的第一枪!”
“他们的起义,点燃了全国反抗的火焰,最终推翻了腐朽的旧政权,才有了我们现在的民主政府,才有了德意志的新生!”
他指着施泰因,声音陡然提高:“施泰因伯爵,你告诉我,这样一群为了国家独立、民族解放而奋斗的英雄,怎么就成了叛乱分子?他们的起义,怎么就成了反政府叛乱?”
施泰因张了张嘴,想反驳,却发现喉咙像是被堵住了一样,一个字都说不出来。
他手里的卷宗掉在地上,纸张散落一地,像他此刻狼狈不堪的模样。
鲁道夫走到托马斯面前,郑重地拍了拍他的肩膀:“托马斯,你的父亲是伟大的英雄,他用勇气和热血为我们换来了今天的自由和尊严。
你继承了他的勇敢和坚韧,在军校里刻苦努力,成绩优异,这样的英雄之子,不仅不该被开除,还应该受到所有人的尊敬和嘉奖!”
说着,鲁道夫从口袋里掏出一枚勋章,亲手别在托马斯的胸前:“这是德意志英雄勋章,授予你,也授予你的父亲。
愿你永远铭记父亲的荣光,为德意志的复兴而奋斗!”
托马斯再也忍不住,眼泪夺眶而出,“啪”地立正,向鲁道夫敬了一个标准的军礼,声音哽咽却坚定。
“感谢总理阁下!我一定不会辜负您的期望,不会辜负父亲的荣光!”
全场寂静了几秒,随即爆发出雷鸣般的掌声。
记者们的相机对准了托马斯胸前的勋章,对准了鲁道夫坚毅的面容,闪光灯亮成一片。
民众们议论纷纷,看向施泰因的眼神充满了鄙夷和嘲讽。
“原来如此,施泰因伯爵居然把英雄说成叛乱分子,太过分了!”
“基尔港起义的英雄,我们怎么能忘记?他们是德意志的功臣啊!”
“鲁道夫总理说得对,英雄之子就该嘉奖,施泰因这是故意找茬吧!”
施泰因站在原地,浑身冰冷,感觉所有人的目光都像针一样扎在他身上。
他想逃,却被记者们围了起来,无数个问题像炮弹一样砸向他:“施泰因伯爵,你明知托马斯的父亲是基尔港起义英雄,还故意污蔑他是叛乱分子,请问你居心何在?”
“你是不是想借此打压慕尼黑军校,阻碍鲁道夫总理的军事改革?”
“你之前说军校藏着共产党分子,现在又污蔑英雄之子,你是不是在编造谎言?”
施泰因被问得晕头转向,脸色惨白如纸,嘴唇哆嗦着,一句话都说不出来。
他怎么也没想到,自己费尽心机找到的“黑料”,竟然变成了打自己脸的重磅炸弹。
鲁道夫看着施泰因狼狈的样子,眼神里没有一丝怜悯:“施泰因伯爵,你身为容克贵族,不思为国家做贡献,反而处处阻挠改革,编造谎言污蔑英雄,煽动舆论制造混乱。
我会提请议会,对你进行严肃调查,追究你的责任!”
说完,鲁道夫不再看施泰因一眼,转身对校长和军校师生说道。
“慕尼黑军校的改革方向是正确的,不管是贵族子弟还是平民子弟,不管他们的出身如何,只要有才华、有爱国之心,我们都要大力培养。谁也别想破坏德意志的复兴之路!”
“总理阁下万岁!”
军校师生们齐声高呼,声音震耳欲聋,响彻整个校园。
托马斯站在人群中,抚摸着胸前的勋章,眼神里充满了坚定和自豪。
施泰因被记者们围在中间,像过街老鼠一样,狼狈不堪。
他看着鲁道夫离去的背影,眼底满是怨毒和不甘,却又无可奈何。
他知道,这一次,他不仅没能搞垮慕尼黑军校,反而让鲁道夫威望大增,自己却落得个声名狼藉的下场。
而此刻的总统府书房里,兴登堡元帅看着刚刚送来的报纸,脸色阴沉得能滴出水来。
报纸上,鲁道夫授予托马斯英雄勋章的照片格外醒目,旁边配着“英雄之子,当受嘉奖”的标题。
“废物!”兴登堡猛地把报纸摔在桌上,怒吼一声,“施泰因这个废物,成事不足败事有余!”
他怎么也没想到,施泰因精心策划的阴谋,最后竟然变成了鲁道夫的高光时刻。
现在全德国都知道,鲁道夫尊重英雄、重视人才,而容克贵族却在污蔑英雄、阻碍改革。
兴登堡的手指紧紧攥着拳头,指节发白。
他清楚地知道,鲁道夫的威望越来越高,装甲师的将士们对他忠心耿耿,现在连民众都站在他那边。
容克贵族的地位,正在被鲁道夫一步步动摇。
“鲁道夫……”兴登堡咬着牙,眼底闪过一丝狠厉,“你以为这样就能赢了吗?我们容克贵族经营了几十年,绝不会轻易认输!”
他拿起电话,拨通了一个号码,语气冰冷:“让布劳恩立刻来见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