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昭宁转头看过去,见是一位宫装妙龄女子。
梳着高髻,珠翠簪了满头,看衣裳样式,应是妃位。
只是不知道是“贤、良、淑、德”中的哪一位。
“见过良妃娘娘!”怀昌侯夫人最先反应过来。
她把孩子抱给女使,急急忙忙走过来,重新行了一礼,“不知娘娘驾临,妾身有失远迎,还望娘娘恕罪。”
良妃微微一抬手,“本宫微服出来,原也不打算惊扰旁人,你们不必如此拘束,之前如何,现在还是如何就好。”
元昭宁心中了然,新封的良妃是宰相杜如知的嫡孙女。
杜家是定康望族,在元彦到来以后,杜家也一直尽心尽力的辅佐,忠心得很。
又暗暗道:若是这位小良妃日后被带回长安,也不知宫里从前的那位良妃,会作何想。
但面上仍是做出一副诚惶诚恐的模样,在怀昌侯夫人行礼以后,她也随着其余人一起,给良妃行礼。
良妃在场上看了一圈,最后仍是将目光放在元昭宁的身上,“这位娘子有些面生……”
元昭宁刚要开口,忽听姚娇娇抢着替她说,“这位是袁夫人,她的夫君就是陛下前不久册封的殿前指挥佥事。袁夫人初来乍到,与我们走动的也不多,也难怪娘娘您不认识她。”
“原来那位袁夫人,就是你啊,”良妃有些意外,“本宫听说袁夫人曾上过战场,还以为是位身材魁梧不让须眉的健壮女子,今日一见袁夫人,却没想到竟是位美娇娘。”
边上的人听到这话,纷纷掩着嘴笑。
元昭宁假装听不出话里的奚落。
良妃继续说道,“本宫先前曾听陛下提到过,段将军引荐了一位年轻有为的郎君,陛下看着心生喜欢,还曾夸他,日后定会大有作为。”
元昭宁看着小小年纪的良妃做出一副老成的样子,只觉得别扭得很。
又见良妃一脸赏识地看着自己,还在感慨着,“原来竟是袁夫人的夫君,难怪。”
元昭宁淡淡道,“良妃娘娘谬赞了。”
良妃看了看她,又将目光落在箭筒里面,笑道,“方才本宫进来,见你们在玩儿投壶,本宫在家的时候也喜欢看这些,今日正好又能开开眼,见一见各位的实力。”
怀昌侯夫人见状,立刻提议,“娘娘既是喜欢,不如也上场玩一玩?”
说着又从箭筒中取出一支箭,双手奉给良妃,“我们也才刚把这些东西准备上,若能得娘娘助力,定是锦上添花。”
然而良妃却只是看了那箭一眼,并没有接。
“本宫不擅投壶,”良妃走到一旁坐下,“贸然上场,只会惹人笑话,倒不如坐在下面观战。”
“啊……”怀昌侯夫人讪讪一笑,随手把箭塞给身边的女使,又连声吩咐给良妃换上新的杯盏。
自己也走下来,在良妃身边陪坐,“是妾身唐突了,还请娘娘见谅。”
良妃没再理会她,重新将目光落在元昭宁身上,说道,“你们继续,别因为本宫在这儿,就拘束起来了。”
又忽然想到了什么,问怀昌侯夫人,“这投壶总要有个彩头,侯夫人给这一场设的彩头儿是什么?”
“是‘拂雪’琴。”怀昌侯夫人躬身应着,又让人把琴拿过来,给良妃看。
良妃看了一眼,也抬手从头上拔下一根发簪来,和“拂雪”琴放在一起。
“这簪子,是本宫入宫那天,陛下所赠。”
良妃看着簪上雕着的那朵蔷薇,像是回想起进宫那天的情景。
唇边也跟着带出了一朵笑容,“陛下夸赞本宫明艳可人,又以此簪上盛开的花比作本宫,希望本宫也如同此花一般,常开不败。”
众人跟着附和了几声。
良妃很是满意,笑容也更加得意,她将那根簪子与“拂雪”琴放在一起,“今日本宫便将此簪当做彩头儿,谁若是赢了,这琴和簪,就都是她的。”
===
因为良妃的到来,之前的那场比试,就被大家默认不作数了。
姚娇娇捏着箭杆儿,对那两个彩头儿志在必得。
她看了元昭宁一眼,这次,她提出要先投。
元昭宁对于先后顺序很是无所谓,只一抬手,示意姚娇娇先来。
姚娇娇让自己沉下心来,她在心中估算好了距离和角度,抬手一掷。
只听“嗖”的一声,那支箭正正投进壶口,中了。
“有初,十筹。”
姚娇娇信心暴涨。
她得意地看了一眼元昭宁,“夫人,请吧。”
其他人因为姚娇娇投中了,也跟着松了一口气。
已经开始有人双手合十,不断地祈祷元昭宁从此刻开始,一箭也投不中,最好一直出丑到结束——
然而元昭宁只看了一眼,又是随手一掷。
就见那支箭看看投进了壶口,却又弹了出来。
“哎呀,好可惜——”
幸灾乐祸的一句话还没有说完,却见那箭在壶口弹出来以后,又重新弹了回去。
这一次,那支箭稳稳当当的落回了壶口。
“这、这!”
“骁箭,十筹。”
“她这是、侥幸吧?”有人失望地出声。
然而元昭宁却在这之后,接连中壶,还都是各种高难度的技巧,整场下来,仿佛炫技一般。
等到最后一支箭投中,她在“全壶!”的声音里,迤迤然走回了自己的位置。
就仿佛她刚刚只是临时起意,小露一手,并不在意最后的结果。
在场的人全都惊呆了,就连自诩是投壶高手的姚娇娇,都仿佛见了鬼似的盯着元昭宁,心中又惊又怕。
这个袁昭,到底是什么来头?
她真的只是个边镇村妇吗?一个村妇,能有这本事?
还是良妃最先回过神来,她鼓了鼓掌,笑看着元昭宁,“袁夫人这一手投壶功夫,实在是高超。”
有了她起头,怀昌侯夫人也只能硬着头皮摆出一张笑脸来,“袁夫人真是深藏不露啊。”
她回头看了女使一眼,女使会意,将琴和簪子奉给元昭宁。
元昭宁只看了一眼,又道了谢,让云清把东西拿好。
又听良妃接着感慨道,“本宫曾听陛下说,华阳公主的投壶技艺极为高超,百发百中,在长安城中鲜有对手。当时我还不以为然,今日见袁夫人投壶,我倒是有些明白,陛下所说的,华阳公主的风采了。”
一听到良妃说华阳公主,席间众人神色各异。
元昭宁浅浅一笑,婉言说道,“娘娘这话,实在是折煞妾身了,妾身蒲柳之姿,不敢与公主相比。”